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嗣薪起身欲别,郗公取出一卷詩稿,送與嗣薪道:“此是拙詠,可一寓目。
”嗣薪接着,回到寓中,就燈下展開細看,卻大半是閨情詩。
因想道:“若論他是鄉紳,詩中當有台閣氣。
若論他在林下,又當有山林氣。
今如何卻似閨秀聲口,倒像個女郎做的?”心下好生疑惑。
當夜看過半卷,次早起來再看那半卷時,内有《詠蕉扇》一詩雲:一葉輕搖處,微涼出手中。
種來偏喜雨,撷起更宜風。
繡閣煩憑遣,香肌暑為空。
新詩随意譜,何必禦溝紅。
嗣薪看了,拍手道:“繡閣香肌,禦溝紅葉,明明是女郎無疑了。
”又見那首詠象棋的《滿江紅》詞也在其内,其題曰《與侍兒緣鬟象戲偶題》。
嗣薪大笑道:“原來連這詞也是女郎之筆。
”便袖着詩稿,徑到郗公寓中,見了郗公,說道:“昨承以詩稿賜讀,真乃琳琅滿紙。
但晚生有一言唐突,這些詩詞恐不是老先生做的。
”郗公笑道:“宗坦便倩人代筆,難道老夫也倩人代筆?”嗣薪道:“據晚生看來,卻像個女郎聲口。
“郗公笑道:“足下大有眼力,其實是一女郎做的。
”嗣薪道:“這女郎是誰,老先生從何處得來?”郗公道:“兄道他才思何如?”嗣薪道:“才思敏妙,《長門賦》、《白頭吟》俱拜下風矣。
不瞞老先生說,晚生欲得天下才女為配,竊恐今生不複有偶,誰想天下原有這等高才的女郎!”郗公笑道:“我說天下才女盡有,隻惜天下才子未能遇之。
此女亦欲得天下才子為配,足下若果見賞,老夫便為作伐何如?”嗣薪起身作揖道:“若得玉成,感荷非淺。
乞示此女姓名,今在何處?”郗公道:“此女不是别人,就是老夫的甥女,姓随小字瑤姿,年方二八,儀容窈窕。
家姊丈随珠川托老夫尋覓快婿,今見足下高才,淑女正合配君子。
”嗣薪大喜,便問:“幾時回見令姊丈?”郗公道:“不消回見他,他既以此事相托,老夫便可主婚受聘。
倘蒙足下不棄,便求一聘物為定,老夫自去回複家姊丈便了。
”嗣薪欣然允諾,随即回寓取出一個美玉琢成的雙魚癿來,要緻與郗公作聘。
卻又想道:“他既是主婚之人,必須再尋一媒人方好。
”正思想間,恰好僧官過來閑話,嗣薪便将此事與僧官說知。
僧官笑道:“小僧雖是方外之人,張生配莺莺,法本也吃得喜酒,就是小僧作伐何如?”嗣薪道:“如此最妙。
”便同僧官到郗公寓中,把雙魚癿呈上。
郗公亦即取出金鳳钗來回送嗣薪,對嗣薪道:“這是老夫臨行時,家姊丈交付老夫作回聘之敬的。
”嗣薪收了,歡喜無限。
正是:
舅翁主婚,甥婿納聘。
金鳳玉魚,一言為定。
郗公既與嗣薪定親,本欲便問富一陽一,而複姊丈。
因貪看西湖景緻,還要盤桓幾日,乃先修書一封,差人回報随員外,自己卻仍寓靈隐寺中,每日出去遊山玩水。
早晚得暇,便來與嗣薪評論詩文,商确今古,不在話下。
且說嗣薪納聘之後,初時歡喜,繼複展轉尋思道:“那随小姐的詩詞倘或是舅翁代筆,也像《長門賦》不是阿嬌做的,卻如之奈何?況儀容窈窕,亦得之傳聞。
我一時造次,竟未詳審。
還須親到那邊訪個确實,才放心得下。
”想了一回,次日便來辭别郗公,隻說場期尚遠,欲暫回鄉,卻徑密往富一陽一,探訪随家去了。
話分兩頭。
卻說随珠川自郗公出門後,凡有來替女兒說親的,一概謝卻,靜候郗公報音。
一日,忽有一媒婆來說道:“有個福建何舉人,要上臨安會試,在此經過,欲娶一妾。
他正斷弦,若有門當戶對的,便娶為正室。
有表号在這裡。
”說罷,取出一幅紅紙來。
珠川接來看時,上寫道:“福建閩清縣舉人何自新,号德明,年二十四歲。
”珠川便對瑤姿小姐道:“你母舅曾說福建何舉人是當今名士,此人姓名正合母舅所言,我當去拜他一拜,看他人物如何。
”小姐含羞不答。
珠川竟向媒婆問了何舉人下處,親往投帖,卻值那何自新他出,不曾相見。
珠川回到家中,隻見侍兒綠鬟迎着說道:“小姐教我對員外說,若何舉人來答拜時,可款留着他,小姐要試他的才學哩。
”珠川點頭會意。
次日,何自新到随家答帖,珠川接至堂中,相見叙坐。
瑤姿從屏後偷觑,見他相貌粗俗,舉止浮嚣,不像個有名的才子。
及聽他與員外叙話,談吐亦甚俚鄙。
三通茶罷,珠川設酌留款,何自新也不十分推辭,就坐着了。
飲酒間問道:“宅上可有西席?請來一會。
”珠川道:“學生隻有一女,幼時曾請内兄為西席,教習經書。
今小女年已長成,西席别去久矣。
”何自新道:“女學生隻讀 《四書》,未必讀經。
”珠川道:“小女經也讀的。
”何自新道:“所讀何經?”珠川道:“先讀毛詩,其外四經,都次第讀過。
”何自新道:“女兒家但能讀,恐未必能解。
”珠川未及回言,隻見綠鬟在屏邊暗暗把手一招,珠川便托故起身,走到屏後,瑤姿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
”說了兩遍。
珠川牢牢記着,轉身出來,對何自新道:“小女正為能讀不能解,隻毛詩上有幾樁疑惑處,敢煩先生解一解。
”何自新問那幾樁,珠川道:“二南何以無周、召之言,比阝、睟何以列衛風之外,風何以黜楚而存秦,魯何以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