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師參,字子蕭,齋于苕溪之東,門臨曠野。
薄暮偶出,見婦人跨驢來,少年從其後。
婦約五十許,意緻清越轉視少年,年可十五六,豐采過于姝麗。
何生素有斷袖之癖,睹之,神出于舍,翹足目送,影滅方歸。
次日早伺之,落日冥蒙,少年始過。
生曲意承迎,笑問所來。
答以&ldquo外祖家&rdquo。
生請過齋少憩,辭以不暇,固曳之,乃入略坐興辭,豎不可挽。
生挽手送之,殷囑便道相過,少年唯唯而去。
生由是凝思如渴,往來眺注,足無停趾。
一日日銜半規,少年欻至,大喜要入,命館童行酒。
問其姓字,答曰:&ldquo黃姓,第九。
童子無字。
&rdquo問:&ldquo過往何頻?&rdquo曰:&ldquo家慈在外祖家,常多病,故數省之。
&rdquo酒數行,欲辭去生捉臂遮留,下管鑰。
九郎無如何,赪顔複坐,挑燈共語,溫若處子,而詞涉遊戲,便含羞面向壁。
未幾引與同衾,九郎不許,堅以睡惡為辭。
強之再三,乃解上下衣,着褲卧床上。
生滅燭,少時移與同枕,曲肘加髀而狎抱之,苦求私昵。
九郎怒曰:&ldquo以君風雅士故與流連,乃此之為,是禽處而獸愛之也!&rdquo未幾晨星熒熒,九郎徑去。
生恐其遂絕,複伺之,蹀躞凝盼,目穿北鬥。
過數日九郎始至,喜逆謝過,強曳入齋,促坐笑語,竊幸其不念舊惡。
無何,解屦登床,又撫哀之。
九郎曰:&ldquo纏綿之意已镂肺膈,然親愛何必在此?&rdquo生甘言糾纏,但求一親玉肌,九郎從之。
生俟其睡寐,潛就輕簿,九郎醒,攬衣遽起,乘夜遁去。
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廢枕,日漸委悴,惟日使齋童邏偵焉。
一日九郎過門即欲徑去,童牽衣入之。
見生清癯,大駭,慰問。
生實告以情,淚涔涔随聲零落。
九郎細語曰:&ldquo區區之意,實以相愛無益于弟,面有害于兄,故不為也。
君既樂之,仆何惜焉?&rdquo生大悅。
九郎去後病頓減,數日平複。
九郎果至,遂相缱绻。
曰:&ldquo今勉承君意,幸勿以此為常。
&rdquo既而曰:&ldquo欲有所求,肯為力乎?&rdquo問之,答曰:&ldquo母患心痛,惟太醫齊野王先天丹可療。
君與善,當能求之。
&rdquo生諾之,臨去又囑。
生入城求藥,及暮付之。
九郎喜,上手稱謝。
又強與合。
九郎曰:&ldquo勿相糾纏。
請為君圖一佳人,勝弟萬萬矣。
&rdquo生問:&ldquo誰何?&rdquo九郎曰:&ldquo有表妹美無倫,倘能垂意,當執柯斧。
&rdquo生微笑不答,九郎懷藥便去。
三日乃來,複求藥。
生恨其遲,詞多诮讓。
九郎曰:&ldquo本不忍禍君,故疏之。
既不蒙見諒,請勿悔焉。
&rdquo由是燕會無虛夕。
凡三日必一乞藥,齊怪其頻,曰:&ldquo此藥未有過三服者,胡久不瘥?&rdquo因裹三劑并授之。
又顧生曰:&ldquo君神色黯然,病乎?&rdquo曰:&ldquo無。
&rdquo脈之,驚曰:&ldquo君有鬼脈,病在少陰,不自慎者殆矣!&rdquo歸語九郎。
九郎歎曰:&ldquo良醫也!我實狐,久恐不為君福。
&rdquo生疑其诳,藏其藥不以盡予,慮其弗至也。
居無何,果病。
延齊診視,曰:&ldquo曩不實言,今魂氣已遊墟莽,秦緩何能為力?&rdquo九郎日來省侍,曰:&ldquo不聽吾言,果至于此!&rdquo生尋死,九郎痛哭而去。
先是,邑有某太史,少與生共筆硯,十七歲擢翰林。
時秦藩貪暴,而賂通朝士,無有言者。
公抗疏劾其惡,以越俎免。
藩升是省中丞,日伺公隙。
公少有英稱,曾邀叛王青盼,因購得舊所往來劄脅公,公懼,自經夫人亦投缳死。
公越宿忽醒,曰:&ldquo我何子蕭也。
&rdquo诘之,所言皆何家事,方悟其借軀返魂。
留之不可,出奔舊舍。
撫疑其詐,必欲排陷之,使人索千金于公。
公僞諾,而憂悶欲絕。
忽通丸郎至,喜共話言,悲歡交集,既欲複狎,九郎曰:&ldquo君有三命耶?&rdquo公曰:&ldquo餘悔生勞,不如死逸。
&rdquo因訴冤苦,九郎悠憂以思,少間曰:&ldquo幸複生聚。
君曠無偶,前言表妹慧麗多謀,必能分憂。
&rdquo公欲一見顔色。
曰:&ldquo不難。
明日将取伴老母,此道所經,君僞為弟也兄者,我假渴而求飲焉,君曰&lsquo驢子亡&rsquo,則諾也。
&rdquo計已而别。
明日亭午,九郎果從女郎經門外過,公拱手絮絮與語,略睨女郎,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