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細聽時,像有人在内咳嗽的一般。
趙婆問道:“你是何人?”甕中答道:“我是土地。
”趙婆道:“吉姓香火,要請家先亡人,煩你去召來。
”甕中寂然了半晌,忽聽得嘤嘤地哭将來。
趙婆又問:“是誰?”甕中答道:“我是吉殷臣的前妻高氏。
我兒吉孝死得好苦!”趙婆道:“怎麼死的?”甕中答道:“韋氏聽了刁妪,設計陷他,被他父親用汗巾扣死的。
”趙婆道:“如今刁妪在哪裡 ?”甕中答道:“已被我兒捉殺了。
如今正好在一陰一司受苦哩。
”趙婆道:“今本家小官人愛哥不見了,你可知他在何處?”甕中答道:“他的娘陷害了前兒,故罰她與親兒不能相見,再過幾時,少不得知道,今且不須問。
”趙婆再要問時,隻聽得甕中道:“我忙些個,去也去也。
”韋氏聽罷,吓得通紅了臉,做聲不得。
吉尹道:“這是假的,問他愛哥的消息,便葫蘆提過去。
以前的話,不過曉得刁妪臨終亂言,故附會其說。
若大兒下毒是虛,難道夜半詛咒也是虛的?我隻不信。
”韋氏道:“關亡不肯說愛哥下落,再問調神的,或者說出也未可知。
”便教調神的調起神來。
那紐婆便把香燭供起,焚了一道符,自己掇條凳子坐着。
坐了一回,忽然連打幾個呵欠,把一雙眼反插了,大聲道:“我乃揚威侯劉猛将是也,你家屈殺了大孩兒,卻隻來問我小孩兒做什麼?”吉尹聽了,忍耐不住,開口問道:“大孩兒如何是屈殺了?”紐婆道:“這毒藥須不是他下的,是有人誣陷他的。
你如何不仔細詳察,錯怪了他?”吉尹道:“他夜半起來對天詛咒父母,背地在家廟前焚化詛咒的疏文,這須不是别人誣陷他。
”紐婆笑道:“怎麼不是誣陷他?他的疏文不是詛咒,是求禱父母回心轉意的意思。
”吉尹搖頭不信,紐婆道:“你不信麼,他的原疏焚在家廟前,我神已收得在此。
”一頭說,一頭便向袖中取出一幅黃紙兒,擲于地上道:“你自去看,我神去也。
”說罷,又連打幾個呵欠,把頭倒在桌上睡去了。
吉尹就地拾起那黃紙,展開看時,認得蘭吉孝的筆迹,上寫道:
信童吉孝,虔誠拜禱于家廟衆聖座前:伏以顧瞻萱室,後母無異于前;仰戀椿庭,鞠子本同其闵。
特以讒人交構,緻令骨肉乖張;痛思我罪伊何,必也子職未盡。
不見容于怙恃,何以為人?既負恥于瓶壘,不如其死!但念高堂無人侍奉,非輕捐一命之時;還期上蒼開我愚蒙,使能轉二人之意。
苟或予生不幸,終難望慈父回心;唯願弱弟成人,早得代劣兄補過。
此時雖瞑目而靡憾,然後可捐軀以報親矣。
臨疏不勝哀恻之至。
看官聽說:從來讀書人不信鬼神,未有不信文字。
鬼話假得,文字須假不得。
況這一道疏文,明明是吉孝親筆。
吉尹看了,如何不感動?當下不覺失聲大哭道:“我那孝順的孩兒,是我屈死了你也!看你這篇疏文,豈有藥死母親之理?調神的說話不是假,連那關亡的說話也一定是真的了。
”韋氏問道:“這疏文上說些什麼?”吉尹一頭哭,一頭把疏文念将出來。
韋氏聽到保佑弱弟成人之語,也不覺滿眼垂淚,大哭起來道:“原來大孩兒一片好心,是我誤聽刁妪,送了他性命。
他在九泉之下,怎不怨我也!”那喜家的老妪便接口道:“這疏文既是大官人焚化過的,如何卻在紐婆袖裡?我說她調的神最是靈異。
”韋氏去看他紐婆時,紐婆恰好醒将轉來,佯為不知,把手擦着雙眼道:“神道曾來過麼?”韋氏道:“你袖裡這疏文哪裡來的?”紐婆佯摸袖中道:“沒什疏文。
”韋氏道:“你方才取出來的疏文。
”紐婆道:“我一些不曉得,方才昏昏沉沉,隻如睡夢一般。
原來神道已來過了?又取出什麼疏文來,好奇怪!”韋氏聽說,一發信道是真。
自把錢謝了兩個女巫,打發去了。
且說吉尹把這疏文看了哭,哭了又看,追想前日屈殺他的時節,十分懊悔。
又想刁妪死了,倒有棺木盛殓,我兒受冤而死,棺木也不曾與他,展轉思維,愈怨愈癰。
哭了幾日,淚盡血枯,竟把兩目都哭瞎了。
正是:
既悲幼子離,又痛氏兒死。
灑淚似西河,喪明如蔔子。
話分兩頭。
卻說吉孝在喜家讀書,時常思想父親,廢書而泣。
及聞父母見了他疏文,回心轉意,便想歸家。
後又聞父親為他哭瞎了雙目,十分哀痛。
哭告姑娘道:“為着一紙疏文,使父親兩目失明,倒是孩兒累了父親,孩兒一發是罪人了。
今日心迹既明,父母俱已悔悟,合當拜别姑娘,歸見父母。
”說罷,便要辭去。
喜夫人道:“你且慢着,你父親雖已回心轉意,未知你繼母的悔過可是真的。
我還有個計較試她一試,看是如何。
若她果然悔悟,那時我親自送你回去便了。
”過了一日,喜夫人差個女使去邀請韋氏,隻說我家夫人因欲占問家事,請得一個極靈驗的女巫在那裡,那女巫不肯到人家去的,我夫人再三敦請,方請得來,大娘若要問小官人下落,可速到我家來親自問她。
韋氏正想前日關亡、調神都不曾說得愛哥下落,今聞喜家女使之言,便喚乘轎子坐了,來到喜家。
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