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之三 朱履佛

首頁
    叫喊。

     當下來禦史收了狀詞,叫巡捕官把曾小三押着到了衙門。

    發放公事畢,帶過曾小三,細問了始末根由。

    便差官到縣,提施惠卿一宗卷案,并原呈衆鄰裡赴院聽審。

    次日,人犯提到,來禦史當堂親鞫,仔細推究了一回,忽然問道:“那商氏丈夫去後可别有人到他家來麼?”衆鄰裡道:“并沒别人來。

    ”來禦史又道:“他家平日可有什麼親友來往慣的麼?”曾小三道:“小的是窮人,雖有幾個親友,都疏遠不來的。

    ”來禦史又叫施惠卿問道:“你平日可與什麼人來往麼?”施惠卿道:“小的單身獨居,并沒有什人來往。

    ”來禦史道:“你隻就還債吃酒遷居這幾日,可曾與什人來往?”施惠卿想了一想道:“隻還債這日,曾請一個化緣和尚到家吃過一頓齋。

    ”來禦史便問道:“這是哪寺裡的和尚?”施惠卿道:“他是城外寶應寺裡出來募緣修殿的,就在小人住的那條巷口搭個草廠坐着募化。

    小的初意原要把這三十兩銀子舍與他去,所以請他吃齋。

    後因代曾小三還了債,便不曾舍。

    ”來禦史道:“這和尚如今還在那裡麼?”衆鄰裡道:“ 他已去了。

    ”來禦史道:“幾時去的?”衆鄰裡道:“也就是施惠卿遷居這早去的。

    ”來禦史聽了,沉吟半晌,乃對衆人道:“這宗案也急切難問,且待另日再審。

    ”說罷,便令衆人且退,施惠卿仍舊收監,曾小三随衙聽候。

    自此來禦史竟不提起這件事,冷擱了兩個月。

    忽一日,發銀一百兩,給與寶應寺飯僧。

    次日,便親詣本寺行香。

    寺裡住持聞禦史親臨,聚集衆僧出寺迎接。

    來禦史下了轎,入寺拜了佛,在殿宇下看了一回,問道:“這殿宇要修造成功,須得多少銀子?”住持道:“須得二三千金方可完工。

    ”來禦史道:“若要工成,全賴募緣之力。

    ”因問本寺出去募緣的和尚共有幾個,住持道:“共有十個分頭在外募化。

    ”來禦史道:“這十個和尚今日都在寺裡麼 ?”住持道:“今日蒙老爺駕臨設齋,都在寺裡飼候。

    ”來禦史便吩咐左右,于齋僧常膳之外,另設十桌素筵,款待那十個募緣和尚。

    一面教住持逐名的喚過來,把緣簿呈看,“以便本院捐俸施舍。

    ”住持領了鈞旨,登時喚集那十個僧人,卻喚來喚去,隻有九個,中間不見了一個。

    來禦史變色道:“我好意請他吃齋,如何藏匿過了不肯相見?”喝教聽差的員役同着住持去尋,“務要尋來見我!”住持心慌,同了公差各房尋覓,哪裡尋得見?原來那和尚聞得禦史發狠要尋他,越發躲得緊了。

    住持着了忙,遍處搜尋,直尋到一個;舊香積廚下,隻見那和尚做一堆兒地伏在破煙櫃裡,被住持與公差們扯将出來,押到來禦史面前。

    來禦史看時,見他滿身滿面都是竈煤,倒像個生鐵鑄的羅漢,便叫将水來替他洗淨了,帶在一邊。

    蓦地裡喚過曾小三并衆鄰舍到來,問他:“前日在你那巷口結廠募緣的可是這個和尚?”衆人都道:“正是他。

    ”來禦史便指着那和尚喝道:“你前日謀害了曾小三的妻子商氏,你今待走哪裡去?”那和尚還要抵賴,來禦史喝教把一幹人犯并衆和尚都帶到衙門裡去細審。

    不一時,禦史回衙,升堂坐定,帶過那募緣和尚,用夾棍夾将起來。

    和尚熬痛不過,隻得從實供招。

    供狀寫道: 犯僧去非,系寶應寺僧,于某月中在某巷口結廠募緣,探知本巷居民施惠卿代曾小三還債,小三願将妻商氏送與惠卿,自己出外去訖。

    惠卿不願娶商氏為妻,商氏單身獨居,犯僧因起邪念,于某月某夜易服改妝,假扮施惠卿偷開商氏門戶,希圖奸騙。

    當被商氏認出叫喊,犯僧恐人知覺,一時用手掐喉,緻商氏身死。

    所供是實。

     來禦史勒了去非口詞,把他重責三十,釘子長枷,發下死囚牢裡。

    又喚住持喝罵道:“你放徒弟在外募緣,卻做這等不良的事。

    本當連坐,今姑饒恕,罰銀三百兩,給與施惠卿。

    ”住持叩頭甘服。

    來禦史随即差人去獄中提出施惠卿,并傳喚原問知縣沈伯明到來。

    這知縣惶恐謝罪,來禦史喝道:“你問成這般屈事,誣陷好人,做什麼官?本當參處,今罰你出俸銀五百兩,給與施惠卿。

    ”随喚施惠卿近前撫慰道:“你是一位長者,應受旌獎。

    我今将銀八百兩與你,聊為旌善之禮。

    ”施惠卿禀道:“小人荷蒙老爺審豁,幾死複生,今情願出家,不願受賞。

    這八百兩銀子乞将一半修造本寺殿宇,一半給與曾小三,教他追薦亡妻,另娶妻室。

    ”曾小三叩頭道:“小人久已發心要往五台山去為僧,不願受銀,這銀一發将來舍與本寺修殿罷。

    ”來禦史聽了,沉吟道:“你兩人既不願領銀,都願出家,本院另自有處。

    ”便叫本寺衆僧一齊上來,吩咐道:“你這班秃子,本非明心見性,發願出家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