返回

追憶似水年華 第六部 女逃亡者(6)

首頁
    兒醒來。

     我翻開《費加羅》報。

    多麼無聊!第一篇文章的标題和我寄到報社而沒被刊登的文章标題正好一字不差。

    而且不僅标題相同,下面幾個詞句也完全一樣。

    這,這太不象話了。

    我要寄一份抗議書去①。

    咦,不隻是幾個詞句相同,而且是整篇文章,還有我的署名……原來我那篇文章終于發表了!可是,也許在那個時期我的思想已經開始有點老化,有點疲乏了,它仍繼續按原來的路子思考,好象還沒明白這就是我那篇文章,如同老人必定要做完已經開始的動作,哪怕這動作已沒有必要了,哪怕前面出現一個未曾料到的障礙,必須退卻,否則就有危險。

    接着我便端詳這精神食糧–報紙,由于剛從印刷機裡出來,又帶着晨霧,這報紙還是熱乎乎潮潤潤的,它在晨曦微露時就被分送到女傭們手中,女傭們把它和加牛奶的咖啡一起拿給她們的主人,它在同一個時間進入千家萬戶,既多得數不清而每人拿到的又是同一個。

    源氏物語 ①這時我聽到弗朗索瓦絲在嘟嘟哝哝,她一向認為自己可以大搖大擺進我的房間,這次被趕出來很是憤憤不平,”你說這讓不讓人難受,他是我眼看着生下來的孩子。

    當然,他媽媽生他時我沒看到,不過,說得實在點,我第一次看見他時,他還不滿5歲哩!”–作者注。

    
我手中拿着的不是某一份報,而是一萬份報中的任意一份;這文章不隻是我寫的文章,它是我寫的而且被所有人閱讀的文章。

    為了正确估計此刻在别人家裡發生的現象,我必須不以作者的身份而以報紙的一個讀者的身份來讀這篇文章,這不僅是我寫的東西,在衆多人的思想裡,這是作者的代表和象征。

    因此,我必須暫時不作為作者而作為報紙的任意一位讀者來讀它。

    然而首先就遇到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不知道報上有這篇文章的讀者會讀到它嗎?我漫不經心地展開報紙,仿佛自己就是這樣一位讀者,臉上甚至做出一副不知道今天報上有些什麼,并急于要看看社會新聞或政治消息的神情。

    我的目光故意避開那篇文章(為了做得逼真,也為了不偏袒自己,就象有的人在等待時數數故意數得特别慢),可是文章特别長,我的目光掃過時免不了挂住一段。

    不過,看到頭版文章的人,乃至閱讀它的人,很多并不看署名。

    我自己就很可能說不出昨天報上頭版的文章是誰寫的。

    此時我便下決心,今後凡是頭版的文章都要讀,還要看一看作者的名字;然而正象妒忌的情人不欺騙情婦是為了相信情婦對他也是忠實的,我傷心地想,今後我對别人的文章的關心并不一定能,事實上也沒有能強使别人對我的文章回報以關心。

    再說還有外出打獵的人,以及一大早就離開了家的人,話說回來,總還有幾個人會讀它。

    于是我學着這些人的樣子,開始閱讀了。

    盡管我知道很多讀這篇文章的人都會認為它令人厭煩,但是我卻覺得,我閱讀時在每個字裡看到的東西都躍然紙上,我不能相信,别人睜開眼不會直接看到我所看到的形象,因為我以為作者的思想能直接被讀者領會,其實,後者頭腦裡形成的是另一種思想,所以我的想法和那些以為他們講的話将一毫不差地沿着電話線傳過去的人們一樣天真;就在我想作為任意一個讀者時,我的思想卻按作者的方式重複着我的文章的讀者們将要做的工作。

    如果說德·蓋爾芒特先生不理解布洛克喜歡的某個句子,他卻可能玩味被布洛克輕忽的某一感想。

    同樣,前一個讀者棄而不讀的部分可能會有另一個讀者去拜讀,這樣,整篇文章就會被一大群人捧上天,使我不得不對自己産生懷疑,而且也不再需要為自己的文章辯護了。

    實際上,不管多麼出色*的文章,其價值就象議會報告中的某些詞句一樣,部長說的”我們走着瞧”這幾個字不過是下面這句話的一部分,也許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這句話應該是:參議院主席,内務和宗教部長說:”我們走着瞧吧。

    ”(極左派熱烈歡呼。

    中間派和左派席位上有幾個人喊”很好!很好!”句子的結尾比句子中間部分美,與開頭亦很相稱)。

    新聞文學的美一部分在于它對讀者所産生的影響,這是這類文學的先天性*缺陷,名氣很大的《星期一》周刊也未能幸免。

    文章好比集體創造的一尊維納斯雕像,如果你囿于作者的思想,你就等于隻看到一隻殘缺的胳臂,因為文章的完整思想是在讀者頭腦中實現和完成的。

    但由于人群,不管多麼優秀的人群,不可能是藝術家,所以他們給文章打上的最後印記總有點平庸的意味。

    比如每星期一,聖伯夫可能想象德·布瓦尼夫人躺在她那帶有高大圓柱的床上讀他發表在《立憲報》上的文章,并且很賞識某個漂亮句子,這個句子他自己也為之得意了很久,但若不是他認為要擴大他的專欄文章的影響就必須往文章裡塞進很多這樣的句子,那麼也許這句話永遠也寫不出來。

    榮譽勳位管理會總管大概也在看這篇文章,而且稍後去拜訪他的摯友時會跟她談起。

    身着灰色*長褲的德·諾阿耶公爵晚上用車來接他時會告訴他社交界對此文的看法,除非在這以前他已從德·阿布維爾夫人的短簡中了解到這些看法。

    既然我對自己的懷疑建立在一萬個人對我的贊同和支持上,因此,此刻我閱讀那篇文章時便感到了自己的力量和在才華方面的希望,其程度與我僅為自己閱讀而寫這篇文章時對自己的不信任相同。

    我似乎看到,此時此刻對很多人來說,我的思想–或者,對那些不能懂得我的思想的人們來說,甚至不是我的思想,而僅僅是我的名字的一再出現,以及對我這個人的聯想,并且是美化了的聯想–在他們頭上閃耀,把他們的思想染成了曙色*,這曙色*比此刻在各家窗戶上同時升起的粉紅曙光更使我渾身充滿力量和得勝的喜悅①。

    因此,這令人鼓舞的閱讀一結束,原來沒有勇氣把自己的手稿重看一遍的我,竟想立即把文章再讀一遍,但并不象人們對自己過去寫的一篇文章,認為”既然看了一遍,就可以看第二遍。

    ”我決定叫弗朗索瓦絲再去買若幹份,就說是為了送給朋友們,其實是為了親手觸摸一下我的思想千百倍增生這一神奇現象,同時可以假設自己是某一位先生,他剛打開《費加羅》,這樣我就可以在另一份報紙上讀到同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