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我第三次意識到自己對阿爾貝蒂娜已接近徹底的冷漠(這一次我甚至感到自己已完全達到了冷漠),那是在安德烈最近一次來訪很久以後的某一天,在威尼斯。
母親帶我去威尼斯過了幾星期。
由于稀世珍寶和平凡之物都各有其美妙之處,我在威尼斯得到的印象與我過去在貢布雷常有的感受頗為相似,不過如以樂曲相比,前者是後者在完全不同的調式上的搬移,同時也比後者更為豐富。
當早晨10點鐘侍者為我打開窗戶遮闆時,在我眼前熠熠發光的不是聖依萊爾的亮得象黑大理石似的石闆瓦,而是聖馬可教堂鐘樓上的金色*天使。
它在太陽照耀下流光溢彩使人無法定睛注視,它張開的雙臂仿佛在向我許諾,半小時後我在小廣場上将領略到無上快樂,這一許諾比它從前向虔誠的人們所作的許諾更為切實可靠。
我躺在床上能看到的隻有這尊天使,然而世界不過是一面碩大無朋的日晷盤,我們能從盤上的一個日射刻度來測定時間,同樣,在威尼斯的第一個早晨便使我想起貢布雷教堂前面廣場的店鋪,每個禮拜天我去望彌撒時這些店鋪已在準備打烊,而集市的稻草在熱烘烘的太陽下正散發出濃烈的氣味。
但是第二天早晨我一醒來便想到的事,那催我起床的事(因為在我的記憶和願望中,它已代替了我對貢布雷的回憶),則是我在威尼斯的第一次出遊留給我的印象,這裡的日常生活對于我就象貢布雷一樣看得見摸得着:象在貢布雷一樣星期天早晨人們喜歡走到節日般熱鬧的街市上,不過這裡的街是藍寶石似的水道,陣陣和風吹來,河水分外清涼,水色*藍湛湛的,藍得仿佛具有了一定的強度,我可以将目光倚于其上以放松我疲倦的雙眼而不必擔心水面會彎曲。
象貢布雷鳥兒街的人們一樣。
我剛到的這座城市的居民也從一間緊挨一間排列整齊的房子裡來到大街上;不過在牆根處投下一抹-陰-影的房子在這裡被一座座用碧玉岩和花斑岩建成的宮殿所代替,宮殿物的拱門上方都雕有一尊美髯天神的頭像(稍稍超出建築物的邊線,和貢布雷房屋大門上的門環一樣),頭像不是在地上投下影子使地面變成深棕色*,而是在水中反射出倒影使水的湛藍色*更加幽深。
在貢布雷的教堂廣場上,時新服飾用品店的布篷和理發店的招牌會展開它們放大的影子,而在聖馬可廣場上,一座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物正面的浮雕在沐浴着陽光的空曠的石闆地上撒下藍色*碎花圖形,這并不是說烈日當空時在威尼斯和在貢布雷都不必放下篷簾,即使水道邊也不例外。
不過篷簾都撐在哥特式窗戶的四葉形飾物和渦形飾物之間。
我們下榻的旅館的窗戶也是如此,母親就站在窗戶的欄杆前,她一面凝望着水道,一面耐心等着我,過去在貢布雷她也許不會表現出這份耐心,那時,她在我身上寄托了種種希望,後來都未實現,所以她不願讓我看出她是多麼疼愛我。
現在她深深感到故作冷漠已無濟于事,便對我不再吝惜她的慈愛,好似人們對被确認患了不治之症的人開禁,準許他們吃原來被禁止的食物。
