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一回 李瓶兒何家托夢 提刑官引奏朝儀

首頁
    n>【張夾批:又是書童之續。

    】正是:不能得與莺莺會,且把紅娘去解饞。

     一晚題過。

    到次日,起五更與何千戶一行人跟随進朝。

    先到待漏院伺候,等的 開了東華門進入。

    但見:星鬥依稀禁漏殘,禁中環佩響珊珊。

     欲知今日天顔喜,遙睹蓬萊紫氣皤。

     少頃,隻聽九重門啟,鳴哕哕之鸾聲;阊阖天開,睹巍巍之衮冕。

    當時天子祀畢南 郊回來,文武百官聚集,等候設朝。

    須臾鐘響,天子駕出大殿,受百官朝賀。

    須臾 ,香球撥轉,簾卷扇開。

    正是:晴日明開青鎖闼,天風吹下禦爐香。

     千條瑞霭浮金阙,一朵紅雲捧玉皇。

     這皇帝生得堯眉舜目,禹背湯肩,【張夾批:可以作聖之心。

    】才俊過人,口工詩韻,善寫墨君竹,能揮薛稷書,通三教之書,曉九流之典。

    【張夾批:可以作聖之才。

    】朝歡暮樂,依稀似劍閣孟商王;愛色貪花,仿佛如金陵陳後主。

    【張夾批:先後不倫,用筆刻甚。

    】【繡像眉批:稱堯眉舜目,忽接到孟商王、陳後主,又似贊,又似貶,可見敗亡之主,何嘗不具聖人之姿?即孟子所謂堯舜與人同之意。

    】當下駕坐寶位,靜鞭響罷,文武百官秉簡當胸,向丹墀五拜三叩頭,進上表章。

    已而有殿頭官口傳聖旨道:“朕今即位二十祀矣。

    艮嶽于茲告成,上天降瑞,今值覆端之慶,與卿共之。

    ”言未畢,班首中閃過一員大臣來,朝靴踏地響,袍袖列風生。

    視之,乃左丞相崇政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太師魯國公蔡京也。

    幞頭象簡,俯伏金階,口稱:“萬歲,萬歲,萬萬歲!臣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恭惟皇上禦極二十祀以來,海宇清甯,天下豐稔,上天降鑒,祯祥疊見。

    三邊永息兵戈,萬國來朝天阙。

    銀嶽排空,玉京挺秀。

    【繡像眉批:據頌所稱,過于赓歌遠矣。

    而然乎?否乎?可悟國家一聞此,便非好消息。

    】【繡像夾批:即如頌語,亦一無謂。

    】寶箓膺頒于昊阙,绛宵深聳于乾宮。

    臣等何幸,欣逢盛世,交際明良,永效華封之祝,常沾日月之光。

    不勝瞻天仰聖,激切屏營之至!謹獻頌以聞。

    ”【張夾批:以艮嶽慶成加封故也。

    】良久,聖旨下來:“賢卿獻頌,益見忠誠,朕心嘉悅。

    诏改明年為重和元年,正月元旦受定命寶,肄赦覃賞有差。

    ”【張夾批:認明改元重和,以便認西門慶之旌。

    】蔡大師承旨下來。

    殿頭官口傳聖旨:“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

    ”言未畢,見一人出離班部,倒笏躬身,绯袍象簡,玉帶金魚,跪在金階,口稱:“光祿大夫掌金吾衛事太尉太保兼太子太保臣朱勔,引天下提刑官員章隆等二十六員,例該考察,已更改補、繳換劄付,合當引奏。

    未敢擅便,請旨定奪。

    ”于是二十六員提刑官都跪在後面。

    不一時,聖旨傳下來:“照例給領。

    ”朱太尉承旨下來。

    天子袍袖一展,群臣皆散,駕即回宮。

    百官皆從端禮門兩分而出。

    那十二象不待牽而先走,【張夾批:二句十字,将散朝便寫得十分圓滿,千古史家學不來者。

    】鎮将長随紛紛而散。

    朝門外車馬縱橫,侍仗羅列。

    人喧呼,海沸波翻;馬嘶喊,山崩地裂。

    衆提刑官皆出朝上馬,都來本衙門伺候。

    良久,隻見知印拿了印牌來,傳道:“老爺不進衙門了,已往蔡爺、李爺宅内拜冬去了。

    ”以此衆官都散了。

    【張夾批:一者寫蔡太師。

    二者省得妙甚。

    】 西門慶與何千戶回到家中。

    又過了一夕,【張夾批:又省一筆。

    】到次日,衙門中領了劄付,又挂了号,【張夾批:細。

    】又拜辭了翟管家,【張夾批:細。

    又省一筆,行文便如雲散水流匆匆,明簡之甚。

    】打點殘裝,收拾行李,與何千戶一同起身。

    何太監晚夕置酒餞行,囑咐何千戶:“凡事請教西門大人,休要自專,差了禮數。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