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1節

首頁
     公元七七五年〈天寶十四年〉,二十四、五歲的陸羽,随着流亡的難民離開故鄉,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

     湖州較北方相對安甯。

     陸羽自幼随積公大師在寺院采茶、煮茶,對茶學早就發生濃厚興趣。

    湖州又是名茶産地,陸羽在這一帶搜集了不少有關茶的生産、制作的材料。

     這一時期他結識了著名詩僧皎然。

     皎然既是詩僧,又是茶僧,對茶有濃厚興趣。

    陸羽又與詩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過往甚密,皇甫兄弟同樣對茶有特殊愛好。

     陸羽在茶鄉生活,所‘交’又多詩人,藝術的熏陶和江南明麗的山水,使陸羽自然地把茶與藝術結為一體,構成他後來《茶經》中幽深清麗的思想與格調。

     自唐初以來,各地飲茶之風漸盛。

     但飲茶者并不一定都能體味飲茶的要旨與妙趣。

    于是,陸羽決心總結自己半生的飲茶實踐和茶學知識,寫出一部茶學專着。

     為潛心研究和寫作,陸羽終于結束了多年的流‘浪’生活,于上元初結廬于湖州之苕溪。

    經過一年多努力,終于寫出了我國第一部茶學專着,也是中國第一部茶文化專着─《茶經》的初稿,時年陸羽二十八歲。

     公元七六三年,持續八年安史之‘亂’終于平定,陸羽又對《茶經》作了一次修訂。

     他還親自設計了煮茶的風爐,把平定安史之‘亂’的事鑄在鼎上,标明“聖唐來胡明年造”,以表明茶人以天下之樂為樂的闊大‘胸’懷。

     大曆九年〈七七四年〉,湖州刺史顔真卿修《韻海鏡源》,陸羽參與其事,乘機搜集曆代茶事,又補充《七之事》,從而完成《茶經》的全部著作任務,前後曆時十幾年。

     《茶經》問世不僅使“世人益知茶”,陸羽之名亦因而傳布。

    以此為朝廷所知,曾召其任“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

     但陸羽無心于仕途,竟不就職。

    陸羽晚年,由浙江經湖南而移居江西上饒。

    至今上饒有“陸羽井”,人稱陸羽所建故居遺址。

     直折騰到半夜,周圍鋪滿煙頭的時候,楊俊飛熟看完所有數據,也沒有找出絲毫的關聯詞。

    難道自己從一開始,尋找的方法和方向就錯了? 他沮喪的喝了口咖啡,一絲挫敗感油然升起。

     沒想到自己這個解碼專家,也會有遇到難題的時候。

    唉,人果然不是萬能的。

     就在這時,‘床’頭的電話響了起來。

     “大偵探,資料盒裡的東西都看完了嗎?”聽聲音,就知道是那個古靈‘精’怪的紫雪。

     楊俊飛沒有好氣的哼了一聲:“妳們給我的數據裡到底有什麼東西?幹嘛藏頭‘露’尾的?” 紫雪明顯愣了一下,遲疑道:“那些東西很顯而易見啊,全都是關于茶聖陸羽的資料。

    也就是大偵探你這次的目标。

    ” “沒有其它的意義了?”楊俊飛狐疑地問。

     “當然沒有了。

    ” “哈哈,沒想到,真的沒想到。

    ”楊俊飛不禁啞然失笑起來。

     這些年自己在危險裡過習慣了,不論任何事情都會往複雜的地方想,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紫雪被他突如其來的笑‘弄’得莫名其妙,也沒有多問,隻是道:“綁架陸平博士的組織傳了消息來,您的任務就是将陸羽連屍體帶棺材一起偷出來,到時候會有人接應您。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