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僑寓法,分浙西諸縣,皆以兩河州郡名之。
假如金壇謂之南相州,許相州之人皆就金壇而居,其它類此,俟其南侵,徐以其職招之。
彼既知所居各有定處,粗成井邑,父兄骨肉親戚故舊皆在,亦何為而不歸我哉!況浙西州縣,昨經殺戮之後,戶絕必多。
如令有司籍定田産頃畝,以僑寓之人計口而給,俟稍安居,料其丁壯,教以戰陳,皆精兵也,必争先用命,永無潰散。
與夫從彼驅虜,反為我敵者,其利害豈止相萬哉!”
丁未,金左副元帥宗翰與諸帥分往山後避暑。
先是大同尹高慶裔自東平還雲中,言推戴劉豫之意。
宗翰複令慶裔馳至東平,問豫可否,豫陽推張孝純。
宗翰報曰:“戴爾者河南萬姓,推孝純者獨爾一人,難以一人之情而阻萬姓之願。
爾當就位,我當以孝純輔爾。
”其議遂決。
宗翰與右監軍希尹、右都監耶律伊都同之白水泊避暑。
于是右副元帥宗輔之儒州望雲縣之望國崖,左監軍昌留居濰州,而宗弼自江南還屯六合縣。
戊申,金主诏曰:“河北、河東簽軍,其家屬流寓河南,被俘掠為奴婢者,官為贖之,俾複其業。
”
辛亥,朝請郎、直龍圖閣、統領赤心隊軍馬劉晏,及戚方戰于宣州,死之。
初,宣州圍急,朝廷命統領官巨師古統兵三千人自平江往援,又命晏自常州以所部赴之。
晏始至城下,未安營壘,乘賊不意,自城南轉城西,直趨城北,以搗方之帳,方大驚,退走。
晏恃勇,欲生緻方,乃單騎追之。
賊見官軍不多,乃自駱駝山設伏以斷其歸路,方率龍随迎戰。
晏力不能敵,退還,至天甯寺前,馬陷淖,不可出,橋左有伏賊,以鈎槍搭晏,晏猶手殺數十人,以無援被害。
師古踵至,連戰不勝,遂引衆入城。
事聞,贈晏龍圖閣待制,官其四子,為立廟曰義烈,歲時祀之。
壬子,金人焚建康府,執李棁、陳邦光,自靜安渡宣化而去。
時宗弼屯六合縣,其辎重自瓜步口舳舻相銜,至六合不絕,建康城中悉為煨燼。
棁道死,宗弼以邦光歸于劉豫。
淮南宣撫司右軍統制嶽飛,聞金人去,以所部邀擊于靜安,勝之,飛還屯溧陽。
後軍統制劉經欲殺飛而并其軍,飛誘經殺之。
初,金人既渡江,淮東猶無警,安撫使、直寶文閣張缜尚守揚州,節度濠州軍馬劉位,領衆在橫山中,惟飲博而已。
逮金人據六合,于是真州為群盜所擾,不可居。
守臣王冠率軍民渡江,駐于溧水、溧陽之間,金人又入真州,而揚州亦不可守,張缜乃棄揚州。
敵在建康凡半年,自采石至和州,道路往來不絕。
宗弼既破浙西,和州粗留兵戍守,然無一官軍乘虛至城下者。
水軍統制邵青屯竹筱,諜知建康敵騎絕少,欲引兵入之,會青為牛所傷,創甚,遂不能行。
有都團陳德,結衆欲殺金人,部勒已定,前期為其徒所告,德舉家被害,兵馬都監金沔死之。
嶽飛之擊金人于靜安也,通直郎、權通判建康府錢需,糾率鄉兵,邀敵之後,遂從飛入城,因權府事。
夜,有赤雲亘天,其中白氣貫之,犯北鬥及紫微,由東南而散。
殿中侍禦史沈與求言:“此天愛陛下,出變以示警也。
願陛下随宜措置,略修宗廟、陵寝之祀;多遣親信之臣,迎護柔德帝姬還宮。
及取越王之子,使奉朝請,擇謹畏儒臣教之。
又,天子所在,謂之朝廷,今号令出于四方者多矣,盡假便宜,即同聖旨。
然其大者,虔州一朝廷,秦州一朝廷,号令之極,至為诏矣。
願條約便宜事件,度其緩急,特罷行之。
申節張浚等,止降指揮,勿為诏令。
”
甲寅,金人破定遠縣,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保甯軍承宣使、節制淮南軍馬闾勍為所執。
至南京,金人欲降之,不可;欲以為京東安撫使,又不可。
敵怒,敲殺之。
訃聞,贈檢校少保、昭化軍節度使,谥壯節。
是日,統制官巨師古與戚方戰于宣州城下,方三戰三敗,遂引去。
宣州受圍,凡二十有九日,方既去,城之東壁摧裂者數十丈。
乙卯,朝奉郎趙霖知和州。
始,宗弼既渡江,和人共推兵馬都監、武德大夫宋昌祚權領州事,率軍兵固守。
逮敵北歸,複圍之。
禁軍左指揮使鄭立,亦拳勇忠憤,共激士卒,晝夜備禦不少怠。
閱數日,宗弼親督衆攻城,軍士胡廣伏城東北角,發強弩射之,中其左臂。
宗弼大怒,立擊破之,昌祚與權通判州事、奉議郎唐景、曆陽令謇譽、司戶參軍徐兟、曆陽尉、成忠郎邵元通皆死谯樓上,敵裂其屍以徇。
時士金不降,潰圍而出,保州之西麻湖水寨,推鄉人一二豪者為統領。
霖時在江東,間關赴難,軍民言于朝,故命為守。
後贈昌祚三官,錄其二子;景、兟、元通皆推恩有差。
霖嘗為直徽猷閣,坐贓廢。
戊午,初,帝在明州,諸班直為亂,既誅為首者,遂廢其班。
及還會稽,乃命禦前中軍統制辛永宗更選兵三百人直殿,然皆烏合之衆。
至是趙鼎因奏事言:“陛下初即位,議複祖宗之政,至今未行一二。
而祖宗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