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極陳泰來奸險污穢,恥與泰來伍。
泰來不得已請祠,遂予郡。
丙辰,賜楊次山谥惠節,楊谷谥敏肅,楊石谥忠憲。
乙醜,诏鑄寶祐新錢,以“皇宋元寶”為文。
九月,壬牛,以程元鳳兼侍讀,牟子才兼侍講。
壬辰,城夔門。
蒙古皇弟呼必赉征雲南,壬寅,師次忒刺,分兵三道,大将烏蘭哈達由西道,諸王素赫由東道,呼必赉由中道。
乙巳,留辎重于滿陀城,率師前進。
冬,十月,丙午朔,出封樁庫楮四十萬,赈行都軍民。
蒙古兵過大渡河,又經行山谷二千馀裡,至金沙江,乘革囊及栰以渡,摩娑蠻主索和爾圖迎降。
其地在大理北四百馀裡。
十一月,丙子朔,诏獎谕襄陽守臣高達。
乙酉,西太乙宮成。
己醜,賈似道獻所獲良馬,賜诏褒嘉,其将士增秩、賞赉有差。
辛卯,蒙古皇弟呼必赉遣使谕大理降。
時僧子聰在軍中,每贊皇弟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殺,皇弟契其言。
烏蘭哈達分兵攻白蠻,所在寨栅,以次下之,獨阿達喇所居半空和寨,依山枕江,牢不可拔。
使人觇之,言當先絕其汲道。
烏蘭哈達率精銳立炮攻之,阿達喇遣兵來拒,烏蘭哈達使其子阿珠迎擊之,寨兵退走,遂并其弟阿蘇城俱拔之。
辛醜,白蠻送款。
十二月,丙辰,蒙古中道兵薄大理城。
初,大理主段智興微弱,國事皆決于高祥;是夕,祥率衆遁去,皇弟呼必赉遣使追之。
皇弟既入大理,曰:“城破而我使不出,計必死矣。
”己未,西道兵亦至,命姚樞搜訪圖籍,乃得使者之屍。
皇弟怒,将屠其城,樞及僧子聰、張文謙谏曰:“殺使拒命者,高祥耳,非民之罪,請宥之。
”樞裂帛為旗,書止殺之令,分号街陌。
大理之民賴以全活。
庚申,以前參知政事劉伯正薨,辍朝。
蒙古兵出龍首關,癸亥,獲高祥,斬于姚州。
皇弟呼必赉班師,留烏蘭哈達攻諸蠻之未下者,以劉時中為宣撫使。
蒙古主命宗王哈呼與洪福源征高麗,拔禾山、東州、春州、三角山、楊根、天龍等城。
是歲,蒙古斷事官孟克薩爾卒。
孟克薩爾之莅事也嚴,人多怨之。
蒙古主為下诏慰其子。
寶祐二年蒙古憲宗四年
春,正月,乙亥朔。
蒙古城利州、阆州。
自是蒙古兵且耕且守,蜀土不可複矣。
乙未,帝谕輔臣曰:“李曾伯報北兵攻利州,築城已就,不可坐視。
”謝方叔對曰:“當令餘晦禦之。
”
潭州及湘潭縣民陳克良孝行聞,诏旌其闾。
蒙古皇弟呼必赉還京兆,以姚樞為京兆勸農使,教民耕植。
二月,甲辰朔,太常釐正秦桧谥,帝因谕輔臣曰:“谥‘缪很’可也。
”
乙己,诏:“二廣吏多貪黩,以去天遠而民無告也。
吏部考核嘗仕廣而以貪黩免者,勿令再任。
著為令。
”
餘晦遺都統甘閏以兵數萬城蜀要地紫金山,蒙古汪德臣選精卒銜枚夜進,大破之,閏僅以身免,城遂為蒙古所據。
蒙古侵合州、廣安軍,守臣王堅、曹世雄等敗之。
三月,戊寅,申嚴本路人不許授諸司屬官,其已注授者并改授。
壬午,王元善自北歸。
元善凡三使蒙古,留七年,至是始歸。
戊子,诏蠲江淮州軍今年二稅。
己醜,錄襄城捍禦功,高達、王登、程大元、李和各進職、增秩,馀補轉有差。
辛醜,帝谕輔臣曰:“謝奕修服除,且以郡予之。
”謝方叔曰:“年來戚裡予郡太多,祖宗時高官者必換右,蓋有深意。
”帝曰:“戚裡正卿以上即換右班,此典故也。
”
是春,蜀中旱。
蒙古諸将以嘉陵漕舟水澀,欲棄益昌去,汪德臣曰:“國家以蜀事付我,有死而已,奈何棄之?盡殺所乘馬飨士,襲嘉川,得糧二千馀石。
雲頂山戍将呂運将兵五千邀戰;即陳擒之,複得糧五千馀石。
既而魚關、金牛水陸遠偕至,屯田麥亦登,食用遂給。
夏,四月,辛亥,诏:“邊兵頗貧,聞邊上多有閑田,擇其田之近便依險者,分給軍人以耕。
”
庚申,帝問輔臣外間所聞,謝方叔對曰:“外論皆以謝堂兼江西提舉,恐自此外戚緣例者多矣。
”
乙醜,以徐清叟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董槐參知政事。
六月,壬寅朔,罷臨平鎮稅。
戊申,殿中侍禦史吳燧,承宰相風指,論故蜀帥餘玠聚斂罔利,玠死,其子如孫,一空帑庾之積而東,宜簿錄其财以為蜀用诏責如孫輸以助蜀。
甲寅,帝谕輔臣:“蜀事宜早區處。
”謝方叔曰:“向來亦有京阃兼制者。
”帝曰:“此不可緩。
”以李曾伯為資政殿學士,依舊節制四川。
以賈似道同知樞密院事,職任依舊。
丙辰,帝谕輔臣曰:“利州王佐,堅守孤壘,屢挫敵鋒,其忠可嘉。
”謝方叔曰:“此城正介寶峰、苦竹隘間。
佐以忠自奮,南永忠薄其城下,佐罵擊之,永忠流涕而退,真忠臣也!诏王佐更進一官。
先是南永忠守隆慶,率其屬以城降蒙古,教授鄭炳孫先缢死其妻女,乃朝服自經。
癸亥,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