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雲)大師雲何評此義耶。
答。
玄雲。
若言成實破毗昙故名亦立亦破者。
毗昙亦破成實。
何故非亦立亦破耶○若止言毗昙立而不破成論亦立亦破不可也(雲雲)問。
成實多破毗昙所說亦自立别義也。
毗昙雜心等專申自義不破成實。
若爾他師所存善葉二論意。
何不許此義耶。
答。
玄雲。
成實破數人根見立用識見雲。
若用根能見。
死人有根亦應能見。
眼識在耳中眼根何意不見耶。
而今有根無識根不見者。
故雲。
根不能見故破根立識名為亦破亦立。
數人立根見破識見。
若用識見識無障礙。
應見障外色。
但見障内不見障外者。
故知但是根見非關識見。
豈非亦破亦立耶(雲雲)成實論第四卷根無知品雲。
非根能知。
所以者何。
若根能知吾則可一時通知諸吾。
而實不能。
是故以識能知。
若眼能知何須待識(乃至)又應言以眼識見色。
略中說故但言眼見(雲雲)具可文也。
成實根不定品雲。
問。
根童子及舌·身可以眼見。
耳鼻在内不可得見。
答。
死人亦有童子·舌·身。
而實無根。
問曰。
童子二種。
有是根非根。
死人根童子滅非根者在。
答曰。
根童子無能見者。
故非眼等所得。
如經中說。
五根是色不可見有對。
若是可見則可分别。
此童子是根。
此童子非根○業力不可思儀。
以業力故四大變而為根。
佛恐弟子謂此五根自從業生故言是色(文)此見論正義也。
然問答雲。
二家俱雲死人無根也。
問。
考成實論不言死人有根亦應能見然今引雲。
若用根能見死人有根等專無所從。
全違論文。
如何。
答。
今明。
數人為所破。
明知是舉成論人說也。
雖判論意。
而以學者說顯本論欤。
又是他師所引欤。
又論文雲。
若眼能知何須待識(文)此文可有二意。
一者總無心時義當死人等也。
二者識在餘耳等根中也。
故取此意爾釋諸文雲。
而方善根(雲雲)故難也。
寶窟下卷有文可見。
問。
他師意雲。
三論破而不立(雲雲)大師許之耶。
答。
玄雲。
亦不然(雲雲)問。
彼師引肇師百論序雲。
言而無當破而不立(文)又大師自雲。
佛有破有立。
菩薩唯破不立。
略又雲。
菩薩助佛揚化。
直破邪迷顯佛方便。
無所樹立。
是以唯破不立也(文)又雲。
他雲論有破有立。
此乃是增有所得○今論但破曾不自立○故大師舉猛将為譬。
前無所立後無所顧(雲雲)又雲。
三論望釋論則唯破不取(雲雲)唯破不立專葉論意。
順宗家釋如何。
答。
玄詳引百論序雲。
論序雲破而不立者。
亦不執此破故言破而不立(乃至)下文雲破如何破○隻不立有此破故雲破而不立也(文)彼師雲有決定之破。
故非序旨也。
又雲。
今明。
論顯中觀經明正法。
既稱中觀正法。
是更有破立可論(雲雲)又雲。
傍明四句。
一者但破而不取。
如迦彌延子所造。
自作此說。
非佛三藏中義。
二者取而不破。
即顯佛方便教門也。
三者亦破亦取。
破能迷之緣取所迷之教也。
四者不取不破。
破取非取。
取破非破。
非取非破乃名實也(文)傍明者。
此文正明釋論與三論異。
而今四句釋論與三論同故雲傍明也。
又雲。
非但佛亦破亦立。
論主亦得亦破亦立(乃至)論主亦能教示前緣亦得有立也(文)又雲。
論主以二谛為能論以二智為所論(文)又猛将譬雲。
前無所立。
複無所顧。
故能剪彼兇醜顯我皇威。
菩薩亦爾。
無生正觀了内外諸法畢竟清淨故。
能破洗虛妄斷常顯出如來真實正法(文)。
問。
付破立有無。
如佛具足破立二門菩薩亦可爾耶。
答。
佛具足破立菩薩唯破不立(取意)問。
菩薩學佛化四依弘佛教。
故同佛可具破立二種。
而何雲菩薩唯破不立耶。
答。
此是一往相對也。
非盡理釋欤。
故玄下文雲。
佛既能當前緣既得有立。
論主亦能教示前緣亦得有立(文)但雲菩薩唯破不立者。
玄雲。
菩薩助佛揚化。
直破邪迷顯佛方便。
無所樹立。
是以唯不立也(雲雲)蓋是以菩薩相待且分别之耳。
故玄雲。
就佛菩薩相望。
若是佛不具足而具足故有破有立。
菩薩當具足而不具足故唯破不立。
佛破虛妄邪見後為說真實正法。
是故亦破亦立(文)。
問。
付谛智之傍正。
且論主以二智為能論以二谛為所論耶。
答。
論主以二谛為能論以二智為所論(文)問。
菩薩造論必助世尊所說。
然佛既以二智為能說以二谛為所說也。
以權實二智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