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二十一

首頁
    之?金人自破大遼及長驅中原,幾十三年矣,所得土地,數倍漢、唐,所得珠玉子女,莫知紀極,地廣而無法以經理,财豐而持勢以相圖。

    又,老師宿将,死亡殆盡,幼主權分,有患失之慮,此所以講和為上也。

    金人滅大遼,蕩中原,信使往來,曾無虛日,得志兩國,專用此道。

    矧自廢豫之後,陰謀敗露,杌隉不安,故重報使人以安反側,兼可以察我之虛實,耗我之資糧,離我之心腹,怠我之兵勢,彼何憚而不為!此所以遣使為便也。

    金人之兵,内有牽制,外多疑忌,所用之人,非若昔日之勇銳,所簽之軍,非若昔日之強悍;前出後空,或有覆巢之虞,率衆深入,不無倒戈之慮;又,淮上虛荒,地無所掠,大江浩渺,未可易渡,諸将兵勢,不同曩時,所以用兵為下也。

    今彼所行皆上策,至為得計,吾方信之不疑,堕其術中,惟恐不如所欲。

    臣不敢效子胥出不祥之言,殺身以立後世之名,于國何補?惟陛下深思之,速斷之,無使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天下幸甚!臣蒙陛下過聽,擢置樞庭,言雖忠而不适于時,慮雖深而不明乎變,愚魯自信,滞固不移,臣亦自厭其遲鈍,況它人乎?兼自今冬以來,疾疹交作,精神昏耗,腳膝重膇,若猶貪冒寵榮,不知退避,罪戾之來,所不可逭,陛下雖欲保全,有所不能。

    伏望矜臣衰備,保臣始終,俾解職事,除臣一在外宮觀差遣,以便醫藥”帝乃許之。

     辛醜,诏大臣:“遣使至境,朕以梓宮未還,母後在遠,陵寝宮阙,久稽汛掃,兄弟宗族,未得會聚,南北軍民,十馀年間不得休息,欲屈己求和。

    在庭侍從、台谏之臣,其詳思所宜,條奏來上。

    ” 寶文閣直學士、知台州梁汝嘉試尚書戶部侍郎。

     京東、淮東宣撫處置使韓世忠言:“臣伏讀宸翰,鄰邦許和。

    臣愚思之,若王倫、藍公佐所議,講和割地,休兵息民,事迹有實,别無誣同外國诳賺本朝之意,二人之功,雖國家以王爵處之,未為過當。

    欲望聖慈各令逐人先次供具委無反覆文狀于朝,以為後證。

    如臣前後累具己見,冒犯天威,日後事成虛文,亦乞将臣重置典憲,以為狂妄之戒。

    ” 先是世忠數上疏,議不當議和。

    帝賜以手劄曰:“朕勉從人欲,嗣有大器。

    而梓宮未還,母後在遠,陵寝宮禁,尚爾隔絕,兄弟宗族,未遂會聚,十馀年間,民兵不得休息,早夜念之,何以為心!所以屈己和戎,以圖所欲,賴卿同心,其克有濟。

    卿其保護來使,無緻疏虞。

    ”世忠既受诏,乃複上此奏,詞意剀切,由是秦桧惡之。

     甲辰,樞密副使王庶充資政殿學士、知潭州。

     庶論金不可和,于道上疏者七,見帝言者六。

    秦桧方挾金自重以為功,绌其說。

    庶語桧曰:“公不思東都抗節全趙時,而忘此敵耶?”桧大恨。

    庶又抗章求去,乃有是命。

     中書舍人兼侍講兼學士院句龍如淵試禦史中丞。

     時秦桧方主和議,力贊屈己之說,以為此事當斷自宸衷,不必謀之在廷。

    帝将從其請,而外論群起,計雖定而未敢畢行。

    如淵言于桧曰:“相公為天下大計,而群說橫起,何不擇人為台官,使盡擊去,則相公之事遂矣。

    ”桧大悟,遂擢如淵中丞,人皆駭愕。

     侍禦史蕭振權尚書工部侍郎。

    振乞留王庶,故有是命。

     丁未,樞密院編修官胡铨上疏曰:“臣謹按王倫本一狎邪小人,市井無賴,頃緣宰相無識,遂舉以使敵。

    專務詐誕、欺罔天聽,驟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齒唾罵。

    今者無故誘緻敵使,以诏谕江南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劉豫我也。

    劉豫臣事金國,南面稱王,自以為子孫帝王萬世不拔之業,一旦金人改慮,捽而縛之,父子為虜。

    商鑒不遠,而倫又欲陛下效之。

    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

    奈何以祖宗之天下為金人之天下,以祖宗之位為金人藩臣之位乎?且安知異時無厭之求,不如我以無禮如劉豫也!夫三尺童子,至無知也,指仇敵而使之拜,則怫然怒;堂堂大國,相率而拜仇敵,曾無童稚之羞,而陛下忍為之耶?倫之議乃曰:‘我一屈膝,則梓宮可還,太後可複,淵聖可歸,中原可得。

    ’嗚呼!自變故以來,主和議者,誰不以此說啖陛下哉?然而卒無一驗,則敵之情僞已可知矣。

    陛下尚不覺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國大仇而不報,含垢忍恥,舉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就令敵決可和,盡如倫議,天下後世謂陛下何如主也?況敵人變詐日出,而倫又以奸邪濟之,則梓宮決不可還,太後決不可複,淵聖決不可歸,中原決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複伸,國勢淩夷,不可複振,可為恸哭流涕長太息者矣!向者陛下間關海道,危如累卵,當時尚不忍北面臣敵;況今國勢稍張,諸将盡銳,士卒思奮!隻如頃者敵勢陸梁,僞豫入寇,固嘗敗之于襄陽,敗之于淮上,敗之于渦口,敗之于淮陰,較之前日蹈海之危,已萬萬矣;倘不得已而用兵,則我豈遽出敵人下哉!今無故而反臣之,欲屈萬乘之尊,下穹廬之拜,三軍之士,不戰而氣已索,此魯仲連所以義不帝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