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乃偕子及婦俱入楚。
至湖,不知媪之所在。
女扣舷呼母,神形喪失。
促生沿湖問訊。
會有釣鲟鳇者,得白骥。
生近視之,巨物也,形全類人,乳陰畢具。
奇之,歸以告女。
女大駭,謂夙有放生願,囑生贖放之。
生往商釣者,釣者索直昂。
女曰:“妾在君家,謀金不下巨萬,區區者何遂靳直也!如必不從,妾即投湖水死耳!”生懼,不敢告父,盜金贖放之。
既返不見女。
搜之不得,更盡始至。
問:“何往?”曰:“适至母所。
”問:“母何在?”腆然曰:“今不得不實告矣:适所贖,即妾母也。
向在洞庭,龍君命司行旅。
近宮中欲選嫔妃,妾被浮言者所稱道,遂敕妾母,坐相索。
妾母實奏之。
龍君不聽,放母于南濱,餓欲死,故罹前難。
今難雖免,而罰未釋。
君如愛妾,代禱真君可免。
如以異類見憎,請以兒擲還君。
妾自去,龍宮之奉,未必不百倍君家也。
”生大驚,慮真君不可得見。
女曰:“明日未刻,真君當至。
見有跛道士,急拜之,入水亦從之。
真君喜文士,必合憐允。
”乃出魚腹绫一方,曰:“如問所求,即出此,求書一‘免’字。
”生如言候之。
果有道士蹩躠而至,生伏拜之。
道士急走,生從其後。
道士以杖投水,躍登其上。
生竟從之而登,則非杖也,舟也。
又拜之,道士問:“何求?”生出羅求書。
道士展視曰:“此白骥翼也,子何遇之?”蟾宮不敢隐,詳陳始末。
道士笑曰:“此物殊風流,老龍何得荒淫!”遂出筆草書“免”字如符形,返舟令下。
則見道士踏杖浮行,頃刻已渺。
歸舟女喜,但囑勿洩于父母。
歸後二三年,翁南遊,數月不歸。
湖水俱罄,久待不至。
女遂病,日夜喘急,囑曰:“如妾死,勿瘗,當于卯、午、酉三時,一吟杜甫《夢李白》詩,死當不朽。
待水至,傾注盆内,閉門緩妾衣,抱入浸之,宜得活。
”喘息數日,奄然遂斃。
後半月,慕翁至,生急如其教,浸一時許,漸蘇。
自是每思南旋。
後翁死,生從其意,遷于楚。
但是當他十六歲的時候,父親認為讀書太過迂腐,就讓他學習經商,跟着父親一起去楚地。
途中在船上的時候,蟾宮沒事就朗讀、背誦古文詩賦。
到了武昌以後,父親留在旅店看管貨物。
蟾宮每當父親出門時,就拿着書念詩,他讀詩很有韻味,铿锵有力。
有時蟾宮會看到窗外有影子在晃動,好像有人在偷聽一樣,不過他也沒有太在意。
有一天晚上,父親出門赴宴,很晚沒有回來。
蟾宮在家讀詩也讀得很有興緻。
這時有人在窗外徘徊,月光照的影子清晰的映在窗上。
蟾宮很是奇怪,就猛然出門去看,原來是一個大約十五、六歲,有傾城之貌的美女。
姑娘看到蟾宮出來,急急忙忙的走開了。
又過了兩三天,父子帶着貨物乘船回北方,晚上船就泊在湖邊。
父親有事出去了,這時有一個老太太走上船來跟蟾宮說:"郎君,你殺了我的女兒啊!"蟾宮非常吃驚,忙問她是怎麼回事。
老太太說:"老身夫家姓白,有一個獨生女兒白秋練,很喜歡讀書。
她告訴我在城裡的時候聽到過你讀詩,現在非常想念你,想的是吃不下飯也睡不着覺。
我想把秋練許配給你,請你千萬不要拒絕。
"蟾宮心裡面也挺喜歡那個女孩的,但又怕父親責怪他,就把這些跟老太太實說了。
老太太不是很相信,叫蟾宮把話說定了,蟾宮不肯。
老太太很生氣的說:"人世間的婚姻,有的就是非常委屈自己也不能成功。
現在老身親自做媒,你也不答應,我也太丢人了吧!你就别想坐船回北方了!"說完就走了。
過了一會,蟾宮父親回來了,蟾宮把剛才的事情好好的跟父親說了,心裡希望父親能答應。
可是父親覺得是在外地,又感覺少女懷春有些靠不住,就一笑置之,沒有同意。
船下水深本來用船棹探不到底,夜裡水中忽然沙石堆積,船被托住動不了了。
湖裡每年都會有船被沙阻住的,到第二年春天桃花開漲水的時候,别人的貨物還沒有運到,船裡的東西可以賣到百倍的價錢,因此蟾宮父親也沒有太過擔心或奇怪。
隻是考慮到明年盤纏會花完,于是把蟾宮留下,自己回河北老家取錢去了。
蟾宮暗自高興,隻是後悔昨晚沒有問老太太住那裡。
太陽下山的時候,老太太帶着一個丫環扶着女兒來了,給女兒解開衣服,讓她在床上躺下,對蟾宮說:"人都病成這樣了,你别高枕無憂,跟沒事人似的!"然後就走了。
蟾宮乍聽這話吃了一驚;把燈拿過來照着姑娘,見她雖生着病,看上去還是嬌滴滴的,眼光流轉,好像秋天的水波一樣。
蟾宮問了她幾句,姑娘隻是嫣然微笑,也不回答。
蟾宮非要讓她說話不可,姑娘就說:"為郎憔悴卻羞郎',就是我想說的話。
"蟾宮狂喜,想和她一盡魚水之歡,但又覺得她還在病中,身體虛弱。
于是伸手到姑娘懷中,逗姑娘玩。
姑娘高興起來,愁眉也舒展開了,說:"你給我念三遍王建的詩"羅衣葉葉",我的病就會好的。
"蟾宮就給她念。
才背誦了兩遍,姑娘和衣坐起說:"我病好了!"讀到第三遍時,姑娘嬌聲一齊背誦,嗓音柔美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