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教抄卷第三

首頁
    通取耶。

    答。

    通取遠因故亦收無記。

    由此義故。

    所起之業亦通善也。

    所言行者。

    疏雲。

    行者以起作為義謂起作生死果也。

    即身口意三行亦是罪福不動等三行(文)(論雲。

    為後起三行)又雲。

    五陰四識中。

    行除四陰餘一切有為法悉是行也。

    此中若别取行體唯取善惡二業。

    若通相說之亦攝一切善惡有為等法(文)論雲。

    以起是行故。

    随行堕六趣(文)言識支者。

    疏雲。

    以諸行因緣識受六道身者(牒論文也)○識是當體受名○五陰中識通攝一切有漏無漏○六大四食中識唯取有漏○(六大為成凡夫身故。

    四食中識為牽有故)四空識處體是四陰。

    緣識故名為識處。

    所緣之識通漏無漏。

    此中明識唯此受生。

    一念染污識為明受生故。

    若就時分論之。

    與識同時一切諸法皆名為識。

    成實論雲。

    五陰中識名了别識。

    識支名染着識。

    問。

    何故此識必是染污。

    答。

    此識詑生必與煩惱相應故。

    是染識也。

    問。

    若爾何故複雲識支是報耶。

    答。

    識詑生時分中有命根衆生種類及精血。

    此是報法。

    而識非報。

    今雲報者。

    詺命根等為報耳。

    精血等猶如輕毛。

    必須惑潤然後得立(文)(精血者。

    生時色根也)又雲。

    問。

    中陰屬何支。

    答。

    識支屬生陰攝。

    中陰屬行支攝。

    又解。

    中陰雖未受生報而屬識支攝(文)言名色者。

    疏雲。

    一雲。

    四陰名名。

    色陰名色。

    以當名識支時。

    四陰微弱。

    才有其名故雲名也。

    阿含經雲。

    痛·想·受樂·思惟為名。

    四大所造為色。

    故知爾也(引經證四陰為名也。

    疏記雲。

    痛謂識陰。

    想謂想陰。

    受樂謂受陰。

    思惟謂行陰。

    痛者覺惱義故。

    有人傳雲。

    痛者受陰。

    雲雲。

    論文雲。

    以有識着故增長于名色。

    問。

    若爾者。

    何故疏雲以當名識時四陰微弱耶。

    此文明當彼識支時即為名色也。

    答。

    當名識者正應雲當名色。

    而作識者是書之誤也。

    又名色支猶是識支分。

    而非初識故。

    分與别故雲當名識。

    論文據相生故雲增長于名色也)次雲。

    即以色陰為名色。

    言此色受衆生之名。

    異非衆生之色也。

    故成論引經雲。

    心依名色。

    問。

    化生雲何識緣名色。

    答。

    婆沙雲。

    識緣名色。

    此說胎生不說化生。

    評雲。

    化生亦識緣名色。

    如化生者。

    初得諸根未猛利時說是識。

    若諸根猛利名名色(文)(問意。

    化生諸根頓具。

    應識支後即是六處。

    應雲識緣六處。

    何名名色。

    評家意。

    六根未猛利時為名色。

    若六根猛利方名六處。

    見下文也。

    而雲未猛利為識猛利為名色者。

    以類例也。

    名色望識為猛利。

    望六處為未猛利也。

    故雲。

    如初念雖有六處但名為識。

    亦第二念後望後猛利時名名色無過也。

    此位未生四種色根。

    乃有五位哥羅羅乃至婆羅奢。

    此疏意也。

    然第五位中四根生已乃為六處也)言六入者。

    疏雲。

    謂六根生六識。

    為識所入之處也。

    數雲。

    六根能發于識。

    名之為入。

    發者是根之功能(雲雲)言觸支者。

    疏雲。

    觸以觸對為義。

    毗昙别有觸數。

    能和合根塵及識使根識對塵故名為觸。

    成論人無别觸數。

    但明心法觸對前緣也。

    婆沙雲。

    諸根以能為觸作所依。

    但未能别苦樂(雲雲)(毒蛇不淨等)言受支者。

    疏雲。

    受以領納為義。

    謂領納違順等緣○爾者但起貪愛。

    即涅槃經雲。

    染習一愛也○但明觸後之受故。

    觸與受因也(文)法花化城品疏雲○所言愛者。

    涅槃經雲。

    染習一愛。

    爾時但有一食愛未有欲愛故。

    稱為一愛。

    所言取者。

    煩惱重四方馳求故稱為取(雲雲)(已上釋受支畢)然本經說受文雲。

    染習一愛故。

    論疏合經也。

    法花疏文為顯愛支具有餘愛故。

    引引說受有一愛文。

    非即此·文說愛也。

    古人雲。

    引經論文有異。

    或引有故字者必是證文也。

    若無故之字者或為顯異義引來而對耳。

    今文不雲故涅槃雲。

    直雲涅槃經雲。

    故知非必為證據也。

    言愛支者。

    疏雲。

    愛以染着為義。

    然三受通為愛作緣。

    為苦受所逼故。

    貪求于樂(雲雲)(四禅以上不苦樂生愛也)又雲。

    愛支複有欲愛(雲雲)言取支者。

    疏雲。

    以助業取果故名為取○婆沙雲。

    初生愛愛增長名取○成實者雲。

    貪使為愛。

    餘九使名取。

    此文雲。

    四取者五陰品已釋。

    婆沙雲。

    雲何名取。

    以貪境故。

    四方追求故名為取。

    此即以四方追求名為四取(文)取有二義。

    一取果名取。

    二追求取境名為取。

    此文雲四取者。

    此中論文也。

    五陰品已釋者。

    五陰品論疏俱無此言。

    此言在六情品末近五陰始也。

    四方追求名四取者。

    此四取者即欲取等四如疏明。

    故知以數為名名為四取。

    言四方者。

    但是釋取義。

    非釋四也。

    言有支者。

    疏雲。

    能有來果名之為有。

    又能令後世三有相續故名為有。

    即從果立名。

    婆沙雲。

    追求之時起于三業。

    是名為有(文)言生支者。

    疏雲。

    數人以生起為義。

    故雲世中起故生。

    成實是本無今有義數人又雲。

    生是生相。

    從相得名(文)言老死者。

    疏雲。

    衰耄為老。

    終盡為死。

    數人雲。

    老死是異滅兩相。

    從相立名(文)又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