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寶接過信來,抽出信箋,但見箋上寫滿了核桃大的字,隻知道墨磨得很濃,筆劃很粗,卻一字不識,說道:“信上沒說要造反啊。
”吳之榮道:“回大人:造反的話,當然是不會公然寫出來的。
這吳六奇要做中山王、開平王,請那姓查的做青田先生,這就是造反了。
”韋小寶搖頭道:“胡說!做官的人,哪一個不想封王封公?難道你不想麼?這吳軍門功勞很大,他想再為朝廷立一件大功,盼皇上封他一個王爺,那是忠心得很哪。
”吳之榮臉色極是尴尬,心想:“跟你這種不學無術之徒,當真甚麼也說不清楚。
今日我已得罪了你,如不從這件事上立功,我這前程是再也保不住了。
”于是耐着性子,陪笑道:“回大人,明朝有兩個大将軍,一個叫徐達,一個叫常遇春。
”韋小寶從小聽說書先生說《大明英烈傳》,明朝開國的故事聽得滾瓜爛熟,一聽他提起徐常二位大将,登時精神一振,全不似聽他誦念詩文那般昏昏欲睡,笑道:“這兩個大将軍八面威風,那是厲害得很的。
你可知徐達用甚麼兵器?常遇春又用甚麼兵器?”這一下可考倒了吳之榮,他因《明史》一案飛黃騰達,于明朝史事甚是熟稔,但徐達、常遇春用甚麼兵器,卻說不上來,陪笑道:“卑職才疏學淺,委實不知。
請大人指點。
”韋小寶十分得意,微笑道:“你們隻會讀死書,這種事情就不知道了。
我跟你說,徐大将軍是宋朝嶽飛嶽爺爺轉世,使一杆渾鐵點鋼槍,腰間帶一十八枝狼牙箭,百步穿楊,箭無虛發。
常将軍是三國時燕人張翼德轉世,使一根丈八蛇矛,有萬夫不當之勇。
”跟着說起徐常二将大破元兵的事迹。
這些故事都是從說書先生口中聽來,自是荒唐的多,真實的少。
吳之榮跪在地下聽他說故事,膝蓋越來越是酸痛,為了讨他歡喜,隻得裝作聽得津津有味,連聲贊歎,好容易聽他說了個段落,才道:“大人博聞強記,卑職好生佩服。
那徐達、常遇春二人功勞很大,死了之後,朱元璋封他二人為王,一個是中山王,一個是開平王。
朱元璋有個軍師……”韋小寶道:“對了。
那軍師是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三千年,後知一千年。
”跟着滔滔不絕的述說,劉伯溫如何有通天徹地之能,鬼神莫測之機,打仗時及如何甚麼甚麼之中,甚麼千裡之外。
吳之榮雙腿麻木,再也忍耐不住,一交坐倒,陪笑道:“大人說故事實在好聽,卑職聽得出了神。
大人恩典,卑職想站起來聽,不知可否?”韋小寶一笑,道:“好,起來罷。
”吳之榮扶着椅子,慢慢站起,說道:“回大人:吳六奇信裡的青田先生,就是劉基劉伯溫了,那劉伯溫是浙江青田人。
吳六奇自己想做徐達、常遇春,要那姓查的做劉伯溫。
”韋小寶道:“想做徐達、常遇春,那好得很啊。
那姓查的想做劉伯溫,哼,他未必有這般本事。
你道劉伯溫很容易做嗎?劉伯溫的《燒餅歌》說:‘手執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嘿,厲害,厲害!”
吳之榮道:“大人真是聰明絕頂,一語中的。
那徐達、常遇春、劉伯溫三人,都是打元兵的,幫着朱元璋趕走了胡人。
吳六奇信中這句話,明明是說要起兵造反,想殺滿洲人。
”韋小寶吃了一驚,心道:“吳大哥的用意,我難道不知道?用得着你說?這封信果然是極大的把柄,天幸撞在我的手裡。
”于是連連點頭,伸手拍拍他肩膀,說道:“好!運氣真好!這件事倘若你不是來跟我說,那就大事不妙了。
皇上說我是福将,果然是聖上的金口,再也不錯的。
”
吳之榮肩頭給他拍了這幾下,登時全身骨頭也酥了,隻覺自出娘胎以來,從未有過如此榮耀,不由得感激涕零,嗚咽道:“大人如此眷愛,此恩此德,卑職就是粉身碎骨,也難以報答。
大人是福将,卑職跟着你,做個福兵福卒,做隻福犬福馬,那也是光宗耀祖的事。
”
韋小寶哈哈大笑,提起手來,摸摸他腦袋,笑道:“很好,很好!”吳之榮身材高,見他伸手摸自己的頭不大方便,忙低下頭來,讓他摸到自己頭頂。
先前韋小寶大發脾氣,吳之榮跪下磕頭,已除下了帽子,韋小寶手掌按在他剃得光滑的頭皮上,慢慢向後撫去,便如是撫摸一頭搖尾乞憐的狗子一般,手掌摸到他的後腦,心道:“我也不要你粉身碎骨,隻須在這裡砍上他媽的一刀。
”問道:“這件事情,除你之外,還有旁人得知麼?”吳之榮道:“沒有,沒有。
卑職知道事關重大,決不敢洩露半點風聲,倘若給吳六奇這反賊知道逆謀已經敗露,立即起事,大人和卑職就半點功勞也沒有了。
”韋小寶道:“對,你想得挺周到。
咱們可要小心,千萬别讓撫台、藩台他們得知,搶先呈報朝廷,奪了你的大功。
”吳之榮心花怒放,接連請安,說道:“是,是。
全仗大人維持栽培。
”
韋小寶把顧炎武那封信揣入懷裡,說道:“這些詩集子,且都留在這裡。
你悄悄去把顧炎武那幾人都帶來,我盤問明白之後,就點了兵馬,派你押解,送去北京。
我親自拜折,啟奏皇上。
這一場大功勞,你是第一,我叨光也得個第二。
”吳之榮喜不自勝,忙道:“不,不。
大人第一,卑職第二。
”韋小寶笑道:“你見到皇上之後,說甚麼話,待會我再細細教你。
隻要皇上一喜歡,你做個巡撫、藩台,包在我身上就是。
”吳之榮喜歡得幾欲暈去,雙手将詩集文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