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放光照之(等文具如之)準此文知。
是本乘部行也。
仙光疏記雲。
彼經第四十三卷末菩薩摩诃薩。
臨命終時。
于右掌中出大光明名淨境界。
悉能嚴淨。
三千世界若有無漏諸辟支佛覺斯光者。
即舍我命。
若不覺者。
光明力故。
從置他方餘世界中(雲雲)是本乘故不值佛。
部行故有多人。
一義雲。
通部行麟喻。
其中一人是麟喻。
餘皆部行(如身子不并出人也。
而與餘劣者并矣)問。
小乘意忍法位有三乘相作義耶。
答。
無相作義也。
花玄五雲。
問。
小乘義忍法已前猶有退。
三乘根性未定。
有三乘相作義。
忍法已去。
則三根已定無相作義。
迦葉今住何位而值佛耶。
答。
今須進退論之。
若大辟支佛與佛齊。
佛入道有二說。
一雲。
從暖法已去入觀至盡無生方出。
辟支亦爾。
二釋雲。
佛從不淨觀去至盡無生方出。
大辟支亦然。
迦葉是大辟支。
應勝身子而不及身子。
故知。
非大辟支○後勝七生滿人。
則是中根辟支。
可得住暖頂二善根。
不值佛而成緣覺也。
問。
緣覺住二善根成聲聞。
為退根性為不退根性耶。
答。
暖頂既退堕惡道。
何故不得退根性耶。
俱舍論雲。
緣覺住二善根時。
但聞佛教依教得道轉名聲聞耳。
實非退中根作下根也。
今謂可具二人。
一者退中根作下根故。
緣覺成聲聞。
二者迦葉之流。
不值佛則成緣覺。
值佛則事佛為師。
已為弟子故名聲聞耳。
根性如故○複有不轉根義如七生人。
不值佛成緣覺。
實非進根義。
迦葉緣覺成聲聞。
豈有退根義耶(文)問。
俱舍雲。
轉聲聞種性二成佛三餘(雲雲)(新俱舍)聲聞忍位不成佛者。
于惡趣得非擇滅故。
菩薩為利衆生往惡趣故也。
故聲聞忍位許轉趣辟支。
今何故雲無相作耶。
答。
佛性論明有部義雲。
忍位已上得自乘性也。
今依此等說。
非必問俱舍也。
又一義雲。
俱舍雲。
忍位趣獨覺乘者。
但改願改行名轉耳。
實不轉根故不相違。
問。
聲聞緣覺相對有同異義耶。
答。
有之。
謂七同義十一異義也(依化城品疏。
又花玄八有六因十異。
與此有開合廣略殊)問。
七種同義者何。
答。
一斷惑同。
謂同斷見思二惑。
二出義同。
同出三界。
三智同。
小乘說同得盡無生智(依大品同得一切智)四涅槃同。
同得有餘無餘二涅槃。
五見同。
同見四谛理。
六知同。
同知去來八萬劫事。
七小乘同。
同為一小乘。
問。
十一種異者何。
答。
法花疏雲(化城品)異義乃多。
略明十一種異。
一者根有利鈍異。
二者修因長短異。
聲聞極疾三世。
極遲六十劫。
緣覺極疾四世。
極遲百劫。
三者時異。
聲聞與佛同世。
緣覺與佛異世。
四者有悲無悲異。
如智度論。
三獸被圍。
聲聞如鹿但免自身。
是故無悲。
緣覺如羊雖得出國。
回顧念子即有少悲。
五者福德厚薄異。
緣覺身必有相好。
但或具足不具足。
聲聞身。
或有相好或無相好。
六者有印字無印字異。
豫覺手中。
有十二因緣印字。
聲聞手中。
無四谛字。
七者現通說法異。
聲聞多為人說法。
緣覺多為人現通。
假令說法唯說一偈。
八者利益淺深異。
聲聞說法。
能令人得七聖七賢。
緣覺說法。
不能令人得暖法頂法乃至羅漢○九者境界異。
聲聞天眼。
依智度論及雜心。
以二千世界為境界。
緣覺天眼。
以三千世界為境界。
十者出處異。
聲聞出于人世。
緣覺隐處山林。
十一者漸頓異。
聲聞漸得四果。
緣覺頓證一果也(文)問。
統略雲(化城品)說二涅槃○為二涅槃者。
同性經明緣覺有十地。
十地中有習氣。
薄地以利根故。
長斷習氣名中涅槃。
聲聞不斷名小涅槃(文)若爾可雲習氣斷不斷。
何故不明之耶。
答。
疏文雲。
異義乃多。
略明十一(雲雲)譬喻品疏雲。
有人言。
具約智斷優劣。
聲聞但斷正使。
緣覺侵斷少習。
菩薩結習都盡。
今謂中乘斷習經論無文。
但取智有優劣譬三車不同耳(文)問。
既有同性經文說緣覺斷習。
何雲經論無文耶。
答。
如十地論五種相等。
正明二乘同異。
文不說中乘斷習。
适有别經。
其文不分明說其義也。
立十地名義猶難知也。
又諸經論多分不說也。
又破有人自不引文。
恣立義故雲無文也。
大師對此且立得滅同義也。
後時考文。
成異義。
然統略一部。
多改古義。
其意見上卷首也。
問。
緣覺果人在法花坐悟一乘耶。
答。
法品疏雲。
問。
辟支既不值師。
于何時中回小入大。
答。
法花玄義已具辨之。
今略論四句。
一者緣覺果人。
既不值佛。
于三界外聞法花經回三入一。
二者緣覺因人及聲聞三果。
于三界内聞法花經回小入大。
三者羅漢之人。
若值佛聞法花經界内入道。
若不值佛生三界外聞法花經方受一乘。
四者增上慢二乘。
保小拒大。
于界内外并不入一乘。
若依此文。
唯于界外聞經。
然實不爾也。
法花疏雲(授記品古疏新撰同)問。
授聲聞記。
與緣覺記。
雲何異。
答。
大開四句。
一者緣覺果人。
但在三界外聞法花經。
亦界外得記。
二者緣覺因人及聲聞因位。
并在界内聞經得記。
羅漢有二。
一者值佛界内聞經得記。
二不值佛如化城品中明。
佛滅度後羅漢。
生三界外聞經。
然後得記。
此四句大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