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靈官

首頁
    朝天觀道士某喜吐納之術,有翁假寓觀中,适同所好,遂為玄友。

    居數年,每至郊祭時,辄先旬日而去,郊後乃返。

    道士疑而問之。

    翁曰:&ldquo我兩人莫逆,可以實告,我狐也。

    郊期至,則諸神清穢,我無所容,故行遁耳。

    &rdquo 又一年及期而去,久不複返,疑之。

    一日忽至,因問其故。

    答曰:&ldquo我幾不複見子矣!曩欲遠避,心頗怠,視陰溝甚隐,遂潛伏卷甕下。

    不意靈官糞除至此,瞥為所睹,憤欲加鞭,餘懼而逃。

    靈官追逐甚急。

    至黃河上,瀕将及矣。

    大窘無計,竄伏溷中。

    神惡其穢,始返身去。

    既出,臭惡沾染,不可複遊人世。

    乃投水自濯訖,又蟄隐穴中凡百日,垢濁始淨。

    今來相别,兼以緻囑,君亦宜隐身他去,大劫将來,此非福地也。

    &rdquo言已辭去,道士依言别徙。

    未幾而有甲申之變。

     譯文  朝天觀有一個道士,喜歡吐納法術。

    有一個老翁借住在他的觀中,正巧與他愛好相同,于是他倆便成了道友。

    住了幾年,每逢香火大會祭祀神靈的時候,老翁頭十天就走開祭祀完了,他才回來。

    道士懷疑地問他,老翁說:&ldquo我們兩人已是莫逆之交,不妨與你實說。

    我是個狐,祭祀的時候,諸位神仙下界清理污穢,我沒處去,隻好到别處去藏身。

    &rdquo 又一年,到了祭祀的時候,老翁又走了,這次很久沒有回來,道士很懷疑。

    一天他忽然回來了,道士問他是什麼原因,老翁說:&ldquo我差點見不到你了。

    上次祭祀時,本應照樣遠避,但又懶得走,見陰溝很隐蔽,就暫時藏在卷甕底下。

    想不到靈官清除到了這裡,一下看見了我,氣得就要用鞭打我。

    我很害怕,急忙逃跑,靈官追我很急。

    到了黃河沿岸,眼看就追到水邊,我沒辦法,就一頭紮進一個大廁坑裡,靈官嫌髒,才返身走了。

    我爬了出來,沾了一身臭氣,不能再遊曆人世間,就到水裡洗了一下,隐藏在洞裡。

    過了幾百天,一身髒東西才幹淨了。

    今天我來告别,并且告訴你,你也應到别處去躲躲,大劫的日子就要到了,這裡不是福地。

    &rdquo說完,就告辭而去。

     道士依照老頭的話也搬到别處去了。

    沒過多長時間,便發生甲申之變。

    

鑒賞

在聊齋故事卷一第三十五篇《靈官》,篇幅短小,内容完整,是一篇典型的聊齋風格的故事。

    篇名取&ldquo靈官&rdquo,是有深刻寓意的,連這樣潛心修道的狐狸都不放過,真是極度打擊蒼生的自由。

    本文也同時叙述了兩人的真摯友誼,狐狸潔身自好,身有污垢,就不想再遊覽人間,潛伏好幾百天,卻依然惦記着好友,要來告别,道士也深信他說的是真的,才由此躲避了一場災難。

    試問人世間誰能預知禍福呢,老百姓常常無故遭殃,就是因為統治者的暴政埋下了無數不可預見的隐患。

    
  《靈官》重在寫狐而不在靈官。

    小說首先寫狐是醜類。

    狐變為老人住在朝天觀内,即指狐為醜類.不變成人則難容于世。

    此一寫狐之醜。

    狐雖變人在觀内存身,但這隻能瞞過道士,卻無法逃過神的眼睛。

    小說寫每遇皇帝祭天.狐吓得逃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