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百一十八(竺法护译)

首頁
    子。

    往昔過去無央數劫。

    長遠無量不可思議。

    爾時有佛。

    名離垢光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

    号佛世尊,世界曰寂然。

    劫名愛敬。

    寂然世界豐樂安隐。

    五穀平賤快樂難量。

    天人孳盛。

    離垢光佛。

    其聲聞衆九十六億。

    菩薩八萬四千。

    其佛壽三十三萬六千歲。

    時有梵志為大國王。

    王有太子名曰業首。

    端正姝好見者無厭。

    厥年十六。

    惑於顔貌迷於豪貴。

    荒亂自大。

    不肯往詣離垢光佛。

    不修恭敬稽首為禮。

    佛心念言:太子業首。

    雲何忽失無上正真道意。

    勸助德本。

    不識宿本而計吾我。

    荒迷容色财業豪貴。

    及懷自大不數詣佛。

    既來至此不肯歸命。

    違失禮節。

    設為殷勤宣其本行者,必識宿命。

    數詣如來稽首受教。

    於時離垢光如來。

    皆悉請會八萬四千菩薩。

    使行法籌誰能堪任詣太子業首所。

    八萬四千歲教化說法者,而不患厭一切苦惱所見逼迫。

    雖往教彼不見接待。

    座席言談。

    但得罵詈毀辱诽謗耳。

    佛告族姓子。

    時雖行此籌。

    八萬四千諸菩薩中。

    無一菩薩肯受法籌。

    時彼會中有一菩薩。

    名極妙精進。

    即從坐起。

    偏露右肩長跪叉手。

    前白佛言:我能堪任八萬四千歲。

    往來太子業首數數相見。

    舍一切安皆忍衆苦雖遭諸厄不以為患。

    極妙精進適發此言:三千大千世界。

    應時六反震動。

    百千天人住於虛空。

    舉聲歎曰:善哉善哉!無極精進。

    被弘誓铠。

    於時極妙精進菩薩。

    往詣業首太子門前而祝太子方見。

    罵詈毀辱瞋恚诽謗。

    言語沖口無有其限。

    撮土坌之。

    瓦石打之。

    刀杖加之。

    於時菩薩被辱如是,不懷瞋恚。

    不以為恨。

    亦不悔還。

    遂堅其心被精進铠。

    智力益增。

    興發大哀而愍傷之。

    如是千歲。

    乃得自前入第一門。

    從所苦困輕毀之難。

    不以患厭至千萬歲。

    轉複進至王宮第一之庭。

    又二萬歲至第二庭。

    如是之比。

    八萬四千歲至第七庭。

    七日七夜。

    太子業首。

    時複見之。

    尋便質問。

    比丘何來詣此所求。

    菩薩答曰:故來相詣相稱名勳。

    於時太子心自念言:怪未曾有。

    今此比丘戒德難量無能逮者,被諸毀辱未曾懈恥。

    極妙精進歡悅業首。

    尋說頌曰: 太子吾今無所求,不用飲食及衣服。

    宜當顯發無怖心,吾以法來故至此。

    人中尊号離垢光,大聖現世多所益。

    講說經法除苦患,若有人聞逮甘露。

     諸佛興出甚難值,無數千劫難可遇。

    執禦衆人令受法,則為世間之炬曜。

    反以欲得而放逸,貪於财色自娛樂。

    迷荒豪貴及王位,不肯往詣見法王。

     财業無常命難保,佛說人壽如朝露。

    太子自察亦常然,雲何聞佛複放逸。

    仁者以曾志佛道,召請衆生欲度脫。

    於今何因為欲使,放逸安可度衆生。

     吾且欲還詣最勝,當降伏心滅塵欲。

    仁興精進愍一切,将無後恨懷憂惱。

    時國王子聞斯頌,即自下意發恭敬。

    禮極精進稽首足,吾今自悔辱仁罪。

     我當棄舍一切士,不慕豪貴貪國土。

    吾當往至安住所,棄捐瑕穢求見益。

    即與一億八萬人,各執衆花擎諸香。

    俱往詣於最勝所,見離垢光人中上。

     已皆悉到安住所,前稽首足而供養。

    退在一面住佛邊,於時太子說此言:極妙精進是我師,心不患厭和顔勸。

    此之恩德無以加,如是供養不足報。

     歸悔首過救護世,違失法王之教命。

    我今都悉自歸誠,願佛納受所首情。

    於是發意悉求佛,用一切故興愍傷。

    不複造邪為放逸,今我立德成佛道。

     爾時太子棄榮位,與人一億八萬四。

    於最勝所作沙門,發意志求於佛道。

    時佛知其所志願,為說最上佛道業。

    諸聞淨法逮柔順,諸高士住無我法。

     佛告寶髻菩薩。

    欲知爾時極妙精進。

    我身是。

    太子業首。

    彌勒是。

    族姓子。

    過去菩薩。

    開化衆生不以懈倦。

    威德巍巍無量如此。

    所學日深精進無侶。

    是故菩薩欲度衆生。

    當念修學。

    如彼往世極妙精進菩薩之德。

     佛告族姓子。

    菩薩有四業而得自在。

    以此四業攝取諸佛道法。

    何謂為四。

    一曰超越諸魔靡不歸伏。

    二曰念淨佛土令修淨教。

    三曰嚴身口意順開士本。

    四曰合集一切諸佛道品。

    是為四法自在之業。

    複有四事為菩薩業。

    何謂為四。

    一曰其慧曉了所入志性。

    二曰普見衆生根原所歸。

    三曰分别一切諸趣所由。

    應病與藥。

    四曰明識一切徑路所行。

    令得寂寞不懷瞋恚。

    是為四事菩薩所行自在道業。

    於是寶髻菩薩。

    從無數劫殖於難限百千德本。

    髻中明月珠。

    其價當此三千佛土。

    以奉如來口宣此言:以頂上寶貢獻如來。

    因是德本。

    緻無能睹其頂相者,逮成諸佛不可思議聖慧之頂。

    佛即時笑。

    五色光明從其口出。

    照無央數諸佛國土。

    尋即來還。

    繞佛三匝。

    忽沒頂上。

    於是會中有菩薩。

    名曰捷辯。

    從坐而起。

    偏露右肩長跪叉手。

    贊歎世尊,以頌問曰: 最尊無等倫,超世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