誠然,使得萊奧妮姨媽那幢坐落在鳥兒街的房子的窗戶與衆不同的那些細微特點,諸如與左右兩扇鄰窗的距離不等而産生的不對稱感,過分高的木窗台,便于開百葉窗闆的彎曲形欄杆,用束帶分系于兩邊的藍色*軋光緞子窗簾,這一切也都能在威尼斯這家旅館看到,在這裡我聽到那種十分獨特、十分動人的話語,根據這話語我們遠遠便能認出那就是我們要回到那裡用午餐的住所,而且日後它們将留在我們的記憶裡,好象一種見證,證明在某一段時間這兒曾是我們的住所;不過在貢布雷,正象在差不多所有其它地方,向我們說這些話語的是最平常、乃至最醜陋的東西,而在威尼斯這一任務卻由旅館半阿拉伯式的尖形拱肋來承擔,這尖拱被作為中世紀家用住房建築藝術的一大傑作陳列在所有的造型博物館裡,印在所有帶插圖的藝術書刊上;我從老遠的地方,甚至剛過聖喬治大教堂便能看到早先見過我的尖拱,它象一個表示歡迎的微笑,而那一條條高聳的尖拱折線卻象高傲的、近乎孤芳自賞的目光,給它增添了一種尊貴氣派。
媽媽坐在彩色*斑斓的大理石欄杆後邊,一面看書一面等我,她的整個臉龐籠在白色*絹網的短面紗裡,面紗的白色*和她頭發的白色*都同樣使我心碎,因為我深知母親暗自留着眼淚在草帽上加上了這副白紗,并不是為了在旅館的侍者們面前顯得”穿着講究”,而是為了讓我覺得她不是那麼身戴重孝,也不是那麼悲哀,她心頭的創傷幾乎已經平複;母親沒有立即認出我,所以一聽到我從輕舟上喚她,便向我送來發自心底的愛,這份愛不需要任何物質來載托,隻由母親那富于情感的目光載着它,母親将它的目光盡量與我靠近,并微微撮起嘴唇,把她的目光升華為一個仿佛在親吻我的微笑,母親就坐在那尖拱形窗框下,沐浴着正午的陽光的尖拱宛若一個更為含蓄的微笑,成了上面這幅畫面的背景–正因為這樣,這扇窗戶在我的記憶裡便具有某些事物的溫馨,這些事物與我們同時而且就在我們近旁在某個時刻中占據一席位置,這個時刻既是我們的也是它們的,因此不管這扇窗有多少多彩多姿的中挺,不管它多麼聞名遐迩,對我來說它卻象某位和我同在一個度假勝地呆過一個月并跟我結下一段友情的天才人物那麼知己,而自那以後,每當我在博物館看到這扇窗的鑄型就不得不強忍住淚水,原因就在于它在對我說一句最能打動我心弦的話:”我還很清楚地記得您母親呢。
”
我去找已經不在窗下的母親,一離開戶外的炎熱,便立即感到一陣清涼,這是過去在貢布雷我回樓上自己的房間時感到的那種清涼;不過在威尼斯這股涼氣是由海風吹表面每時每刻都迸射出一線海藍色*陽光,台階的建築藝術既吸收夏爾丹①的有益教導,又揉進了維羅内塞②的風格特點。
在威尼斯給我們留下生活的親切印象的是藝術作品,是那些華美的東西,因此,借口威尼斯城舉世聞名的部分在某些畫家筆下隻有一種冷漠的美(馬克西母·德托馬斯的精美習作除外),便反其道而行之一味表現威尼斯的貧困面貌,即表現見不到它的輝煌壯美的那些地方,或者借口要使威尼斯顯得更親切、更真實,便把它畫得有點象奧貝維裡埃③,這樣做實在是抹煞了這座城市的特點。
不少名畫家,出于對蹩腳畫師筆下那個人工造就的威尼斯的一種自然的逆反心理,專門緻力于描繪威尼斯平凡的郊野和被廢棄的小水道,認為這才是現實生活中的威尼斯,他們真是大錯特錯了。
唐吉诃德
①夏爾丹(1699-1779),法國畫家,擅長風俗畫和靜物畫,注重構圖的和諧,及對象的色*調和質感。
風格樸實簡練。
②維羅内塞(1528-1588),意大利威尼斯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