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生,晉甯人,少負才名。
年二十餘,猶偃蹇,為人有肝膽。
與顧生善,顧卒,時恤其妻子。
邑宰以文相契重,宰終于任,家口淹滞不能歸,生破産扶柩,往返二千餘裡。
以故士林益重之,而家由此益替。
史孝廉有女字連城,工刺繡,知書,父嬌愛之。
出所刺《倦繡圖》,征少年題詠,意在擇婿。
生獻詩雲:&ldquo慵鬟高髻綠婆娑,早向蘭窗繡碧荷。
刺到鴛鴦魂欲斷,暗停針線蹙雙蛾。
&rdquo又贊挑繡之工雲:&ldquo繡線挑來似寫生,幅中花鳥自天成。
當年織錦非長技,幸把回文感聖明。
&rdquo女得詩喜,對父稱賞,父貧之。
女逢人辄稱道,又遣媪嬌父命,贈金以助燈火。
生歎曰:&ldquo連城我知己也!&rdquo傾懷結想,如饑思啖。
無何,女許字于鹾賈之子王化成,生始絕望,然夢魂中猶佩戴之。
未幾女病瘵沉痼不起,有西域頭陀自謂能療,但須男子膺肉一錢,搗合藥屑。
史使人詣王家告婿,婚笑曰:&ldquo癡老翁,欲我剜心頭肉也!&rdquo使返。
史乃言于人曰:&ldquo有能割肉者妻之。
&rdquo生聞而往,自出白刃,诪膺授僧。
血濡袍褲,僧敷藥始止。
合藥三丸,三日服盡,疾若失。
史将踐其言,先告王。
王怒,欲訟官。
史乃設筵招生,以千金列幾上。
曰:&ldquo重負大德,請以相報。
&rdquo因具白背盟之由。
生怫然曰:&ldquo仆所以不愛膺肉者,聊以報知己耳。
豈貨肉哉!&rdquo拂袖而歸。
女聞之,意良不忍,托媪慰谕之,且雲:&ldquo以彼才華,當不久落。
天下何患無佳人?我夢不詳,三年必死,不必與人争此泉下物也。
&rdquo生告媪曰:&ldquo&lsquo士為知己者死&rsquo,不以色也。
誠恐連城未必真知我,但得真知我,不諧何害?&rdquo媪代女郎矢誠自剖。
生曰:&ldquo果爾,相逢時當為我一笑,死無憾!&rdquo媪既去。
逾數日生偶出,遇女自叔氏歸,睨之,女秋波轉顧,啟齒嫣然。
生大喜曰:&ldquo連城真知我者!&rdquo
會王氏來議吉期,女前症又作,數月尋死。
生往臨吊,一痛而絕。
史異送其家。
生自知已死,亦無所戚,出村去,猶冀一見連城。
遙望南北一道,行人連緒如蟻,因亦混身雜迹其中。
俄頃入一廨署值顧生,驚問:&ldquo君何得來?&rdquo即把手将送令歸。
生太息言:&ldquo心事殊未了。
&rdquo顧曰:&ldquo仆在此典牍,頗得委任,倘可效力,不惜也。
&rdquo生問連城,顧即導生旋轉多所,見連城與一白衣女郎,淚睫慘黛,藉坐廊隅。
見生至,驟起似喜,略問所來。
生曰:&ldquo卿死,仆何敢生!&rdquo連城泣曰:&ldquo如此負義人,尚不吐棄之,身殉何為?然已不能許君今生,願矢來世耳。
&rdquo生告顧曰:&ldquo有事君自去,仆樂死不願生矣。
但煩稽連城托生何裡,行與俱去耳。
&rdquo顧諾而去,白衣女郎問生何人,連城為緬述之,女郎聞之,若不勝悲。
連城告生曰:&ldquo此妾同姓,小字賓娘,長沙史太守女。
一路同來,遂相憐愛。
&rdquo生視之,意态憐人。
方欲研問,而顧已返,向生賀曰:&ldquo我為君平章已确,即教小娘子從君返魂,好否?&rdquo兩人各喜。
方将拜别,賓娘大哭曰:&ldquo姊去,我安歸?乞垂憐救,妾為姊捧窣耳。
&rdquo連城凄然,無所為計,轉謀生。
生又哀顧,顧難之,峻辭以為不可,生固強之。
乃曰:&ldquo試妄為之。
&rdquo去食頃而返,搖手曰:&ldquo何如!誠萬分不能為力矣!&rdquo賓娘聞之,宛轉嬌啼,惟依連城肘下,恐其即去。
慘怛無術,相對默默,而睹其愁顔戚容,使人肺腑酸柔。
顧生憤然曰:&ldquo請攜賓娘去,脫有愆尤,小生拚身受之!&rdquo賓娘乃喜從生出,生憂其道遠無侶。
賓娘曰:&ldquo妾從君去,不願歸也。
&rdquo生曰:&ldquo卿大癡矣!不歸,何以得活也?他日至湖南勿複走避,為幸多矣。
&rdquo适有兩媪攝牒赴長沙,生屬賓娘,泣别而去。
途中,連城行蹇緩,裡餘辄一息,凡十餘息始見裡門。
連城曰:&ldquo重生後,懼有反覆,請索妾骸骨來,妾以君家生,當無悔也。
&rdquo生然之。
偕歸生家。
女惕惕若不能步,生伫待之。
女曰:&ldquo妾至此,四肢搖搖,似無所主。
志恐不遂,尚宜審謀,不然生後何能自由?&rdquo相将入側廂中。
默定少時,連城笑曰:&ldquo君憎妾耶?&rdquo生驚問其故。
赧然曰:&ldquo恐事不諧,重負君矣。
請先以鬼報也。
&rdquo生喜,極盡歡戀。
因徘徊不敢遽出,寄廂中者三日。
連城曰:&ldquo諺有之:&lsquo醜婦終須見姑嫜。
&rsquo戚戚于此,終非久計。
&rdquo乃促生入,才至靈寝,豁然頓蘇。
家人驚異,進以湯水。
生乃使人要史來,請得連城之屍,自言能活之。
史喜,從其言。
方舁入室,視之已醒。
告父曰:&ldquo兒已委身喬郎矣,更無歸理。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