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教抄卷第三

首頁
    生而不生即是假名。

    此假生假不生即是二谛故。

    無生滅生滅以為世谛。

    生滅無生滅為第一義谛。

    然假生不可言生。

    不可言不生。

    即是世谛中道。

    假不生不可言不生。

    不可言非不生。

    名為真谛中道。

    此是二谛各論中道○然無生滅生滅豈是生滅。

    生滅無生滅豈是無生滅。

    故非生滅非不生滅名二谛合明中道。

    師又一時方言雲。

    所以就八不明三種中道凡有三義。

    一者為顯如來從得道夜至涅槃夜常說中道○二者此論既稱中論。

    故就八不明于中道○三者為學佛教人作三中不成故堕在偏病。

    今對彼中道義不成欲成中義故辨三種中也○他雲。

    實法滅故不常。

    假名相續不斷。

    不斷不常名世谛中道(乃至)以此推之。

    三中不成為對此三種中不成故今明三種中道○生非自生。

    但世谛故假說生。

    滅非自滅。

    但世谛故假說滅。

    假生不生。

    假滅不滅。

    不生不滅。

    名世谛中道○待世谛假生明真谛假不生。

    待世谛假滅明真谛假不滅。

    非不生非不滅為真谛中道。

    二谛合明中道者○無生滅生滅豈是生滅。

    生滅無生滅豈是無生滅非生滅非無生滅名二谛合明中道○前明二谛中道是因緣假名破自性二谛故名為中。

    第二雙泯二假稱為體中(乃至)後意明漸舍義。

    即世谛破性生滅以辨不生不滅○真谛破假生滅以辨不○即世谛生是不生。

    如色即是空。

    故不生即是世谛也。

    真谛亦不生者。

    此即明相因義。

    因世谛生故明真谛不生雲。

    此是師正意也。

    二者欲示階漸明義者。

    世谛中不生不滅即是真谛之假。

    非是破性明中。

    為明世谛假生雖生不起。

    世谛假滅雖滅不失故。

    生滅宛然而不曾生滅故。

    世谛之中即是真谛之假。

    真谛假不生滅。

    此是生滅無生滅。

    故不生滅宛然而未曾無生滅故。

    是真谛中道。

    雙泯二谛。

    大意如前○師雲。

    方等大意。

    言以不住為端。

    心以無得為主故。

    說世谛為令悟真谛故。

    以真谛假為世谛之中○方言甚多。

    略明三種。

    至後重牒八不廣料簡之(文)二谛義中第二方言雲。

    無生滅生滅為俗谛中。

    生滅無生滅為真谛中(雲雲)此疏所明第二方言雲。

    假生不生。

    假滅不滅。

    不生不滅。

    名世谛中道(雲雲)非不生非不滅為真谛(雲雲)其言似異。

    而今案之。

    今文具明也。

    二谛義文略也。

    宜善記之。

     三種中道義 三種中道者。

    一世谛中道(不有。

    不無。

    又不生。

    不滅)二真谛中道(非不有。

    非不無。

    又非不生。

    非不滅)三二谛合明中道(非有非不有。

    非無非不無。

    又非生滅。

    非不生滅)此義廣如玄論八不義第二門及論疏釋八不文也。

    又有三種中道。

    一者有。

    二者無。

    三非有非無。

    前二用中。

    後一體中。

    此三亦名三假故。

    論疏雲(第二卷)非有非無為中。

    而有而無為假。

    蓋是一途論耳。

    若辨三中三假。

    即中假常通(雲雲)有與無即是二谛亦是教門。

    非有無者為一實谛。

    即名為理。

    雖有百是百非不出有無。

    雖雲超過百是百非不過一實。

    然此三中亦名三谛。

    三谛皆正故即名中。

    二谛義雲。

    有時有三谛。

    有谛。

    無谛。

    非有非無中道第一義谛(雲雲)此即一往開中假意。

    而實中假常通。

    故成三中也。

     四種中道義 四種中道者。

    三論玄雲。

    所言四中者。

    謂對偏中。

    盡偏中。

    絕待中。

    成假中(雲雲)(序疏雲。

    但中有三。

    一對偏中。

    二盡偏中。

    三絕待中。

    取意略抄。

    于前四中。

    略無成假也)玄又雲。

    對偏中者。

    對大小學人斷常偏病。

    是故說對偏中。

    盡偏中者。

    大小學人有斷常病。

    即不成中。

    偏病若盡。

    即名為中。

    絕待中者。

    偏病既除。

    中亦不立。

    非中非偏。

    強名為中。

    成假中者。

    由非有無故說有無。

    如此之中為成于假。

    謂成假中(略抄)又有四中。

    一有。

    二無。

    三非有無。

    四非二非不二。

    四中具足方是圓中。

    此圓中義見玄二谛義第五門也。

    又有四中。

    一者不生不滅。

    二者不常不斷。

    三者不一不異。

    四者不來不出。

    故論疏二雲。

    八事四對。

    一一相對。

    病無不破。

    中無不顯(雲雲)若單中者。

    八事即八中若複中者。

    四對即四中。

    又有四種中。

    故三論玄雲。

    釋中不同。

    得有四種一外道明中。

    二毗昙明中。

    三成實明中。

    四大乘人明中也(雲雲)此是邪正淺深通論總有四也。

     不二法門義 言不二者。

    是八不中之第六不。

    維摩經中說此不異為不二法門。

    花嚴經中說為一道。

    起信論雲一心法界。

    大智論名曰獨空。

    亦是攝論真如獨存(獨空釋在序疏及大品疏第八)正法中道超過數量故言不二。

    真性可軌名之為法。

    開通無滞稱曰門也。

    淨名玄雲。

    不二法門明聲聞心菩薩心不二即是一乘○問。

    不二法雲何即一乘耶。

    答。

    不二之理即是乘本。

    由體不二之理故生不二之觀。

    由不二之觀能導引衆行出于生死到彼薩雲(雲雲)義章雲。

    不二法門有二。

    一是遣相門。

    無所留。

    二是融相門無所遣(取意)玄二智義雲(境智門)今對此一門略叙大乘樞要觀行淵府。

    經雲(大論第六引文殊本緣雲)貪欲即是道。

    恚癡亦複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