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三

首頁
    以曹操、司馬炎為例,九錫殊物,賜加非宜,不願拟議,亦恥老瞞同傳。

    ”公卿聞帝此旨,寤而厚顔,詣府陳謝。

    帝又謂之曰:“魏氏以來,革命不少,鴻儒碩學,世有名臣。

    佐命興皇,皆行禅代。

    不量功業之本,惟存揖讓之容。

    上下相蒙,遂為故實。

    甯有湯、武接于夏、殷,不憲章于堯、舜;晉、魏隔于周、漢,翻祖述于勳、華。

    且堯之禅舜,二聖繼踵。

    舜因讓禹,以明堯哲。

    示天下為至公,不私己于尊位。

    故賓虞以後,若脫屣焉。

    是知非堯不能讓舜,非舜不能命禹。

    商、周德所不逮,有撥亂反正之功。

    順天行誅,逆取順守,鹹以至誠兼濟,無隐神祗,三五帝王,稱茲四聖,英聲茂實,飛騰萬古。

    堯、舜不及于□子,讓德而稱帝。

    湯武不私于後胤,力取而為王。

    故道有降差,名有優劣,然立功立德,亦各一時。

    末葉後來,功德無紀,時逢屯否,擁兵竊命,托雲輔政,擇立餘孽,頑嚣支庶,先被推崇,睿哲英宗,密加夷戮,專權任己,逼令讓位。

    雖欲己同于舜,不覺禅者非堯,貶德于唐、虞,見過于湯、武,豈不悖哉!魏、晉、宋、齊,為感已甚,托言之士,須知得失。

    ”群公退而悅服,私相謂曰:“相王格論,絕後光前,發明典谟,申理誓诰,可謂君子一言,定八代之榮辱矣。

    “帝又謂所親曰:“諸人雖複見吾言論,仍自不知至理。

    吾今一匡天下,三分有二,入關形勢,頗似漢高祖。

    且起軍甲子,旗幟已革,如何更于少帝之處,卻受九錫而求殊禮。

    孺子有知,不容肯行此事。

    既成無識,此乃吾自為之。

    立身以來,不欺暗室,如何今日,誣罔天聽所區别帝王,激揚名理,以懲是古非今之輩,謬相勸逼。

    “于是惟改丞相府為相府國,而九錫殊禮,并屬諸有司。

     是月也,宇文化及兼弟智及等,并骁果武贲司馬龛、監門郎将裴乾通等,謀同逆,因骁果等欲還,精銳遂夜率之而圍江都宮,殺後主于彭城閣。

    初,骁果兵等苦于久在江都,鹹思歸叛。

    至是,炀帝知唐據有西京,過江計定,仍先分骁果往守會稽,诳之雲往東吳催米,故化及等因之而作難。

    于是隋主崩問至,帝乃率文武群賢僚佐,従少帝舉哀于大興後殿。

    帝哭哀甚,有谏止帝者,帝曰:“吾為人下,喪居何可不哀!然亦恨後主不亡于開皇之末,以延鼎祚耳。

    ”化及等本自因思歸之衆而行殺逆,及以許公之子為衆所推,至是遂僭稱尊号,率其同惡欲入關,以李密斷成臯,據洛口,乃圖北取黎陽倉,従白馬津而渡。

    帝乃遣統軍張倫将蒲津以東従兵,往魏郡道招慰化及等,繼遣淮安王神通,往定山東諸郡。

    又募犯罪者數千人,聽效力贖罪,并張倫等并是淮安王節度焉。

    李密聞化及之趣河北,乃分兵遣别将徐世勣等屯黎陽拒守。

    化及従宛道渡河,絕糧,遂頓于聊城縣。

    淮安王等率衆圖城,部分失機,行兵不利,退保魏郡。

    化及衆聚聊城,糧無所出。

    窦建德知其窮蹙,遂攻破之,獲化及兼弟智及,責以弑逆,并斬之而徇衆。

    炀帝蕭皇後亦沒于賊庭。

    于是江都宮人、美女、珍寶金帛及乎玉玺,并建德有之,不逞之徒,因說建德送蕭皇後及宮人等,多赍金帛,重賂突厥,市馬而求援。

     少帝年未勝衣,不經師傅,長于婦人之手,時事茫然。

    既知炀帝不存,惟求潛遜。

    夏四月,诏曰:“天禍隋國,大行太上皇遇盜江都,酷甚望夷,釁深骊北。

    憫予小子,奄紹丕愆,哀号永感,五情糜潰,仰惟荼毒,仇複靡申,形影相吊,罔知啟處。

    相國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

    自北徂南,東征西伐。

    總九合于一匡,決百勝于千裡。

    糾率夷夏,大庇氓黎,保乂朕躬,繄王是賴。

    德侔造化,功格蒼旻,兆庶歸心,曆數斯在。

    屈人為臣,載違天命。

    昔在虞夏,揖讓相推,苟非重華,誰堪命禹。

    當今九服崩離,三靈改蔔,大運去矣,請避賢路。

    兆謀布德,顧己莫能,私僮命駕,須歸藩國。

    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廢,豈其如是。

    庶憑稽古之聖,以誅四兇。

    幸值惟新之恩,預充三恪。

    雪恥怨于皇祖,守禋祀為孝孫,朝聞夕殒,及泉無恨。

    今遵故事,遜于舊邸。

    庶官群後,改事唐朝。

    宜依前典,趣上尊号。

    若釋重負,感泰兼懷,假手真人,俾除醜逆。

    濟濟多士,明知朕意。

    仍敕有司,凡是表奏,皆不得以聞。

    ” 章表不通,理難再請。

    欲召公卿議之,漸以啟谕。

    于是文武将佐裴寂等二千人,不謀同辭,并不肯奏诏,乃相率上疏勸進曰:“臣聞天下至公,非一姓之獨有,聖人達節,與萬物而推移。

    故五運遞興,百王更王,春蘭秋菊,無絕終古。

    玉疏石記,筆石紛綸;垂統有光,煥乎寶箓。

    伏惟陛下,資錄種德,禀慶至真,固縱惟神,生知乃聖。

    量包乎宇宙,智周乎品物,群生塗炭,跻之仁壽。

    逢百六之厄,創業雲雷。

    追三五之蹤,财成天地。

    仲夏之半,龍躍晉陽。

    孟冬伊始,鳳翔灞上。

    鴻志猬毛之及者,霧委來庭。

    觸柱拔山之大盜,風馳獻款。

    三晉子弟,共獯猃而陪麾。

    鹹秦豪傑,連巴蜀而響應。

    英聲西被,懋德東漸,南諧交趾,北變幽都。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