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九回 西門慶貪欲喪命 吳月娘失偶生兒

首頁
    速,一至于此。

    】走進城,就聞得路上人說:“西門大官人死了,今日三日,家中念經做齋哩。

    ”這李三就心生奸計,路上說念來爵、春鴻:“将此批文按下,隻說宋老爺沒與來。

    咱每都投到大街張二老爹那裡去罷。

    你二人不去,我每人與你十兩銀子,到家隐住,不拿出來就是了。

    ”【張夾批:曲盡人情,卻是眼前恒事。

    】【繡像眉批:讀此便欲發指牙碎。

    雖然,此正常情直,當付之一笑。

    】那來爵見财物倒也肯了,隻春鴻不肯,【繡像夾批:好人。

    】口裡含糊應諾。

     到家,見門首挑着紙錢,僧人做道場,親朋吊喪者不計其數,這李三就分路回家去了。

    來爵、春鴻見吳大舅、陳敬濟磕了頭,問:“讨批文如何?怎的李三不來?”那來爵欲說不肯,這春鴻把宋禦史書連批都拿出來,遞與大舅,悉把李三路上與的十兩銀子,說的言語,如此這般教他隐下,休拿出來,同他投往張二官家去:“小的怎敢忘恩負義?【張夾批:直照苗員外。

    】【繡像眉批:一語足墜丈夫血淚。

    】徑奔家來。

    ”吳大舅一面走到後邊,告訴月娘:“這個小的兒,就是個知恩的。

    叵耐李三這厮短命,見姐夫沒了幾日,就這等壞心。

    ”因把這件事就對應伯爵說:【張夾批:是大舅老作用,人情如此。

    】“李智、黃四借契上本利還欠六百五十兩銀子,趁着剛才何大人分付,把這件事寫紙狀子,呈到衙門裡,教他替俺追追這銀子來,發送姐夫。

    他同寮間自恁要做分上,這些事兒莫道不依。

    ”伯爵慌了,說道:“李三卻不該行此事。

    老舅快休動意,【張夾批:人情又如此。

    】等我和他說罷。

    ”于是走到李三家,請了黃四來,一處計較。

    說道:“你不該先把銀子遞與小厮,倒做了管手。

    狐狸打不成,倒惹了一屁股臊。

    如今恁般,要拿文書提刑所告你每哩。

    常言道官官相護,何況又同寮之間,你等怎抵鬥的他過!依我,不如悄悄遂二十兩銀子與吳大舅,隻當兖州府幹了事來了。

    我聽得說,這宗錢糧他家已是不做了,把這批文難得掣出來,咱投張二官那裡去罷。

    你每二人再湊得二百兩,少不也拿不出來,再備辦一張祭桌,一者祭奠大官人,二者交這銀子與他。

    另立一紙欠結,你往後有了買賣,慢慢還他就是了。

    這個一舉兩得,又不失了人情,有個始終。

    ”黃四道:“你說的是。

    李三哥,你幹事忒慌速了些。

    ”真個到晚夕,黃四同伯爵送了二十兩銀子到吳大舅家,如此這般,”讨批文一節,累老舅張主張主。

    “這吳大舅已聽見他妹子說不做錢糧,何況又黑眼見了白晃晃銀子,如何不應承,于是收了銀子。

    【張夾批:人情又如此。

    一路寫來,令人不禁淚眼。

    】 到次日,李智、黃四備了一張插桌,豬首三牲,二百兩銀子,來與西門慶祭奠。

    吳大舅對月娘說了,拿出舊文書,從新另立了四百兩一紙欠帖,饒了他五十兩,餘者教他做上買賣,陸續交還。

    把批文交付與伯爵手内,同往張二官處合夥,上納錢糧去了,【張夾批:人情又如此。

    】不在話下。

    正是:金逢火煉方知色,人與财交便見心。

    有詩為證:造物于人莫強求,勸君凡事把心收。

     你今貪得收人業,還有收人在後頭。

     按:前評寫于光緒五年(1879)五月十九日。

     文禹門雲:看至此回,忽忽不樂。

    或問日:豈以西門慶死已晚乎?日:非也。

    西門慶早死,安得有許多書看。

    曰:然則以西門慶死得太早乎?曰,非也。

    西門慶不死,天地尚有日月乎?曰:然則奚為不樂也?予乃歎曰:世上何曾有西門慶哉! 《水浒傳》出,西門慶始在人口中, 《金瓶梅》作,西門慶乃在人心中。

    《金瓶梅》盛行時,遂無人不有一西門慶在目中、意中焉。

    其為人不足道也,其事迹不足傳也,而其名遂與日月同不朽,是何故乎?作《金瓶梅》者,人或不知其為誰,而但知為西門慶作也。

    批《金瓶梅》者,人或不知其為誰,而但知為西門慶批也。

    西門慶何幸,而得作者之形容,而得批者之唾罵。

    世界上恒河沙數之人,皆不知其誰,反不如西門慶之在人口中、目中、心意中,是西門慶未死之時便該死,既死之後轉不死,西門慶亦幸矣哉1夫人生世上,終有死日。

    乃生不願與西門慶同生,而死竟與西門慶同死,是可哀也。

     (二)後評寫于光緒六年(1880)三月二十八日。

     文禹門又雲:潘金蓮殺武大郎,人為之寒心;潘金蓮殺西門慶,人為之快心。

    蓋西門慶本該死,又有取死之道。

    潘金蓮以忌之者殺武大郎,以愛之者殺西門慶,同死于金蓮之手,而所以死之者不同也。

    西門慶臨死,猶眷眷于金蓮,何至死不悟也。

    然至死而不悟者,奚止一西門慶哉?且有願如西門慶之死而死者,吾其如書中之西門慶何哉!吾其如世上之西門慶何哉!是《金瓶梅》之死西門慶,不如《水浒傳》之死西門慶,死得爽快也。

    故看至西門慶之死,總覺不快。

    凡看《金瓶梅》者;何弗先看《水浒傳》乎?看完《金瓶梅》者,更不可不一看《水浒傳》矣。

     此書吳、潘之不能相窖,西門慶知之,金蓮亦未嘗不自知。

     然自此以後,守分安命,而無陳敬濟之偷,月娘亦奈之何哉! 防人殺而以刀柄授人,謂此不殺也,無此事也。

    金蓮之被殺,亦如西門慶之自殺,于吳月娘何尤焉。

    而況西門慶之不死于殺,尚不足以快人心,潘金蓮者,亦令其壽終内寝也,此書真可燒矣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