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教抄卷第九

首頁
     第二料簡者。

    一乘義雲。

    今所釋者。

    壽量品亦具明三身。

    法花論雲。

    王宮現生伽耶成佛名為化佛。

    久已成佛。

    乃至複倍上數故名為報佛。

    如實知見三界之相無有生死。

    若退若出明法身佛。

    但三身不同。

    若法花論明三身者。

    以佛性為法身。

    修行顯佛性為報身。

    化衆生義為化身。

    若攝大乘論所明。

    隐名如來藏。

    顯名為法身。

    則此二皆名法身。

    就應身中自開為二。

    化菩薩名報身。

    化二乘名化身。

    或雲。

    化地上名報身。

    化地前名化身。

    地論法花論。

    是菩提留支所出。

    攝大乘論是真谛三藏所翻。

    此三部皆天親之所述作。

    西明義有異者。

    或當譯人不體其意。

    今欲融會者(雲雲)(此與法花玄第九文全同耳)釋二說不同有二意。

    一雲。

    本義應一。

    而有異說者。

    是翻譯人之所緻耳。

    一雲。

    隻是開合不同。

    實義無異也。

    正明三身者。

    玄雲。

    依法花論。

    二身為自德化身為化他德。

    攝論法身為自德二身為化他德。

    若爾法身為自德化身為化他德應身亦自亦化他。

    故立三身亦可法身為體。

    報身為相化身為用。

    體相用故立三身也(文)應身亦自亦化者。

    合取二文為論耳。

    亦依二說合立報身義也。

    問。

    且就佛自德法報二身同異義如何。

    答。

    今依玄疏略明九同十異。

    言九同者。

    一本身同。

    二常住同。

    三周遍同。

    四究竟同。

    五利益同。

    六所住同。

    七功德同。

    八智慧同。

    九得時同。

    言本身同者。

    本迹二身中同是本身。

    亦是真應之中同真身也。

    常住同者。

    金光明疏雲。

    法身本有無生無滅。

    報佛與之相應亦無生滅(雲雲)隆海律師佛智常住記雲。

    文證甚多。

    且仁王雲。

    一轉妙覺常湛然(雲雲)又雲。

    □□若湛然清淨常住不變同真際等法性(雲雲)又引大佛頂經第四卷雲。

    大圓鏡智清淨圓滿。

    體性堅凝常住不壞(雲雲)又引涅槃第二雲。

    若言如來是有為者。

    即是妄語死入地獄○能知如來是常住法不變異法無為之法(雲雲)(法性常住誰言有為。

    故知。

    今明報身無為也)法花玄九雲。

    開本合迹。

    即是開常合無常(雲雲)壽量品疏雲。

    二報佛壽量有始無始○以行因滿初證佛果。

    是故有始。

    一證已後湛然不滅故無有終(雲雲)一乘義雲。

    别而為言。

    法應二身為常。

    化身無常。

    通而為言。

    三身俱常俱無常。

    以身以大悲為體故是常。

    法身有陰顯故義說無常。

    應身始起義是無常(文)三身俱常無常中。

    二身常義不待言故。

    且解化身常耳。

    以真德中大悲為化身體。

    以用從體名為常住。

    或以大悲為化身故是常住。

    以體從用名化身也。

    金光疏雲。

    化身如來以二佛為體。

    以衆生為緣。

    體緣無盡故。

    化身亦無盡○如七卷經中明。

    應化二身是相續常者。

    以菩薩業識所影項背光明三十二相等合名報佛。

    同與樂因相應故。

    好體論之。

    實是化身。

    故言念念相續常。

    若言與理相應之報是凝然常住(文)好體者正也。

    古詩雲造端體物(雲雲)問。

    報身是湛然常者。

    大論四十四雲。

    乃至十八不共法○以作法故是為有為法(雲雲)如何會耶。

    答。

    教迹義雲。

    對法身真如空邊故。

    報佛十力十八不共等是有法故言有為。

    非生滅有為(雲雲)一乘義雲。

    應身始起義是無常(具如上)大論具文雲。

    十八不共法雖為無為法。

    以作法故是為有為法(雲雲)雖兼明常無常義。

    而此中正明法報二身同是凝然常住也○言周遍同者。

    如雲毗盧舍那邊一切處者。

    是報身也。

    勸發品疏雲。

    一者法身遍一切處(雲雲)究竟同者。

    花玄九雲。

    妙窮法性則是法身(雲雲)又雲。

    經雲。

    陰名如來藏顯名法身。

    唯佛能見十地不睹(文)法花經雲。

    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文)言利益同者。

    一乘義雲。

    依法花論二身為自德(雲雲)所住同者。

    壽量品疏雲。

    一者法身栖實相之内(乃至)内與法身相應名曰應身。

    此猶屬法身。

    與法身同義(雲雲)(法身者能栖。

    所栖義說身土。

    應身亦義說。

    以能證為身。

    所證為土也)言功德同者。

    同有萬德故。

    法花論疏雲。

    性淨涅槃是法佛。

    菩提方便淨屬報佛也(雲雲)涅槃義雲。

    修成涅槃以萬德為體(乃至)若言萬德體故明性淨涅槃有萬德亦得(雲雲)寶窟下雲。

    不空如來藏者牒也。

    恒沙佛法體有不無故言不空(文)智惠同者。

    二身同是佛。

    佛是覺故。

    寶窟下雲。

    如來藏中恒沙佛法同一體義分○又就常等說為解脫。

    離常等外無别有一解脫自性法身。

    般若類亦同然(雲雲)(若論本有義邊為法身修因顯之為報佛耳)淨名玄四雲。

    若以佛性為實相。

    本自有之名為實惠。

    觀照修習始生名為方便。

    此非照有為方便。

    照空名為實。

    若權若實始有之義皆名方便。

    本有佛性覺照之義名為實也(雲雲)言得時同者。

    顯時法身與報身同故。

    法花論疏下雲。

    論為二種法身。

    一者隐時名法身○二者顯時名法身。

    即多寶也。

    問。

    若爾與報佛何異。

    答。

    體一義珠。

    假因義邊目之為報。

    衆法所依正法為身故名法身(文)一乘義雲。

    如攝大乘論所明合佛性及佛性顯皆名法身(雲雲)今取顯時法身望報身佛以明同也。

    九同略如此。

    所言十異者。

    一體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