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至七歲未嘗出以見人,兒忽謂母曰:&ldquo兒漸長,幽禁何可長也?去之不為母累。&rdquo問所之。曰:&ldquo我非人種,行将騰霄昂壑耳。&rdquo女泣詢歸期。答曰:&ldquo待母屬纩兒始來。去後倘有所需,可啟藏兒椟索之,必能如願。&rdquo言已,拜母竟去。出而望之,已杳矣。女告母,母大奇之。女堅守舊志,與母相依,而家益落。偶缺晨炊,仰屋無計。忽憶兒言,往啟椟,果得米,賴以舉火。自是有求辄應。逾三年母病卒,一切葬具皆取給于椟。
既葬,女獨居三十年,未嘗窺戶。一日鄰婦乞火者,見其兀坐空閨,語移時始去。居無何,忽見彩雲繞女舍,亭亭如蓋,中有一入盛服立,審視則蘇女也。回翔久之,漸高不見。鄰人共疑之,窺諸其室,見女靓妝凝坐,氣則已絕。衆以其無歸,議為殡殓。忽一少年入,豐姿俊偉,向衆申謝。鄰人向亦竊知女有子,故不之疑。少年出金葬母,值二桃于墓,乃别而去。數步之外,足下生雲,不可複見。後桃結實甘芳,居人謂之&ldquo蘇仙桃&rdquo,樹年年華茂,更不衰朽。官是地者,每攜實以饋親友。
一天,兒子忽然對母親說:&ldquo兒已漸漸長大了,怎麼能長久關在家裡呢?我要走了,不能連累母親一輩子。&rdquo問他到哪裡去,他說:&ldquo我不是人種,我要騰雲上天。&rdquo母親哭着問他什麼時候回來,他說:&ldquo等到母親歸天時,兒才來。我走了以後,你若需要什麼,就打開藏我的櫃子要,要什麼有什麼。&rdquo說罷,拜别母親就走。母親出門看時,已無影無蹤了。女子回去告訴她的老母親,老母也覺得很奇怪。
此後,女子堅守舊志,一直沒有嫁人,與母親相依為命。但是家境卻越來越困難了,有時吃了上頓沒下頓。女子忽然想起兒子臨走時的話,打開櫃子,果然有米有面,于是燒火做飯叫母親吃。後來缺什麼就要什麼,有求必應。
又過了三年,女子的母親因病死了。一切喪葬用品,都是取自櫃中。葬了母親後,女子獨自一人過日子,一直過了三十年,從未接近過男人。
一天,鄰居一個婦人去女子家借火,見她一個人坐在空房裡,與她說了一會話就走了。過了一會,忽見一團彩雲圍着女子的房子,清清楚楚像蓋子一樣。雲中立着一個人,穿着華麗的衣服,仔細一看,就是蘇家的女子。轉了很長時間,就漸漸升高看不見了。鄰人都非常疑惑,到她屋裡一看,見她打扮得非常漂亮,端端正正坐在那裡,已經沒有氣了。大家因為她孤苦一人,正議論怎麼給她出殡,忽然一個少年進來。這少年長得英俊魁偉,向着衆人一一道謝。鄰居們也聽說過這女子曾有個孩子,所以也不懷疑。少年拿出錢來埋葬了母親,并在墓旁栽上兩棵桃樹,就告辭而去,走了幾步就腳下生雲,然後就不見了。
後來,這兩棵桃樹結的桃,甘甜味美,當地人都叫它&ldquo蘇仙桃樹&rdquo。年年枝葉繁茂,碩果累累。在這裡做官的,每每拿着這桃饋贈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