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quo生願從之而去。
公子勸還鄉闾,生難之。
公子曰:&ldquo勿慮,可即送君行。
&rdquo無何,太翁引松娘至,以黃金百兩贈生。
公子以左右手與生夫婦相把握,囑閉目勿視。
飄然履空,但覺耳際風鳴,久之,曰:&ldquo至矣。
&rdquo啟目果見故裡。
始知公子非人。
喜叩家門,母出非望,又睹美婦,方共忻慰。
及回顧,則公子逝矣。
松娘事姑孝,豔色賢名,聲聞遐迩。
後生舉進士,授延安司李,攜家之任。
母以道遠不行。
松娘生一男名小宦。
生以忤直指罷官,挂礙不得歸。
偶獵郊野,逢一美少年跨骊駒,頻頻瞻視。
細看則皇甫公子也。
攬辔停骖,悲喜交至。
邀生去至一村,樹木濃昏,蔭翳天日。
入其家,則金漚浮釘,宛然世家。
問妹子,已嫁嶽母,已亡。
深相感悼。
經宿别去,偕妻同返。
嬌娜亦至,抱生子掇提而弄曰:&ldquo姊姊亂吾種矣。
&rdquo生拜謝曩德。
笑曰:&ldquo姊夫貴矣。
創口已合,未忘痛耶?&rdquo妹夫吳郎亦來谒拜。
信宿乃去。
一日公子有憂色,謂生曰:&ldquo天降兇殃,能相救否?&rdquo生不知何事,但銳自任。
公子趨出,招一家俱入,羅拜堂上。
生大駭,亟問。
公子曰:&ldquo餘非人類,狐也。
今有雷霆之劫。
君肯以身赴難,一門可望生全不然,請抱子而行,無相累。
&rdquo生矢共生死。
乃使仗劍于門,囑曰:&ldquo雷霆轟擊,勿動也!&rdquo生如所教。
果見陰雲晝暝,昏黑如。
回視舊居,無複闬闳,惟見高冢巋然,巨穴無底。
方錯愕間,霹靂一聲,擺簸山嶽,急雨狂風,老樹為拔。
生目眩耳聾,屹不少動。
忽于繁煙黑絮之中,見一鬼物,利喙長爪,自穴攫一人出,随煙直上。
瞥睹衣履,念似嬌娜。
乃急躍離地,以劍擊之,随手堕落。
忽而崩雷暴裂,生仆遂斃。
少間晴霁,嬌娜已能自蘇。
見生死于旁,大哭曰:&ldquo孔郎為我而死,我何生矣!&rdquo松娘亦出,共舁生歸。
嬌娜使松娘捧其首,先以金簪撥其齒,自乃撮其頤,以舌度紅丸入,又接吻而呵之。
紅丸随氣入喉,格格作響,移時豁然而蘇。
見眷口,恍如夢悟。
于是一門團圓,驚定而喜。
生以幽曠不可久居,議同旋裡。
滿堂交贊,惟嬌娜不樂。
生請與吳郎俱,又慮翁媪不肯離幼子。
終日議不果。
忽吳家一小奴,汗流氣促而至。
驚緻研诘,則吳郎家亦同日遭劫,一門俱沒。
嬌娜頓足悲傷,涕不可止。
共慰勸之。
而同歸之計遂決。
生入城,勾當數日,遂連夜趣裝。
既歸以閑園寓公子,恒返關之生及松娘至,始發扃。
生與公子兄妹,棋酒談宴若一家然。
小宦長成,貌韶秀,有狐意。
出遊都市,共知為狐兒也。
異史氏曰:&ldquo餘于孔生,不羨其得豔妻,而羨其得膩友也。
觀其容,可以療饑聽其聲,可以解頤。
得此良友,時一談宴,則&lsquo色授魂與&rsquo,尤勝于&lsquo颠倒衣裳&rsquo矣&rdquo。
康熙九年(1670年)仲秋,三十一歲的蒲松齡南遊為寶應知縣孫蕙做幕賓,期間結識十四歲的歌女顧青霞,心存愛意。
然而顧氏已成為孫蕙的妾,蒲松齡隻好将感情藏在心中。
《嬌娜》的情節很可能是作者寄托生死以之的愛意深情。
他有位摯友在浙江天台當縣令,來信請他去。
孔生應邀前往,而縣令恰恰去世了。
他飄泊無依,窮困潦倒,回不了家,隻好寄居在菩陀寺,被寺僧雇傭,抄錄經文。
菩陀寺西面百步開外,有單先生家的宅院。
單先生是世家子弟,因為打了一場大官司,家境敗落,人口也少了,便遷移到鄉下居住,這座宅子于是空閑起來。
有一天,大雪紛飛,道上靜悄悄的沒有行人。
孔生偶然經過單家門口,看見一個少年從裡面出來,容貌美好,儀态風雅。
少年看到孔生,便過來向他行禮,略緻問候以後,就邀請他進家說話。
孔生很喜歡他,非常高興地跟他進了門。
見房屋雖然不太寬敞,但是處處懸着錦緞帏幔,牆壁上挂着許多古人的字畫。
案頭上有一冊書,封面題名《琅嬛瑣記》。
他翻閱了一下,内容都是過去從未見過的。
孔生見少年住在這座宅院,以為他是單家的主人,也就不再問他的姓氏家族了。
少年詳細地詢問了孔生的經曆,很同情他,勸他設館教書。
孔生歎息道:&ldquo我這流落在外的人,誰能推薦我呢?&rdquo少年說:&ldquo如果不嫌棄我拙劣,我願意拜您為師。
&rdquo孔生大喜,不敢當少年的老師,請他以朋友相待。
便問少年說:&ldquo您家裡為什麼老關着大門?&rdquo少年回答道:&ldquo這是單家的宅子,以前因為單公子回鄉居住,所以空閑了很久。
我姓皇甫,祖先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