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用,中州舊家子也。
聘尤太守女,字庚娘,麗而賢,逑好甚敦。
以流寇之亂,家人離逖,金攜家南竄。
途遇少年,亦偕妻以逃者,自言廣陵王十八,願為前驅。
金喜,行止與俱。
至河上,女隐告金曰:&ldquo勿與少年同舟,彼屢顧我,目動而色變,中叵測也。
&rdquo金諾之。
王殷勤覓巨舟,代金運裝,劬勞臻至,金不忍卻。
又念其攜有少婦,應亦無他。
婦與庚娘同居,意度亦頗溫婉。
王坐舡頭上與橹人傾語,似甚熟識戚好。
未幾日落,水程迢遞,漫漫不辨南北。
金四顧幽險,頗涉疑怪。
頃之,皎月初升,見彌望皆蘆葦。
既泊,王邀金父子出戶一豁,乃乘間擠金入水金有老父,見之欲号,舟人以篙築之,亦溺生母聞聲出窺,又築溺之。
王始喊救。
母出時,庚娘在後,已微窺之。
既聞一家盡溺,即亦不驚,但哭曰:&ldquo翁姑俱沒,我安适歸!&rdquo王入勸:&ldquo娘子勿憂,請從我至金陵,家中田廬頗足贍給,保無虞也。
&rdquo女收涕曰:&ldquo得如此,願亦足矣。
&rdquo王大悅,給奉良殷。
既暮,曳女求歡,女托體姅,王乃就婦宿。
初更既盡,夫婦喧競,不知何由。
但聞婦曰:&ldquo若所為,雷霆恐碎汝顱矣!&rdquo王乃撾婦。
婦呼雲:&ldquo便死休!誠不願為殺人賊婦!&rdquo王吼怒,捽婦出。
便聞骨董一聲,遂嘩言婦溺矣。
未幾抵金陵,導庚娘至家,登堂見媪,媪訝非故婦。
王言:&ldquo婦堕水死,新娶此耳。
&rdquo歸房,又欲犯。
庚娘笑曰:&ldquo三十許男子,尚未經人道耶?市兒初合卺亦須一杯薄漿酒,汝家沃饒,當即不難。
清醒相對,是何體段?&rdquo王喜,具酒對酌。
庚娘執爵,勸酬殷懇。
王漸醉,辭不飲。
庚娘引巨碗,強媚勸之,王不忍拒,又飲之。
于是酣醉,裸脫促寝。
庚娘撤器滅燭,托言溲溺,出房,以刀入,暗中以手索王項,王猶捉臂作昵聲。
庚娘力切之,不死,号而起又揮之,始殪。
媪仿佛有聞,趨問之,女亦殺之。
王弟十九覺焉。
庚娘知不免,急自刎,刀鈍鈌不可入,啟戶而奔,十九逐之,已投池中矣。
呼告居人,救之已死,色麗如生。
共驗王屍,見窗上一函,開視,則女備述其冤狀。
群以為烈,謀斂資作殡。
天明集視者數千人,見其容皆朝拜之。
終日間得金百,于是葬諸南郊。
好事者為之珠冠袍服,瘗藏豐滿焉。
初,金生之溺也,浮片闆上,得不死。
将曉至淮上,為小舟所救。
舟蓋富民尹翁,專設以拯溺者。
金既蘇,詣翁申謝。
翁優厚之。
留教其子。
金以不知親耗,将往探訪,故不決。
俄曰:&ldquo撈得死叟及媪。
&rdquo金疑是父母,奔驗果然。
翁代營棺木。
生方哀恸,又白:&ldquo拯一溺婦,自言金生其夫。
&rdquo生揮涕驚出,女子已至,殊非庚娘,乃十八婦也。
向金大哭,請勿相棄。
金曰:&ldquo我方寸已亂,何暇謀人?&rdquo婦益悲。
尹審其故,喜為天報,勸金納婦。
金以居喪為辭,且将複仇,懼細弱作累。
婦曰:&ldquo如君言,脫庚娘猶在,将以報仇居喪去之耶?&rdquo翁以其言善,請暫代收養,金乃許之。
蔔葬翁媪,婦缞绖哭泣,如喪翁姑。
既葬,金懷刃托缽,将赴廣陵,婦止之曰:&ldquo妾唐氏,祖居金陵,與豺子同鄉,前言廣陵者詐也。
且江湖水寇,半伊同黨,仇不能複,隻取禍耳。
&rdquo金徘徊不知所謀。
忽傳女子誅仇事,洋溢河渠,姓名甚悉。
金聞之一快,然益悲,辭婦曰:&ldquo幸不污辱。
家有烈婦如此,何忍負心再娶?&rdquo婦以業有成說,不肯中離,願自居于媵妾。
會有副将軍袁公,與尹有舊,适将西發,過尹,見生,大相知愛,請為記室。
無何,流寇犯順,袁有大勳,金以參機務,叙勞,授遊擊以歸。
夫婦始成合卺之禮。
居數日,攜婦詣金陵,将以展庚娘之墓。
暫過鎮江,欲登金山。
漾舟中流,欻一艇過,中有一妪及少婦,怪少婦頗類庚娘。
舟疾過,婦自窗中窺金,神情益肖。
驚疑不敢追問,急呼曰:&ldquo看群鴨兒飛上天耶!&rdquo少婦聞之。
亦呼雲:&ldquo饞猧兒欲吃貓子腥耶!&rdquo蓋當年閨中之隐谑也。
金大驚,反棹近之,真庚娘。
青衣扶過舟,相抱哀哭,傷感行旅。
唐氏以嫡禮見庚娘。
庚娘驚問,金始備述其由。
庚娘執手曰:&ldquo同舟一話,心常不忘,不圖吳越一家矣。
蒙代葬翁姑,所當首謝,何以此禮相向?&rdquo乃以齒序,唐少庚娘一歲,妹之。
先是,庚娘既葬,自不知曆幾春秋。
忽一人呼曰:&ldquo庚娘,汝夫不死,尚當重圓。
&rdquo遂如夢醒。
扪之四面皆壁,始悟身死已葬,隻覺悶悶,亦無所苦。
有惡少窺其葬具豐美,發冢破棺,方将搜括,見庚娘猶活,相共駭懼。
庚娘恐其害己,哀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