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新亡,司馬昭初握重權,必不敢擅離洛陽。
臣請乘間伐魏,以複中原。
”後主從之,遂命姜維興師伐魏。
維到漢中,整頓人馬。
征西大将軍張翼曰:“蜀地淺狹,錢糧微薄,不宜遠征;不如據險守分,恤軍愛民,此乃保國之計也。
”維曰:“不然。
昔丞相未出茅廬,已定三分天下,然且六出祁山以圖中原;不幸半途而喪,以緻功業未成。
今吾既受丞相遺命,當盡忠報國以繼其志,雖死而無恨也。
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時伐之,更待何時?”夏侯霸曰:“将軍之言是也。
可将輕騎先出枹罕。
若得洮西南安,則諸郡可定。
”張翼曰:“向者不克而還,皆因軍出甚遲也。
兵法雲:‘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今若火速進兵,使魏人不能提防,必然全勝矣。
”
于是姜維引兵五萬望枹罕進發。
兵至洮水,守邊軍士報知雍州刺史王經、副将軍陳泰。
王經先起馬步兵七萬來迎。
姜維分付張翼如此如此,又分付夏侯霸如此如此。
二人領計去了。
維乃自引大軍背洮水列陣。
王經自變量員牙将出而問曰:“魏與吳蜀,已成鼎足之勢;汝累次入寇,何也?”維曰:“司馬師無故廢主,鄰邦理宜問罪,何況仇敵之國乎?”
經回顧張明、花永、劉達、朱芳四将曰:“蜀兵背水為陣,敗則皆沒于水矣。
姜維骁勇,汝四将可戰之。
彼若退動,便可追擊。
”四将分左右而去,來戰姜維。
維略戰數合,撥回馬望本陣中便走。
王經大驅軍馬,一齊趕來。
維引兵望着洮西而走;将次近水,大呼将士曰:“事急矣!諸将何不努力?”衆将一齊奮力殺回,魏兵大敗。
張翼、夏侯霸抄在魏兵之後,分兩路殺來,把魏兵困在垓心。
維奮武揚威,殺入魏軍之中,左沖右突,魏軍大亂,自相踐踏,死者大半,逼入洮水者無數,斬首萬餘,疊屍數裡。
王經引敗兵百騎奮力殺出,徑往狄道城而走;奔入城中,閉門保守。
姜維大獲全功,犒軍已畢,便欲進兵攻打狄道城。
張翼谏曰:“将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
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也。
”維曰:“不然。
向者兵敗,尚欲進取,縱橫中原;今日洮水一戰,魏人膽裂,吾料狄道唾手可得。
汝勿自隳其志也。
”張翼再三勸谏,維不從,遂勒兵來取狄道城。
卻說雍州征西将軍陳泰,正欲起兵與王經報兵敗之仇,忽兖州刺史鄧艾引兵到。
泰接着禮畢。
艾曰:“今奉大将軍之命,特來助将軍破敵。
”泰問計于鄧艾,艾曰:“洮水得勝,若招羌人之衆,東征關隴,傳檄四郡,此吾兵之大患也。
今彼不思如此,卻圖狄道城,其城垣堅固,急切難攻,空勞兵費力耳。
吾今陳兵于項嶺,然後進兵擊之,蜀兵必敗矣。
”陳泰曰:“真妙論也!”遂先撥二十隊兵,每隊五十人,盡帶旌旗鼓角烽火之類,日伏夜行,去狄道城東南高山深谷之中埋伏;隻待兵來,一齊鳴鼓吹角為應,夜則舉火放炮以驚之。
調度已畢,專候蜀兵到來。
于是陳泰、鄧艾,各引二萬兵相繼而進。
卻說姜維圍住狄道城,令兵八面攻之,連攻數日不下,心中郁悶,無計可施。
是日黃昏時分,忽三五次流星馬報說:“有兩路兵到,旗上明書大字。
一路是征西将軍陳泰,一路是兖州刺史鄧艾。
”維大驚,遂請夏侯霸商議。
霸曰:“吾向嘗為将軍言,鄧艾自幼深明兵法,善曉地理。
今領兵到,頗為勁敵。
”維曰:“彼軍遠來,我休容他住腳,便可擊之。
”乃留張翼攻城,命夏侯霸引兵迎陳泰。
維自引兵來迎鄧艾。
行不到五裡,忽然東南一聲炮響,鼓角震地,火光沖天。
維縱馬看時,隻見周圍皆是魏兵旗号。
維大驚曰:“中鄧艾之計矣!”遂傳令教夏侯霸、張翼各棄狄道而退。
于是蜀兵皆退于漢中。
維自斷後,隻聽得背後鼓聲不絕。
維退入劍閣之時,方知火鼓二十餘處,皆虛設也。
維收兵退屯于锺堤。
且說後主因姜維有洮西之功,降诏封維為大将軍。
維受了職,上表謝恩畢,再議出師伐魏之策。
巴黎聖母院
正是:
成功不必添蛇足,讨賊猶思奮虎威。
不知此番北伐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