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道聲令一切聞。
故知。
退大人正取回心已後名也。
此若通論。
通諸大人也。
廣略雖異大旨是同。
問。
本乘聲聞若許後時回小入大者何名決定耶。
答。
現在無大機故雲決定也。
緣略上雲末○故法花論有二種聲聞。
有大機者。
謂退大取小人。
無大機者。
是決定聲聞。
問。
此二人同生淨土。
有何異耶。
答。
悟有早晚。
根有利鈍。
問。
住羅漢幾時而悟。
答。
楞伽雲。
至無量億劫。
耽小乘空三昧樂。
猶如醉人久久方醒(文)
五種緣覺義
法品疏雲。
問。
辟支有幾種。
答。
略有五種。
一本乘辟支。
謂百劫修行。
乃至極疾四世成道。
二者退菩提心辟支。
智度論雲。
菩薩若證四谛成辟支佛。
三聲聞辟支。
如初果人。
于第七生中。
若不值佛法成小辟支。
不及身子。
問。
此人為在家為出家。
答。
俱舍論雲。
往外道法中出家。
着木皮袈裟也。
又雲。
住山林中淨居天等施其法眼。
四者有犀角喻辟支。
獨自出世則大辟支也。
五者有部行辟支。
亦有部黨眷屬也。
問。
辟支亦有多人共出世不。
答。
經雲(報恩經三)五百辟支一時出世。
别有因緣略不具述諸義。
委曲如法花玄章已論之也(文)花玄五雲。
總說緣覺凡有四種。
一者本乘緣覺。
謂本發緣覺心後得緣覺果。
但此人有多經劫。
而釋論及餘論略舉有二。
一極遲百劫。
百劫者。
此是大辟支。
俱舍論釋犀角喻百劫也。
二極速四世。
中間則多小不定。
此二種人。
成緣覺果決定不值佛故。
花嚴雲。
菩薩從兜率天下放光照之。
若覺知者。
則舍壽入無餘。
不覺知者。
從置他方無佛世界。
大經譬之彗星義亦如是。
中論雲。
若佛不出世佛法已滅盡。
諸辟支佛智。
從于遠離生○問。
大小緣覺未得果時。
見佛以不如四世得果。
自三世已來得值佛不。
乃至百劫未滿亦作是問。
答。
或值佛或不值佛。
此無定也。
二者非本乘緣覺。
其人本是聲聞。
于佛法中證得初果。
初果人但十四生滿值佛。
則成羅漢不值佛成辟支。
如此之人。
或有值佛義。
以其成辟支竟而佛便出世故。
有值佛義也。
問。
花嚴雲放光照之令滅及移他方。
雲何得值佛耶。
答。
此人本願見佛與前人異故不例也。
問。
但初果不值佛成緣覺。
二果三果不值佛亦成緣覺耶。
答。
俱舍論雲。
二果不值佛法亦成緣覺耶。
而不出三果文。
但得那含竟值佛成羅漢。
脫不值佛前有成緣覺義。
但此義既小故。
經論不出之耳○三者俱舍論複有部行緣覺。
其人自有徒衆部傥。
如佛有弟子眷屬故名部行。
此人行行不必具滿百劫。
亦可六十劫。
如身子時節故也。
問。
此人值佛不。
答。
亦不值佛也。
四者變化緣覺。
以衆生應見此人在佛世而悟故。
佛世有之也。
問。
迦葉是何等根性耶。
答。
此是本乘緣覺人。
非七生須陀洹人也。
問。
本乘緣覺。
有無量人。
始自四世終訖百劫是何人耶。
答。
迦葉智劣。
身子則應是六十劫已下人也(已上)涅槃疏十二雲。
問。
迦葉既是大辟支佛根性。
何得不及身子。
解雲。
或可百劫行行未滿不值佛。
更行行時滿百劫成大辟支佛也(文)仁王疏上雲。
初大仙緣覺者。
昔因中作國王。
将諸彩女入園遊戲竟。
暫時睡息。
未睡之間。
樹木精妙色葉蓊郁。
忽爾彩女毀壞王即思惟。
我不久亦當如此以外況内。
即成大辟支佛故。
名大仙緣覺。
二佛去世後。
閑居靜室。
結跏趺坐。
獨悟思惟。
忽然成道。
名獨覺辟支。
三有七生須陀洹。
藉前解脫分善根。
人天七上生。
更不受第八生。
即成少辟支佛。
三種辟支佛中。
前者最大。
從因緣以得道故名大仙緣覺(文)統略下雲(普門品)釋辟支有八人八實行八方便。
八實行者。
謂小大一雙。
七生人是鈍根。
但約聞教即成鈍根羅漢。
自悟成鈍根辟支。
極利取百劫人。
次于本乘辟支。
後有利鈍一雙。
極鈍四世。
極利百劫。
次獨覺及部行一雙有。
從衆名。
部行緣覺無眷屬。
獨靜山林名獨覺。
次菩薩辟支本乘辟支。
智度論雲。
菩薩不值佛法。
退證四谛成辟支。
此可通利鈍應為八人可知(文)料簡之者。
仁王疏列三種辟支。
一大仙緣覺。
二獨覺辟支。
三少辟支佛。
花玄第五列四種緣覺。
一本乘緣覺。
極遲百劫。
極速四世。
二非本乘緣覺。
本是聲聞前三果人。
三部行緣覺。
不必具滿百劫。
亦不值佛。
四變化緣覺。
中論疏列五種。
一本乘。
謂百劫乃至四世。
二退菩提心辟支。
三聲聞辟支。
七生人。
四犀角喻辟支。
則大辟支也。
五部行辟支。
統略列八種辟支。
實行八人即四雙也。
初小大一雙即鈍利。
鈍是七生人。
利是百劫人。
次本乘辟支。
後有利鈍。
謂四世百劫。
次獨覺與部行。
次退心與本乘。
實行如此。
應化亦爾。
總開有十六辟支佛也。
問。
三種四種五種八種等緣覺體義寬狹如何。
彼此如何相攝耶。
答。
諸文皆泛論辟支故。
名雖多少其義并盡。
然且據文。
花玄四種。
統略八種。
通實行應化故寬。
論疏及仁王疏。
不列應化故體應少。
或可雲。
雖不舉應化名。
準統略文。
三種五種并通權實。
又三種四種不舉退大。
而仁王三種。
及花玄第三攝之故。
雖不别标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