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教抄卷第七

首頁
    答。

    此是一往二類之中。

    簡大屬小。

    非盡理義也。

    又約多分爾故。

    若細論之。

    雖非七生須陀洹人。

    亦有大辟支有多衆者。

    亦有本乘鈍根部行者也。

    法花玄第五引俱舍雲。

    二果不值佛法。

    亦成緣覺者(考舊俱舍。

    未得之) 又雲。

    但得那含竟值佛成羅漢。

    脫不值佛亦有成緣覺。

    但此義既少。

    故經論不出之者。

    一義于無佛世得那含已。

    花不值佛得無學果便成辟支。

    前得第三果猶是聲聞人也。

    至無學果得獨覺名也。

    若爾七生須陀及斯陀果向無學時。

    是經那含何雲此義既少耶。

    一義雲。

    有人于佛法中得第三果已即值無佛法時成辟支也。

    如得戒人值佛法滅而不舍戒。

    準此故知。

    得第三果已。

    即于現身值法滅也。

    此義實少也。

     問。

    辟支能令人得暖法等及四果辟支耶。

     答。

    統略下雲。

    問曰。

    辟支不能令人得暖法及四果。

    能令人成辟支不。

    答曰。

    能也如五百仙人。

    初人成辟支竟。

    教餘四百九十九人。

    并成辟支。

    所以者何。

    聖人應在無佛世根熟故。

    能令成辟支。

    既無佛法無後聖教。

    及根鈍故。

    不能令人成聲聞也(文)花玄五雲。

    問。

    大辟支根既利。

    何故說法不能令人得暖法乃至聖果耶。

    答。

    辟支出無佛世時。

    此是正法已盡。

    乃至亦無末法此時衆生。

    根鈍故無得暖法義非辟支佛不能令其得道。

    辟支能化必利。

    而所化必鈍。

    聲聞能化所化則通也(文)化城喻品疏雲。

    緣覺多為人現道。

    假令說法唯說一偈。

    又雲緣覺出無佛世。

    衆生薄福鈍根雖聞說法。

    而不能深悟。

    亦不堪多說(雲雲)大乘義章雲。

    緣覺出世無九部經。

    無教可依故不能說(雲雲)此與統略無後聖教之釋同也。

    涅槃疏十二雲。

    依大論雲。

    緣覺之人若說教者。

    亦能說一偈兩偈而不能多說也。

    而與此文不相違者。

    此中雲不能廣說故名不說。

    大論取小說故有所說也(文)花玄等雲。

    不能令人得暖法等者。

    依涅槃說也。

    問。

    泰法師俱舍疏引正理雲。

    雖有此理(非無慈悲等也)而今測量。

    彼知。

    爾時有情根欲入見谛等。

    不藉他教故不說法。

    以調伏他除此。

    所餘攝有情事。

    無勞設教現通即成。

    又諸獨覺阙力無畏(等文)統略釋雲。

    緣覺教餘人令成辟支者相違如何會耶。

    答。

    統略雲聖人根熟故等者。

    契正理論有情根欲入見谛等也。

    然言能者據一偈及現通耳。

    正理約不劬勞多說教也。

    然攝餘有情雲無勞設教現通即成者。

    應雲終日現通少設勤勞故别說也。

    然正理說。

    據凡夫入見道說也。

    統略約聖人進成無學論之。

    實義應通欤。

    問。

    統略雲。

    五百辟支一人先悟道。

    所餘聖因此得道者。

    何故本事經說山處總有五百苦行外仙。

    諸仙見一猕猴威儀得獨覺耶(俱舍引之)七生須陀不執苦行非外仙故也。

    答。

    雖不執之。

    同其相故。

    且名外仙實是聖人。

    又所說事同異可尋。

    仙光中論疏記雲(法品處)經雲。

    五百辟支等者。

    報恩經第三卷雲。

    佛言。

    過去鹿母夫人。

    生五百子自悟無常。

    出家成辟支佛。

    乃至廣說(已上)婆沙雲(四十六)伊師迦山五百仙人。

    本是聲聞也。

    問。

    論疏所引退心證文之正文如何。

    答。

    智論第四十一雲。

    複次是補處菩薩。

    離欲來久具足佛法以方便力随補處法生兜率天。

    未證四谛者。

    故留不證。

    若取證者成辟支佛(文)問。

    若取證者者是假設語耳。

    何為退心證耶。

    答。

    故留不證者明不退相。

    若取證者者明退人也。

    問。

    緣覺之人發心得道由教力耶。

    答。

    發心由教故。

    法花雲。

    從佛世尊聞法信受。

    未獨善寂名辟支佛乘(雲雲)得道離教故。

    法花雲。

    求自然惠也。

    論疏等雲無佛世時出也。

    中論法品頌雲。

    若佛不出世佛法已滅盡。

    諸辟支佛智從于遠離生。

    長行雲。

    若佛不出世無有佛法時。

    辟支佛因遠離生智。

    若佛度衆生已入無餘涅槃。

    遺法滅盡。

    先世若有應得道者。

    少觀厭離因緣獨入山林。

    遠離愦鬧得道名為辟支佛(文)論疏解雲。

    問。

    其人何故不值佛也。

    答。

    其恥聲聞從師憚。

    佛道長遠二盈之間。

    故出無佛世(文)嘉祥諸文正用此說故。

    以大迦葉斥為聲聞。

    于緣覺類不列之也。

    迦葉由聞法成無學果故也。

    然細尋之。

    緣覺亦由教也。

    故寶窟釋求緣覺者授緣覺乘雲。

    亦有二種授義。

    一者諸佛菩薩以神通力起風動樹回而葉落令其思量故雲授與。

    二者以人為緣。

    如猕猴教仙人坐禅遂得緣覺。

    亦是授義(文)統略雲。

    辟支○能令人成辟支不。

    答曰。

    能也。

    如五百仙人。

    初人成辟支竟。

    教餘四百九十九人并成辟支(雲雲)又涅槃疏雲。

    能說一偈兩偈(雲雲)問。

    初人成辟支者由猕猴教欤。

    答。

    初人由猕猴。

    其餘仙人由初人得悟。

    又一義雲。

    初人者是猕猴于餘處所見也。

    餘仙皆由見猕猴故。

    推功歸本雲初人教也(俱舍疏引本事經可見之)問。

    華嚴經說。

    菩薩下生時放光。

    有辟支佛覺知取滅。

    若不覺知移他方者。

    麟喻部行中是何耶。

    答。

    應言部行也。

    花玄四種第一本乘中略有二。

    一百劫大辟支犀角喻也。

    二極遲四世。

    中間多少不定。

    即文雲。

    此二種人。

    成緣覺果決定不值佛故。

    華嚴雲。

    菩薩從兜率天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