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聞祝生之異,遂命駕其家,訂翁婿焉。
至是,遂以孫女妻其子,往來不絕矣。
一日謂子曰:&ldquo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為&lsquo四渎牧龍君&rsquo。
今行矣。
&rdquo俄見庭下有四馬,駕黃幨車,馬四股皆鱗甲。
夫妻盛裝出,同登一輿。
子及婦皆泣拜,瞬息而渺。
是日,寇家見女來,拜别翁媪,亦如生言。
媪泣挽留。
女曰:&ldquo祝郎先去矣。
&rdquo出門遂不複見。
其子名鹗,字離塵,請寇翁,以三娘骸骨與生合葬焉。
人如誤吃了這種毒草,就會立即死去,變成&ldquo水莽鬼&rdquo。
民間傳說,這種鬼不能輪回,一定得再有被毒死的代替,才能去投生。
因此,楚中桃花江一帶,這種水莽鬼特别多。
楚中人稱呼同歲的人為&ldquo同年&rdquo。
往來拜訪時,互稱庚兄庚弟,子侄輩們則稱他們為庚伯,這是本地的習俗。
有個姓祝的書生,一次去拜訪他的一個同年。
途中非常幹渴,很想喝水。
忽然看見路旁有個涼棚,一個老婆婆在裡面施舍茶水,祝生就跑了過去。
老婆婆将他迎入棚内,端上茶來,十分殷勤。
祝生一聞,有股怪味,不像是茶水,便放下不喝,起身要走。
老婆婆忙攔住他,回頭向棚裡喊道:&ldquo三娘,端杯好茶來!&rdquo一會兒,便有個少女捧着杯茶從棚後出來,大約十四五歲年紀,容貌豔麗絕倫。
指上的戒指、腕上的镯子,光亮得能照見人影。
祝生見了少女,立即被吸引住。
接過茶水一聞,隻覺芳香無比,一飲而盡,還想再喝一杯。
乘老婆婆出去,祝生一下抓住少女的纖纖手腕,從她手指上脫下一枚戒指。
少女紅着臉微微一笑,祝生更加着迷,便詢問她的家世。
少女說:&ldquo你晚上再來吧,我還在這裡。
&rdquo祝生要了她一撮茶葉,連同那枚戒指,一塊藏在身上走了。
祝生趕到同年家,忽覺心頭不适,懷疑是喝了那杯茶水的緣故,便将經過告訴了同年。
那同年驚駭地說:&ldquo壞了!這是水莽鬼,我父親就是被這樣害死的。
無藥可救,這可怎麼辦呢?&rdquo祝生恐懼萬分,忙拿出藏在身上的茶葉一看,果然是水莽草。
又拿出那枚戒指,向同年描述了那少女的模樣。
同年冥想了一會,說:&ldquo那人必定是寇三娘!&rdquo祝生聽他說的名字相符,問他是怎麼知道的,同年回答說:&ldquo南村富戶寇家的女兒,叫三娘,以豔麗聞名。
幾年前誤吃了水莽草死去,肯定是她在作怪害人!&rdquo有人說,碰到水莽鬼的人,如知道鬼的姓名,隻要求到他生前穿過的褲子,煎水服用,就可以痊愈。
祝生的同年急忙趕到寇家,講明了實情,長跪在地,苦苦哀求幫忙。
寇家卻因為有人做女兒的替身,女兒從此可以超生,堅決不給。
同年無可奈何,忿忿回去,告訴了祝生。
祝生咬牙切齒地說:&ldquo我死後,絕不讓他家女兒投生!&rdquo這時,祝生已走不動了。
同年将他背回家,剛到家門就死了。
祝生的母親号啕大哭,隻得把他埋葬了。
祝生死後,留下一子,剛剛周歲。
妻子不能守節,過了半年就改嫁走了。
母親一人撫養着小孫子,勞累不堪,天天哭泣。
一天,祝生母親正抱着孫子在屋裡啼哭,祝生忽然無聲無息地進來了。
祝母大驚,抹着眼淚問他情況。
祝生回答說:&ldquo兒在地下聽到母親哭泣,心裡很感悲傷,所以來早晚伺候您。
兒雖然死了,但已成家,媳婦也馬上同來替母親操勞,母親不要難過了!&rdquo母親驚疑地問:&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