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秦可卿符合贾府择媳标准

首頁
    注意的是,“驚動皇帝”,“驚動皇宮”,都沒有文本依據,因為戴權不能代表皇宮。

    戴權的活動是個人行為,因為他與賈珍是“老相與”,老朋友。

     第四,從清史來看,允礽的太子之位第二次被廢之後,已經徹底失勢了,這次是毀滅性打擊,朝野誰都清楚廢太子永遠不會再有出頭之日。

    于是以八阿哥與四阿哥為首的兩個集團才或明或暗地結黨,準備成為儲君,有朝一日即位為帝。

    但是這些皇子在康熙面前無不極度順從,沒有一點反對皇帝的迹象。

    因為康熙稍有察覺,他們就會受到嚴厲訓斥甚至懲處。

    這種情況持續了十多年,直到始終牢牢控制着局勢的康熙去世。

    雍正更不必說了,他對以同胞手足為首領的政敵處置之嚴厲,之無情,曆史上也不多見。

    雍正在位十三年,加上康熙晚年,那個廢太子集團的包括準備行刺在内陰謀活動居然能夠持續長達二十五年以上而不被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發現,實在令人難以相信。

    而且康熙最後十幾年勢力最大的應該是八阿哥為首的集團,在雍正時期他們遭到毀滅性打擊,怎麼廢太子集團或其殘餘卻始終非常活躍?因此,要麼還有一個比它勢力更大更活躍的八阿哥集團餘部在反對雍正和乾隆,要麼那個所謂廢太子集團在他第二次被廢後就根本不存在了。

     有一個問題我們不能忽視,就是秦可卿的所謂親生父親廢太子老親王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女兒自殺? 從生活邏輯來說,做父母的要作出這樣的決定是多麼痛苦,多麼殘酷,多麼困難,那肯定是萬不得已才會出此下下之策。

    這裡必須有足夠的理由才行。

    首先是秦可卿在這場未遂政變中一定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極其關鍵的角色,她重要到關鍵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

    那麼她扮演的是什麼重要角色呢?這個“藏匿”在甯國府十多年的女人,在“有可能把皇帝殺掉”這樣嚴重到無以複加的政治鬥争中究竟起着什麼重要作用?從政治鬥争的規律來說,既然秦可卿的死能夠為自己父兄的反帝陰謀取得“喘息的機會”,能夠“延緩(廢太子老親王與皇帝)雙方的大搏鬥”,那麼這種鬥争肯定已經非常公開與白熱化,皇帝怎麼會不采取相應措施?從情節邏輯來看,既然問題嚴重到了父親要女兒自殺的地步,小說中不可能沒有與這個事件相關的上下遊情節。

    所以從生活(事實)邏輯和情節邏輯來說,那些猜測都是不可能成立的。

     有讀者問,北靜王水溶會不會和那個“壞了事”的“義忠親王老千歲”是一派的,是他們的庇護傘?不會。

     我們有必要注意一個重要的曆史事實,那就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這三朝盡管發生過多次嚴重的皇室内部的政治鬥争,但都是公開的争權奪利,康熙朝後期以八阿哥允禩為首,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為骨幹的一派,是完全公開的,連康熙都知道。

    從來沒有過民間秘密結社式的說黑話派密使讓某人的親屬自殺之類的事。

    一派如果失利了,那麼主要成員全家都會受到嚴厲的懲處,決無例外。

    最典型的就是康熙的四皇子即位為雍正皇帝後,和他對立的八皇子、九皇子、十皇子甚至雍正的親弟弟十四皇子都遭到極其嚴厲的處置。

    這些在史書上都有記載。

    清代的連坐制度非常嚴厲而殘酷,最起碼革去爵位,弄不好命都難保,全家遭殃。

    如果壞了事的義忠親王老千歲是反對皇帝的,那麼北靜王水溶早就随着一網打盡了。

    水溶一直受到皇帝信任,這在《紅樓夢》中有許多事實可以證明,如他得到皇帝的這賞賜,那賞賜。

    這些都證明他與壞了事的義忠親王老千歲毫無關系。

    所以北靜王不可能成為義忠親王這一派餘黨的庇護傘。

     還有讀者問,五十八回由于老太妃薨了,官員與诰命夫人們都去參加各種祭奠活動,在一個大官的家廟中,榮府賃(租)了東院,北靜王府便賃了西院。

    東的地位是不是比西高?是否意味着榮府有着比北靜王還硬的來頭?而這就是因為秦可卿在賈府之故。

     可是這樣就又出現了一個悖論:按照某種說法,秦可卿不是已經奉父母之命在“熟地”自殺了麼,那不是就意味着老親王廢太子這一派又經受了一次極其沉重的打擊,賈府已經沒有秦可卿這個高貴出身的人了,而且北靜王已經成為廢太子老親王餘黨的庇護傘了麼?怎麼還會比北靜王地位更高呢? 即使從這次居住來說,這個結論也是站不住腳的。

    從朝向來說,中國古代講究南面為王,北面稱臣。

    為什麼為王者面南,為臣者面北?因為中國地處北半球,朝南的房子是陽光最充足的。

    如果在一個院子或聚居區中,當家長、當部落領袖、當君主的總是住在陽光最充足的北房裡,面向南面;皇宮的大殿都是朝南的,皇帝面向南面,臣子自然就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