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 金庸的陪衬角色

首頁
    quo你高祖有兒子,你曾祖、祖父、父親都有兒子,便是你沒有兒子!大燕國當年慕容光、慕容怡、慕容垂、慕容德何等英雄,卻不料都變成了斷種絕代的無後之人!&rdquo 一言蔽之,就是叫幕容複忍辱負重,不要為一時意氣、一己榮辱而忘卻一國一族的重大目标,這些說話,的确值得所有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引為警惕。

     慕容博認為應為國家民族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更進一步在他與蕭遠山、蕭峰的對話表露出來。

    他與鸠摩智及慕容複三人。

     對箫氏父子兩個,明明占了上風,卻提出以自己的生命,換取蕭峰助慕容複恢複大燕。

    他把自己生命視作等閑,反而堅信&ldquo以一命而換萬世之基,這買賣如何不做? &rdquo 所謂&ldquo死有輕于鴻毛、重于泰山&rdquo,這一生一死,正好為此作為例證,慕容博若然成功,就是大燕後世所敬奉的英雄。

     然而,我對慕容博最後也佩服不起來,最重要的原因固然是我個人讨厭政治買賣的勾當,對陰謀及挑撥離間的手段難有好感,但是此外也有别的理由,就是慕容博口中的複國,所謀求的不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而是他一家一姓一朝的權位,他為的是個人的野心、一個家族的野心,而不是為國家民族。

     鮮卑氏的大燕王朝亡了,耿耿于懷的不過是大燕的落難王孫。

    慕容博的目的既然殊不高貴,他所采用的卑鄙手段便完全沒有藉口可言了。

     段延慶 &ldquo四大惡人&rdquo之中,以段延慶的角色最為複雜。

    事實上,&ldquo四大惡人&rdquo每人都有善良可愛或可憫之處,葉二娘對玄慈的情深義重。

    南海鳄神嶽老三的憨直誠實、就是貪淫好色的雲中鶴,也有善心救王語嫣的時候。

     &ldquo惡貫滿盈&rdquo段延慶居于四大惡人之首,為惡最大,最殘忍無情,但是他的受苦也最深。

    他本是大理太子,因叛亂逃亡,幾乎喪失性命,但雖然不死,己是重傷殘廢。

    木婉清初見這&ldquo怪人&rdquo坐在海濱,面上木無表情,口不能言,腿不能走,隻能以腹語傳意,以拐杖點地走路,連吃飯也隻能用手扳開嘴巴,像寄信那裡把食物投下去。

     木婉清又怕又是憐憫他,相信讀者也是一樣。

     但是段延慶最痛苦的是他的内心。

    蘇星河所擺的珍珑,最能觸動人心境,段延慶解這個珍珑,舉棋不定,隻覺&ldquo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正也不是,邪也不是,那可難也!&rdquo這正是他的處境。

    他本來是段氏正宗,流入邪魔外道,是他的恨事。

    丁春秋在旁煽動,說道:&ldquo一失足成千古恨,再想回頭,那也是不能了。

    &rdquo 為惡是為惡最大的懲罰,延慶太子是個聰明頂絕的人,他年輕之時,未遭大變之日,也是個尊貴英俊的王子,恐怕比段譽還要俊逸高貴幾分,為何竟淪落到要與江湖上的魑魅魍魉為伴?即為惡人之首,又有何樂趣?即能把天下最尊貴的人抓來折磨至死,又有何滿足可言?他像英國詩人米爾頓《失樂園》的魔王路斯弗那樣,統領地獄的大權,抵不上他回憶自己曾是&ldquo光明之子&rdquo的痛苦。

     《天龍八部》寫邪惡,是以慈悲之心寫的。

    段延慶最大的痛苦是:&ldquo我不能再為善了&rdquo,金庸到最後給他一個解脫的機會,他忽然發現原來天龍寺外的長發白衣觀音,不但以她的身子舍他,而且為他生了一個兒子。

    &ldquo我有一個兒子!&rdquo這個發現使他登時從絕望之中釋放出來。

    他對段王妃敬畏感激,他因段譽而感到驕傲、感到歡欣莫名,他有了希望,也就有了新生。

     空見 舍己為人,是任何社會都公認的至高美德。

    若什麼地方發生了災禍,有人奮不顧身地進入災場救人,這人必被視作英雄對待;若他為了救人而失去生命,他的偉大犧牲必然永遠為人紀念。

    但是,在現代商業社會,願意舍己為人的人實在太少了,有不少人甚至認為舍己為人是愚蠢的行為,心地仁慈的人容易受騙上當,在這些人的眼中,他的犧牲不但不值得敬佩,反而顯出他的頭腦不夠精明,值得輕視。

