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
三千優婆塞。
四萬億優婆夷。
六千億那由他六欲諸天。
遠塵離垢。
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爾時阿難從坐而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
如是大地六種振動。
佛告阿難。
我說福田無差别相。
故現斯瑞。
往昔諸佛。
亦於此處作如是說。
福田之相利益衆生。
一切世界六種振動。
舍利弗。
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是不可思議。
何以故?所說法相不可思議。
佛告文殊師利。
如是如是,如舍利弗言:汝之所說實不思議。
文殊師利。
白佛言世尊,不思議不可說。
思議亦不可說。
如是思議不思議性。
俱不可說。
一切聲相非思議。
亦非不可思議。
佛言:汝入不思議三昧耶。
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議。
不見有心能思議者,雲何而言入不思議三昧。
我初發心欲入是定。
而今思惟。
實無心相而入三昧。
如人學射久習則巧。
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
我亦如是,初學不思議三昧。
系心一緣。
若久習成就。
更無心想恒與定俱。
舍利弗。
語文殊師利言:更有勝妙寂滅定不。
文殊師利言:若有不思議定者,汝可問言:更有寂滅定不。
如我意解。
不可思議定尚不可得。
雲何問有寂滅定乎。
舍利弗言:不思議定不可得耶。
文殊師利言:思議定者是可得相。
不思議定者不可得相。
一切衆生實成就不思議定。
何以故?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名不思議定。
是故一切衆生相及不思議三昧相。
等無分别。
佛贊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汝於諸佛。
久殖善根淨修梵行。
乃能演說甚深三昧。
汝今安住如是般若波羅蜜中。
文殊師利言:若我住般若波羅蜜中。
能作是說。
即是有想便住我想。
若住有想我想中者,般若波羅蜜。
便有處所。
般若波羅蜜。
若住於無。
亦是我想亦名處所。
離此二處。
住無所祝如諸佛祝安處寂滅非思議境界。
如是不思議。
名般若波羅蜜住處。
般若波羅蜜。
處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作。
般若波羅蜜即不思議。
不思議即法界。
法界即無相。
無相即不思議。
不思議即般若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即法界。
無二無别。
無二無别即法界。
法界即無相。
無相即般若波羅蜜界。
般若波羅蜜界即不思議界。
不思議界即無生無滅界。
無生無滅界即不思議界。
文殊師利言:如來界及我界即不二相。
如是修般若波羅蜜者,則不求菩提。
何以故?菩提相離。
即是般若波羅蜜故。
世尊,若知我相而不可著。
無知無著。
是佛所知不可思議。
無知無著即佛所知。
何以故?知體本性無所有相。
雲何能轉法界。
若知本性無體無著者,即名無物。
若無有物。
是無處所無依無祝無依無住即無生無滅。
無生無滅即是有為無為功德。
若如是知則無心想。
無心想者,雲何當知有為無為功德。
無知即不思議。
不思議者是佛所知。
亦無取無不齲不見三世去來等相。
不取生滅及諸起作。
亦不斷不常。
如是知者,是名正智不思議智。
如虛空無此無彼不可比類。
無好惡無等等。
無相無貌。
佛告文殊師利。
若如是知名不退智。
文殊師利言:無作智名不退智,猶如金礦先加鎚打方知好惡。
若不治打無能知者,不退智相亦複如是,要行境界。
不念不著。
無起無作。
具足不動不生不滅。
爾乃顯現。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言:如諸如來。
自說己智。
誰當能信。
文殊師利言:如是智者,非涅槃法非生死法。
是寂滅行是無動行。
不斷貪欲瞋恚愚癡。
亦非不斷。
何以故無盡無滅。
不離生死。
亦非不離。
不修道非不修道。
作是解者名為正信。
佛告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深解斯義。
爾時摩诃迦葉。
白佛言世尊,於當來世。
若說如是甚深正法。
誰能信解如聞受行。
佛告迦葉。
今此會中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得聞此經者,如是人等於未來世。
若聞是法必能信解。
於甚深般若波羅蜜。
乃能讀誦信解受持。
亦能為他人分别演說。
譬如長者失摩尼寶憂愁苦惱。
後若還得心甚歡喜。
如是迦葉。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
亦複如是,有信樂心。
若不聞法則生苦惱。
若得聞時信解受持。
常樂讀誦甚大歡喜。
當知此人即是見佛。
亦即親近供養諸佛。
佛告迦葉。
譬如忉利天上波利質多羅樹皰初出時。
是中諸天見是樹已皆大歡喜。
此樹不久必當開敷。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得聞般若波羅蜜。
能生信解。
亦複如是,此人不久。
亦當開敷一切佛法。
於當來世。
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聞般若波羅蜜。
信受讀誦心不悔沒。
當知是人已從此會聽受是經。
亦能為人聚落城邑廣說流布。
當知是人佛所護念。
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中。
有能信樂心無疑惑者,是善男子善女人。
於過去諸佛。
久已修學殖諸善根。
譬如有人以手穿珠。
忽遇無上真摩尼寶。
心大歡喜。
當知是人必已曾見。
如是迦葉。
若善男子善女人。
修學馀法。
忽然得聞甚深般若波羅蜜。
能生歡喜亦複如是,當知此人已曾聞故。
若有衆生。
得聞甚深般若波羅蜜。
心能信受生大歡喜。
如是人等。
亦曾親近無數諸佛。
從聞般若波羅蜜已修學故。
譬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