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相對照,感覺自然不同。
再就夢境設計而言,小說于後半部分寫成生點化周生,巧設了兩場夢境:先是寫成生施展法術使周生在夢中和他對換了軀體,周生次晨取鏡自視,而發出這樣的疑問:&ldquo成生在此,我何往?&rdquo周生不僅對自我的迷失産生了追問,而且還滋生出尋找成生探明究竟的念頭。
這也是成生點撥周生開始認識自我的第一步妙棋。
在去勞山的途中,盡管周生遇到了和自己對換軀體的成生,但是面面相對卻未能認出自己的本來面貌。
周生這時雖然似有所悟,卻仍沒有放棄眷戀世俗的塵念。
面對老朋友如此執迷不悟,成生決定走第二步棋,再次引他入夢。
在這次的夢中,成生使各自軀體歸位,并送周生回家。
不料,周生回到家中,目睹到的是他心愛的妻子與仆人私通的一幕。
周生一夢醒來,不免有&ldquo怪夢&rdquo之感,而成生卻通過出示濺血之劍以證其為實情。
這樣,周生終于隔斷塵念,決定随成生一同去求仙。
在這番叙事中,作者通過濺血之劍這一實物連接&ldquo夢&rdquo與&ldquo真&rdquo兩個空間場景,令人深感撲朔迷離。
而成生所言:&ldquo夢者,兄以為真真者,乃以為夢。
&rdquo更是一語道破了其中的機關。
作者巧妙采用仙凡比照、真幻交錯之筆,不僅營造出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審美妙緻,而且還使之放射出幾分哲理靈光。
人生世上,受到種種物象以及塵俗影子的遮蔽,難免經常會認假為真、執迷不悟。
故事中的周生雖然遭此大難,卻仍然&ldquo溺少婦&rdquo,并嘲笑成生迂腐,直到成生通過夢境與他互換身體,他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并初步發現自己并非真正認識自己,甚至連自己最基本的長相也不能辨識。
周生從眷戀現實人生,到被逼無奈,隻好走向&ldquo成仙&rdquo之路,除了社會邪惡勢力的威逼,還經受了割舍兒女情長這道關的考驗。
在《聊齋志異》中,《成仙》這篇小說不僅篇幅較長,而且情節也比較豐富、曲折。
清代但明倫評日:&ldquo前幅寫成肝膽照人,真誠磊落後幅寫成幻形度友,委曲周旋。
氣局縱橫,筆墨恢詭。
&rdquo蒲松齡所用紙筆既有針對現實的機鋒,又有面向仙境的彩箋。
在叙事時空設置和構架上,這篇小說又注意結合傳統文化,妙筆生輝地運用了仙凡對照、真幻相映等錯綜筆法,可謂匠心獨運。
注釋
[1]文登:縣名,即今山東省文登縣。[2]杵臼交:不計貧富貴賤的朋友。
《後漢書·吳祐傳》:公沙穆遊太學,家貧無資糧,變服為吳祐春米。
吳與語,大驚,&ldquo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間。
&rdquo杵臼,搗米的木杵和石臼。
[3]&ldquo節序登堂&rdquo二句:意思是,四時八節,成生必定攜眷到周生家拜問兄嫂,親密如一家兄弟。
是稱贊成生恪守古訓,對周生夫妻親而有禮。
節序:猶言四時八節。
我國舊稱春夏秋冬四季為四時或四序,稱四立兩分兩至為八節。
杜甫《狂歌行贈四兄》詩:&ldquo四時八節還拘禮,女拜弟妻男拜弟。
&rdquo [4]周妻生子:此據鑄雪齋抄本,底本誤&ldquo妻&rdquo為&ldquo子&rdquo。
[5]别業:正宅外之園林宅舍。
此&ldquo别業仆&rdquo,即指派守田莊之仆。
[6]蹊:踐越,穿行。
《左傳·宜公十一年》:&ldquo牽牛以蹊人之田。
&rdquo杜注:&ldquo蹊,徑也&rdquo [7]大父:祖父。
[8]氣填吭臆:怒氣充咽填胸。
吭,咽喉。
臆,胸膛。
[9]強梁世界:強暴橫行的社會。
強梁,強暴兇橫。
《老子》:&ldquo強梁者不得其死。
&rdquo [10]矛弧,矛和弓,指殺人兇器。
[11]兩造:争訟的雙方,原告和被告。
《周禮·秋官·大司寇》:&ldquo以兩造禁民訟。
&rdquo鄭注:&ldquo造,至也使訟者兩至。
&rdquo [12]嗾(sou三聲):指揮狗的聲音。
《左傳·宣公二年》:&ldquo公嗾夫獒焉。
&rdquo《玉篇》:&ldquo《方言》雲:秦、晉、冀、隴謂使犬曰嗾使犬。
&rdquo [13]呈治:呈請懲冶。
[14]慫臾(yǒng甬):同&ldquo慫恿&rdquo。
[15]辰後:辰時過後。
辰時,相當于早上七點至九點。
[16]囹圄(língyú伶俞):本秦代監獄名,後為牢獄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