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十二

首頁
    帙 《出三藏記集》十卷右一部第三帙《薩婆多部相承傳》五卷右一部第四帙 《法苑集》十卷右一部第五帙《弘明集》十卷右一部第六帙 《十誦義記》十卷右一部第七帙《法集雜記傳銘》七卷 右一部第八帙 ○釋迦譜目錄序第四△釋僧佑撰 蓋聞菩提之為極也,神妙寂通,圓智湛照,道絕于形識之封,理畢于生滅之境。

    形識久絕,豈實誕于王宮;生滅已畢,甯真謝于堅固哉。

    但群萌長寝,同歸大覺,緣來斯化,感至必應。

    若應而不生,誰與悟俗?化而無名,何以導世?是以标号釋迦,擅種刹利,體域中之尊,冠人天之秀。

    然後脫屣儲宮,貞觀道樹,舍金輪而馭大千,明玉毫而制法界,此其所以垂迹也。

    爰自降胎,至于分塔,玮化千條,靈瑞萬變。

    并義煩經典,事盈記傳。

    而群言參差,首尾散出,事緒舛駁,同異莫齊。

    散出首尾,宜有貫一之區;莫齊同異,必資會通之契。

    故知博訊難該,而總集易覽也。

     佑以不敏,業謝多聞,時因疾隙,頗存尋玩。

    遂乃披經案記,原始要終,敬述《釋迦》譜記,列為五卷。

    若夫胤裔托生之源,得道度人之要,泥洹塔像之徵,遺法将滅之相。

    總衆經以正本,綴世記以附末。

    使聖言與俗說分條,古聞共今迹相證。

    萬裡雖邈,有若躬踐,千載誠隐,無隔面對。

    今抄集衆經,述而不作,庶脫尋訪,力半功倍。

    敬率丹心,略敷誓願。

     《釋迦始祖劫初刹利相承姓緣譜》第一(出《長阿含經》。

    )《釋迦始祖賢劫初姓瞿昙緣譜》第二(出《十二遊經》。

    )《釋迦六世祖始姓釋迦氏緣譜》第三(出《長阿含經》。

    ) 《釋迦降生釋種成佛緣譜》第上(出《普耀經》。

    )《釋迦在七佛末種姓衆數同異譜》第五(出《長阿含經》。

    )《釋迦同三千佛緣譜》第六(出《藥王藥上觀經》。

    ) 《釋迦内外族姓名譜》第七(出《長阿含經》。

    )《釋迦弟子姓釋緣譜》第八(出《增一阿含經》。

    )《釋迦四部名聞弟子譜》第九(出《增一阿含經》。

    ) 右第一卷《釋迦從第調達出家緣記》第十(出《中本起經》。

    )《釋迦從弟阿那律跋提出家記》第十一(出《昙無德律》。

    )《釋迦從弟孫陀羅難陀出家緣記》第十二(出《出耀經》。

    ) 《釋迦子羅雲出家緣記》第十三(出《未曾有經》。

    )《釋迦姨母大愛道出家緣記》第十四(出《中本起經》。

    )《釋迦父淨飯王泥洹記》第十五(出《淨飯王泥洹經》。

    ) 《釋迦母摩诃摩耶夫人記》第十六(出《佛升忄刀利天為母說法經》。

    )《釋迦姨母大愛道泥洹記》第十七(出《佛母泥洹經》。

    )《釋迦滅宿業緣記》第十八(出《長阿含經》。

    ) 右第二卷《釋迦竹園精舍緣記》第十九(出《昙無德律》。

    )《釋迦祇洹精舍緣記》第二十(出《賢愚經》。

    )《釋迦發爪塔緣記》第二十一(出《十誦律》。

    ) 《釋迦天上四塔記》第二十二(出《集經抄》。

    )《優填王造釋迦栴檀像記》第二十三出《增一阿含經》。

    )《波斯匿王造金像記》第二十四(出《增一阿含經》。

    ) 《阿育王第出家造石像記》第二十五(出《求離牢獄經》。

    )《釋迦留影在石室記》第二十六(出《觀佛三昧經》。

    )右第三卷 《釋迦雙樹般涅槃記》第二十七(出《大涅槃經》。

    )《釋迦八國分舍利記》第二十八(出雙卷《泥洹經》。

    )《釋迦天上龍宮舍利寶塔記》第二十九(出《菩薩處胎經》。

    ) 《釋迦龍宮佛髭塔記》第三十(出《阿育王經》。

    )右第四卷《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記》第三十一(出《雜阿含經》。

    )《釋迦獲八萬四千塔宿緣記》第三十二(出《賢愚經》。

    ) 《釋迦法滅盡緣記》第三十三(出《雜阿含經》。

    )《釋迦法滅盡相記》第三十四(出《法滅盡經》。

    )右第五卷世界記目錄序第五 釋僧佑撰 夫三界定位,六道區分,粗妙異容,苦樂殊迹。

    觀其源始,不離色心;檢其會歸,莫非生滅。

    生滅輪回,是曰無常;色心影幻,斯謂苦本。

    故《涅槃》喻之于大河,《法華》方之于火宅。

    聖人超悟,息駕反源,拔出三有,然後為道也。

     尋世界立體,四大所成,業和緣合,與時而興,數盈災起,複歸乎滅。

    所謂壽短者謂其長,壽長者見其短矣。

    夫虛空不有,故厥量無邊,世界無窮,故其狀不一。

    然則大千為法王所統,小千為梵主所領,須彌為帝釋所居,鐵圍為藩牆之域,大海為八維之浸,日月為四方之燭。

    總總群生,于茲是宅,瑣瑣含識,莫思塗炭。

    沉俗而觀,則迂誕之奢言,大道而察,乃掌握之近事耳。

    但世宗周雅伏經書。

    然辯括宇宙,臆度不了。

    《易》稱天玄,蓋取幽深之名,《莊》說蒼蒼,近在遠望之色。

    于是野人信明,謂旻青如碧,儒士據典,謂乾黑如漆。

    青黑誠異,乖體是同,儒野雖殊,不知一也。

    是則俗尊天名,而莫識天實,豈知六欲之嚴麗,十梵之光明哉!至于準步地勢,則虛信章亥;圖度日月,則深委筭術。

    未值一隅,差以千裡。

    雖複夏革說地,不過戶牖之間;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