     從這種現代商業社會的眼光看,空見神僧不過是個善心的傻瓜。

    他為了說服謝遜不再濫殺無辜,甘願受他一十三拳而不還手,終于在他的&ldquo七傷拳&rdquo下喪命。

     空見神僧這樣做,可說是受了成昆的騙。

    成昆假意忏悔,求少林收為弟子,空見神僧收了成昆為弟子,為他剃渡改名圓真之後,成昆便騙空見去找謝遜。

     謝遜到處大開殺戒,無非為逼成昆現身,他有什麼理由要打空見一十三拳?隻因空見答應他,這一十三拳若打得傷他,成昆便會現身,與謝遜了卻恩仇。

    豈料成昆根本無意現身,空見在謝遜拳下重傷,臨死才明白原來這是成昆陷害謝遜的好計。

    空見若能除掉謝遜固然好,謝遜打死了空見,不但與少林結下深仇,更惹起武林公憤,那更大佳。

    果然,成昆的奸計達到目的。

     從一個角度看,空見的慈悲心,被成昆利用了作殺人利器。

     但這個看法是片面的。

    空見雖然中了成昆之計,但他仍是達到了目的,他的偉大精神感動了謝遜,終于使他&ldquo苦海無邊,回頭是岸&rdquo。

     謝遜以卑鄙奸計打死空見,大感後侮,自動提出說依從空見臨死的要求,空見就說:&ldquo但願你今後殺人之際,有時想起老衲。

    &rdquo 就是一念之仁,謝遜放過了張翠山和殷素素,這樣,世上才能有張無忌,而最後是無忌激起的慈愛之心,終使謝遜的一生怨憤得到化解。

     空見的犧牲,絕對是有價值的,他大仁大智大勇的舍己行為,永遠使《倚大屠龍記》的讀者感動。

     鸠摩智 金庸一貫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但他筆下的宗教人士,倒不是一律是好人,鸠摩智就是一個很有趣味的例子。

     &ldquo大輪法王&rdquo鸠摩智是吐蕃國的護國法王,既然為法&ldquo王&rdquo,地位自是尊貴無比,他的尊貴,是以很具體的方法表現出來的,首先,他的随身用具,無一不是極盡華貴,到天龍寺去要脅人交出&ldquo六脈神劍&rdquo譜,書信竟是銀字金箋,精工鑲嵌,本身就是珍貴的工藝品一件。

    他用來裝慕容博抄錄的少林絕技抄本的盒子,又是黃金打造的小箱,這人的金子未免太多了。

     用具奢華,他個人亦詞藻華麗,吐屬高雅,配合尊貴身分。

    最重要的是,他既是&ldquo法&rdquo王,必定懂得高深佛法才相稱。

    鸠摩智果然&ldquo寶相莊嚴&rdquo,他&ldquo布衣芒鞋,臉上神采飛揚,隐隐似有寶光流動,便如明珠寶玉,自然生輝&rdquo,使人看不一會,便生出&ldquo欽仰親近之意&rdquo。

     他表演&ldquo拈花指&rdquo,&ldquo隻見他右手拇指和食指輕輕搭住,似是拈住了一朵鮮花一般,臉露微笑,左手五指向右輕彈&hellip&hellip但見他出指輕柔無比,左手每一次彈出,都像是要彈去右手鮮花上的露珠,卻又生怕震落了花瓣,臉上則始終慈和微笑,顯得深有會心。

    &rdquo暗含&ldquo拈花微笑&rdquo之意,何其情雅柔和。

     他對佛法,博學精深,一進門便道出了枯榮大師所參枯禅的來曆;其實他不但博學精深,根本就是聰明之極,領悟力奇高。

     但是金庸越把他的外表談吐學識描述得如何令人敬服,就越能襯托出他&ldquo金玉其外、敗絮其中&rdquo,一切富麗堂煌的包裝之下,鸠摩智是個不折不扣的貪婪卑鄙的人。

     他口口聲聲說要讨到六脈神劍的劍譜,完全是為了憶故人情,但事實上,他的目标是以這本劍譜,去換取到&ldquo還施水閣&rdquo閱覽更多武功書籍的利益。

    他已得到了少林七十二絕技,還貪圖更多,金庸小說之中,對武功最貪心的人非他莫屬。

    《神雕俠侶》的金輪法王是鸠摩智的前身,但鸠摩智比他更金玉其外,因此也顯得更虛僞。

     無名者僧 《天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