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八·局詐

首頁
    某禦史家人,偶立市間,有一人衣冠華好,近與攀談。

    漸問主人姓字、官閥,家人并告之。

    其人自言:“王姓,貴主家之内使也。

    ”語漸款洽,因曰:“宦途險惡,顯者皆附貴戚之門,尊主人所托何人也?”答曰:“無之。

    ”王曰:“此所謂惜小費而忘大禍者也。

    ”家人曰:“何托而可?”王曰:“公主待人以禮,能覆翼人。

    某侍郎系仆階進。

    倘不惜千金贽,見公主當亦不難。

    ”家人喜,問其居止。

    便指其門戶曰:“日同巷不知耶?”家人歸告侍禦。

    侍禦喜,即張盛筵,使家人往邀王。

    王欣然來。

    筵間道公主情性及起居瑣事甚悉,且言:“非同巷之誼,即賜百金賞,不肯效牛馬。

    ”禦史益佩戴之。

    臨别訂約,王曰:“公但備物,仆乘間言之,旦晚當有報命。

    ” 越數日始至,騎駿馬甚都,謂侍禦曰:“可速治裝行。

    公主事大煩,投谒者踵相接,自晨及夕,不得一間。

    今得一間,宜急往,誤則相見無期矣。

    ”侍禦乃出兼金重币,從之去。

    曲折十餘裡,始至公主第,下騎祗候。

    王先持贽入。

    久之,出,宣言:“公主召某禦史。

    ”即有數人接遞傳呼。

    侍禦伛偻而入,見高堂上坐麗人,姿貌如仙,服飾炳耀;侍姬皆着錦繡,羅列成行。

    侍禦伏谒盡禮,傳命賜坐檐下,金碗進茗。

    主略緻溫旨,侍禦肅而退。

    自内傳賜緞靴、貂帽。

     既歸,深德王,持刺谒謝,則門阖無人,疑其侍主未複。

    三日三詣,終不複見。

    使人詢諸貴主之門,則高扉扃锢。

    訪之居人,并言:“此間曾無貴主。

    前有數人僦屋而居,今去已三日矣。

    ”使反命,主仆喪氣而已。

     副将軍某,負資入都,将圖握篆,苦無階。

    一日有裘馬者谒之,自言:“内兄為天子近侍。

    ”茶已,請間雲:“目下有某處将軍缺,倘不吝重金,仆囑内兄遊揚聖主之前,此任可緻,大力者不能奪也。

    ”某疑其妄。

    其人曰:“此無須踟蹰。

    某不過欲抽小數于内兄,于将軍锱铢無所望。

    言定如幹數,署券為信。

    待召見後方求實給,不效則汝金尚在,誰從懷中而攫之耶?”某乃喜,諾之。

     次日複來引某去,見其内兄雲:“姓田。

    ”煊赫如侯家。

    某參谒,殊傲睨不甚為禮。

    其人持券向某曰:“适與内兄議,率非萬金不可,請即署尾。

    ”某從之。

    田曰:“人心叵測,事後慮有反複。

    ”其人笑曰:“兄慮之過矣。

    既能予之,甯不能奪之耶?且朝中将相,有願納交而不可得者。

    将軍前程方遠,應不喪心至此。

    ”某亦力矢而去。

    其人送之,曰:“三日即複公命。

    ” 逾兩日,日方西,數人吼奔而入,曰:“聖上坐待矣!”某驚甚,疾趨入朝。

    見天子坐殿上,爪牙森立。

    某拜舞已。

    上命賜坐,慰問殷勤,顧左右曰:“聞某武烈非常,今見之,真将軍才也!”因曰:“某處險要地,今以委卿,勿負朕意,侯封有日耳。

    ”某拜恩出。

    即有前日裘馬者從至客邸,依券兌付而去。

    于是高枕待绶,日誇榮于親友。

    過數日探訪之,則前缺已有人矣。

    大怒,忿争于兵部之堂,曰:“某承帝簡,何得授之他人?”司馬怪之。

    及述寵遇,半如夢境。

    司馬怒,執下廷尉。

    始供其引見者之姓名,則朝中并無此人。

    又耗萬金,始得革職而去。

     異哉!武弁雖騃,豈朝門亦可假耶?疑其中有幻術存焉,所謂“大盜不操矛弧”者也。

     嘉祥李生,善琴。

    偶适東郊,見工人掘土得古琴,遂以賤直得之。

    拭之有異光,安弦而操,清烈非常。

    喜極,若獲拱璧,貯以錦囊,藏之密室,雖至戚不以示也。

     邑丞程氏新莅任,投刺谒李。

    李故寡交遊,以其先施故,報之。

    過數日又招飲,固請乃往。

    程為人風雅絕倫,議論潇灑,李悅焉。

    越日折柬酬之,歡笑益洽。

    從此月夕花晨,未嘗不相共也。

    年餘,偶于丞廨中,見繡囊裹琴置幾上,李便展玩。

    程問:“亦谙此否?”李曰:“生平最好。

    ”程訝曰:“知交非一日,絕技胡不一聞?”撥爐爇沉香,請為小奏。

    李敬如教。

    程曰:“大高手!願獻薄技,勿笑小巫也。

    ”遂鼓《禦風曲》,其聲泠泠,有絕世出塵之意。

    李更傾倒,願師事之。

    自此二人以琴交,情分益笃。

     年餘,盡傳其技。

    然程每詣李,李以常琴供之,未肯洩所藏也。

    一夕薄醉,丞曰:“某新肄一曲,亦願聞之乎?”為秦《湘妃》,幽怨若泣。

    李亟贊之。

    丞曰:“所恨無良琴;若得良琴,音調益勝。

    ”李欣然曰:“仆蓄一琴,頗異凡品。

    今遇锺期,何敢終密?”乃啟椟負囊而出。

    程以袍袂拂塵,憑幾再鼓,剛柔應節,工妙入神。

    李擊節不置。

    丞曰:“區區拙技,負此良琴。

    若得荊人一奏,當有一兩聲可聽者。

    ”李驚曰:“公閨中亦精之耶?”丞笑曰:“适此操乃傳自細君者。

    ”李曰:“恨在閨閣,小生不得聞耳。

    ”丞曰:“我輩通家,原不以形迹相限。

    明日請攜琴去,當使隔簾為君奏之。

    ”李悅。

     次日抱琴而往。

    丞即治具歡飲。

    少間将琴入,旋出即坐。

    俄見簾内隐隐有麗妝,頃之,香流戶外。

    又少時弦聲細作,聽之,不知何曲;但覺蕩心媚骨,令人魂魄飛越。

    曲終便來窺簾,竟二十餘絕代之姝也。

    丞以巨白勸釂,内複改弦為《閑情之賦》,李形神益惑。

    傾飲過醉,離席興辭,索琴。

    丞曰:“醉後防有磋跌。

    明日複臨,當今閨人盡其所長。

    ”李歸。

    次日詣之,則廨舍寂然,惟一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