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之三 朱履佛

首頁
    ,看着來生叫道:“這不是來先生麼?”來生驚問:“你是誰家女子,緣何認得我?”那女子道:“我就是水員外之妾封氏月姨。

    ”來生便問:“員外與家眷們如今都在哪裡?你緣何失陷在此?”月姨道:“員外聞賊兵将近,與妾領着子女要到落鄉一個尼姑庵裡去避難,不想半路裡彼此相失,妾身不幸為賊所擄。

    今不知我員外與子女們俱無恙否?聞來先生一向為事在獄,卻又幾時做了官了?”來生将招讨釋放,命作參謀之事說與知道。

    因問水員外所往尼庵在何處,叫什庵名,月姨道:“叫做水月庵,離本家有五十裡遠近。

    ”來生聽了,随差手下軍校把自己名帖去水月庵中請水員外來相會,并報與月姨消息。

    一面另撥房屋請月姨居住,候員外來領回。

    其餘衆婦女俱安置停妥,待其家屬自來認領,不在話下。

     且說水員外因不見了月姨,正在庵中煩惱,忽見來生遣人來請,又知月姨無恙,十分歡喜,随即到參謀營中來拜見。

    來生先謝了他一向看顧之德,并将自己遭際張招讨,開豁罪名,署為參謀,及查點婦女,得遇月姨的事細訴一遍,水員外再三稱謝。

    叙話中間,又提起女兒姻事,來生道:“感荷深恩,無以為報。

    今既蒙不棄,願為半子。

    但目今兵事倥偬,恐未暇及此。

    待我禀過主帥,然後奉複。

    ”當下水員外先領了月姨回去。

    次日,來生入見張招讨,把水員外向來情誼,并目下議婚之事從容禀告。

    張招讨道:“此美事也,我當玉成。

    ”便擇吉日,将禮金二百兩、彩币二十端與來生下聘,約于随征凱旋之日然後成親,水員外大喜。

    正是: 此日争誇快婿,前日居然罪囚。

     若非結交未遇,安能獲配鸾俦。

     且不說水員外聯了這頭姻事,十分欣悅。

    且說來生納聘之後,即随張招讨領兵征進,勸張招讨申明禁約,不許兵丁一騷一擾民間。

    自此大兵所過,秋毫無犯,百姓歡聲載道。

    連梁山泊投降這班好漢見他紀律嚴明,亦皆畏服。

    來生又密獻奇計,教張招讨分兵設伏,活捉了賊首方臘,賊兵不日蕩平,奏凱還朝。

    張招讨備奏參謀來法功績,朝廷命下,升張招讨為樞密院正使,參謀來法賜進士第,擢為廣東監察禦史。

    當下來禦史上表謝恩,即告假歸娶,聖旨準了。

    來禦史拜辭了張樞密,馳驿還鄉,與水員外女兒觀姑成婚。

    此時來禦史已二十四歲,觀姑已十七歲了。

     正是: 昔為西席,今作東床。

    三載囹圄,誤陷鼠牙雀角;一年鋒镝,争看虎步龍骧。

    重耳配霸姬,本是蒲城一罪犯;文王逑淑女,曾從裡作囚夫。

    眼前榮辱信無常,久後升沉自有定。

    來禦史成親滿月之後,即起馬往廣東赴任。

    那時廣東龍門縣有一椿極大冤枉的事情,虧得來禦史赴任替他申冤理枉,因而又弄出一段奇聞快事,連來禦史自己向日的冤枉也一齊都申理了。

    看官慢着,待我細細說來。

     卻說龍門縣有個分守地方的參将,叫做高勳,與朝中太尉高俅通譜,認了族侄,因恃着高大尉的勢,令兵丁于民間廣放私債,本輕利重,百姓若一時錯見,借了他的,往往弄得家破人亡。

    本縣有個開點心店的曾小三,為因母親急病死了,無錢殡葬,沒奈何,隻得去高參将處借銀十兩應用。

    過了一年,被他利上起利,總算起來,連本利該三十兩。

    那高參将官任已滿,行将起身,一應債銀刻期清理,曾小三被高家兵丁催逼慌了,無計可施,想道:“我為了母親借的債,如今便賣男賣女去還他也是該的,隻可惜我沒有男女。

    ”左思右想,想出一條萬不得已之策,含着眼淚扯那兵丁到門首私語道:“我本窮人,債銀一時不能清還,家中又别無東西可以抵償,隻有一個妻子商氏,與你們領了去罷。

    ”兵丁道:“我們隻要銀子不要人,況一個婦人哪裡便值三十兩銀子?我今寬你兩日,你快自己去賣了妻子将銀子來還我們。

    ”說畢去了。

    曾小三尋思道:“我妻子容貌也隻平常,怕賣不出三十兩銀子。

    除非賣到水販去,可多得些價錢,卻又心中不忍。

    ”隻得把衷情哭告妻子。

    那商氏聽罷呆了半晌,放聲大恸。

    曾小三寸心如割,也号啕大哭起來。

    隻這一哭,感動了隔壁一個菩薩心腸的人。

    那人姓施号惠卿,是做皮匠生理的。

    獨自居住,不娶妻室。

    性最好善,平日積趱得二三十兩銀子,時值城外寶應寺募修大殿,有個募緣和尚結了草棚住在那條巷口募緣,施惠卿發心要把所積銀兩舍與本寺助修殿工。

    那日正請那化緣和尚在家吃齋,忽聞隔壁曾小三夫妻哭得凄慘,便走将過來問其緣故,曉得是如此這般,不覺側然動念。

    回到家中,打發和尚吃齋去了,閉門自想道:“比如我把銀子去布施,何不把來替曾小三償了債,保全了他夫妻兩口,卻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