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圖我什麼呢?”孟生敬佩她是一位賢良女子,對她更加愛慕。
便叫媒人帶上封好的錢去找喬女的母親商量。
喬母很高興,親自到女兒家裡,執意要女兒改嫁孟生。
喬女堅決不答應。
喬母很慚愧,向孟生表示,願意把小女兒嫁給他。
孟生的家人都很喜歡,孟生卻不願意。
過了不久,孟生突然得急病死了。
喬女前去祭奠,哭得很悲哀。
孟生本沒有親戚,他一死,村裡的無賴都來欺負他家。
家裡的東西被拿光了,又謀劃瓜分他的田産。
家中的仆人也各自乘機偷了東西走了。
隻有一個老媽媽抱着孟生的兒子在靈堂帳幕中哭泣。
喬女問明了原委,心中忿忿布平。
聽說林生同孟家很要好,喬女就登門對林生說:“夫婦、朋友是人間大倫。
我因為很醜,被人看不起,隻有孟生能了解我。
以前我雖然拒絕了他的求婚,可我的心卻早已許給他了。
如今他死了,兒子又小,我當然應該報答知已。
但是撫養孤兒容易,抵禦壞人的欺侮就難了。
如果因為孟生沒有父母兄弟,就坐視他的兒子餓死,家産被搶光也不相救,那麼五倫之中就可以不要朋友這一倫了!我所期待你的并不多,隻要你寫張狀子告到縣官那裡。
孤兒我來撫養。
”林生說:“可以。
”喬女便告辭回家。
林生按喬女的囑托,準備寫狀子。
那些無賴火了,要和林生動刀子。
林生非常害怕,關上大門不敢出來了。
喬女等了幾天,不見動靜,連忙去問,孟家的田産已經被分光了。
喬女氣極了,挺身而出,親自去找縣官告狀。
縣官問喬女是孟生的什麼人,喬女說:“你是一縣之主,斷案憑的是理。
如果我告的不是真情,就是他的親戚也逃脫不了罪過;如果是真的,就是過路人說了也可以聽。
”縣官氣她說話難聽,訓斥了一通把她趕出去了。
喬女的冤屈無法伸述,就到一個鄉紳家裡哭訴。
那鄉紳聽了,覺得喬女很義氣,就替她到縣官那裡剖明是非。
縣官查明實情後,懲治了那些無賴,将孟家被搶走的東西又全要了回來。
有人提議,想留喬女住在孟家,就便撫養他的孤兒。
喬女不肯,把孟家的房門鎖起來,讓老媽媽抱着烏頭跟她一塊回去,住在自家另一間屋裡。
凡是烏頭的日常所需,喬女都是和老媽媽一塊去孟家打開房門拿出糧食,替烏頭置辦,自己從不沾孟家一點光,依然抱着兒子過窮日子,和從前一樣。
過了幾年,烏頭慢慢長大了。
喬女給他請了老師,教他讀書;自己的兒子則叫他學着幹活。
老媽媽勸她讓兒子和烏頭一塊讀書,喬女說:“烏頭的費用是他自已的。
我如耗費人家的錢教自己的孩子,我的心意怎麼能說明呢?”又過了幾年,喬女為烏頭積攢了幾百石糧食,給他娶了大戶人家的女兒為妻。
又整修了房屋,讓烏頭回自己家裡生活。
烏頭哭着再三要求她一同去自己家住,喬女才依從了。
但仍然自己紡線織布度日。
烏頭夫婦奪去紡織的工具,喬女說:“我們母子倆光吃不幹活,怎麼能安心呢?”就早起晚睡給烏頭管理家務。
讓他的兒子去巡查莊稼,如同一個傭人。
烏頭夫妻有點小過錯,喬女總是訓斥責備,從不寬容。
稍有不改,喬女就生氣地要回去。
直到夫妻倆跪下認錯,悔過了,才罷休。
不久,烏頭考中了秀才。
喬女又要告辭回家,烏頭不答應,出錢為喬女的兒子娶了媳婦。
喬女就把兒子分出去回家過。
烏頭留不住他,就暗地讓人從附近村子裡買了一百畝好地,送喬女的兒子走了。
後來,喬女得了病,要回去,烏頭仍然不答應。
看看病情越來越重,喬女囑咐烏頭說:“一定要把我葬在穆家!”烏頭答應了。
喬女死了以後,烏頭用金錢買通了穆生的兒子,讓她母親同自己的父親孟生葬在一起。
到了下葬那天,隻覺棺材特别沉,三十個人也擡不動。
穆生的兒子忽然倒在地上,七竅流血,自己說:“不孝的兒子怎麼能賣掉自己的母親!”烏頭害怕了,連忙跪下磕頭禱告,喬女的兒子才好了。
靈柩又停了幾天,等把穆生的墳墓修好,烏頭才把喬女同穆生合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