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用為利他也。
此是無差别之差别義矣。
次以應化對法報二身以明同異者。
且有七同八異。
言七同者。
一佛義同。
三身雖别。
同是佛故。
皆覺照故。
二法身同。
涅槃疏雲(第十七)三種法身也。
三尊重同。
于三寶中同是佛寶。
三歸之中同歸依佛故。
***淨同。
同是果地清淨德故。
并以真如清淨法故。
一切煩惱習氣盡故。
五常義同。
一乘義雲。
通而為言。
三身俱常俱無常也。
六乘義同。
同是大乘故。
七功德同。
同具圓德故。
言八異者。
一本迹異。
本即是真身。
迹即是應也。
二自他異。
法花玄九雲。
又法花論二身為自德。
應身是化他也。
三常無常異。
一乘義雲。
别而為言。
法應二身為常。
化身無常(雲雲)應即報也。
四有色無色異。
法報無色相。
住真如土故。
應化居淨穢雲也。
五說不說異。
法報真身不說。
應化佛為他說法。
六粗妙異。
法報二身十地不睹應化佛身衆生得見。
七數量異。
本一迹多也。
八遍不遍異。
本身周遍。
迹身有量也。
第三論開合。
一乘義雲。
今欲融會者。
衆經及論。
或二身或三身或四身。
今總束為四句。
一合本迹。
如金光明經。
但辨一本迹也。
故雲佛具法身猶如虛空應物現形。
如水中月。
二開本開迹。
如此大論(法花玄第九雲。
如上凡夫論也)明有四佛。
開本為二身。
一法身二報身。
法身即佛性。
報身謂修因滿。
迹為二身。
化菩薩名舍那。
化二乘名釋迦也。
三開本合迹。
如地論法花論所明。
開本謂二身。
謂法性是法身。
佛性顯為報身。
四開迹合本。
如攝大乘論所明。
合佛性及佛性顯皆名法身。
開迹身為二。
化菩薩名舍那。
化二乘名釋迦。
此皆經論随義說之。
悉有不違(雲雲)法花玄第九雲。
法花壽量品可具二義。
壽命無量劫久修業所得。
此是報佛即名常樂法身也。
純化菩薩名為舍那者。
如化千世界微塵數菩薩無有凡夫二乘。
此可名舍那無常身也(雲雲)(以化三乘誰衆名釋迦個佛也)若準此文。
法花亦明舍那應身與攝論同。
統略舉攝論與金光明問相違而答雲。
經合本開迹者。
如如智即應身。
如如境即法身。
合此二種皆名法身。
故言合本而有應化兩用。
應身化菩薩。
化身化二乘故是開迹。
論開本合迹者。
以如如境為法身。
如如智為應身故開本也。
合迹者。
應身已外皆名化身(文)又法花論疏下雲。
攝論明應身與真如相應。
即是此論報身(文)(此文與統略相合欤。
文金光疏見合内外兩應為一也。
乃至統略意異耳)問。
若爾攝論三身難習。
統略明開本合迹。
一乘義等為開迹合本。
如此釋文處處相違。
雲何可會耶。
答。
攝論有二文。
一開本合迹也。
第十四雲。
法身是斷德。
應身是智德。
化身是恩德(文)十三雲。
一自性得是法身。
二人功德是應化兩身(文)若合本者。
法身亦可有人功得義然但雲自性得。
故知。
唯取本有佛性為法身。
取真如相應如如智為應身也。
又十三雲。
諸佛以真如法為法身(雲雲)十四雲。
論曰。
二如來常住(雲雲)又雲。
清淨真如是常住法。
諸佛以此為身○依此身有衆德故。
衆德亦常住(雲雲)此等是開本文也。
二者開迹合本也。
第十三雲。
唯有真如及真智獨存說名法身(文)又十三雲。
若離應身登地菩薩善根。
則不得成就故須應身。
若離化身下願衆生。
謂聲聞緣覺所有善根不得成就(雲雲)此是開迹合本雲文也。
統略依前文雲開本合迹。
一乘義依後文為開迹合本也。
問。
爾論有二意欤。
答(雲雲)且雲論但一意耳。
但文相兩方也。
至大師釋者。
處處作别釋欤。
若依一乘義者。
攝論但是開迹合本說也。
若會前文者。
可雲法身中智德。
屬法性隐而不論。
以相微細。
離衆相故。
如是三德皆隐顯論而應身實是因德攝也。
次言以法身為自性得者。
以真如為本。
其如如智即一體不二故。
總言自性得。
理實細論可通人功得也。
以真如為法身亦爾。
次言二如來常住者。
十地菩薩見真如故。
分顯常故。
且言為常。
若約能見心判。
猶是生滅身也(已上一意)若依統略。
攝論但是開本合迹。
還以前文為證而會後所引文者。
唯有真如及真智獨存名法身者。
正可雲以真如為法身。
其真智是應身也。
而言真智存名法身者。
欲顯顯時法身故。
并舉真智以成真如為法身義也。
次若離應身登地菩薩善根則不得成就者統略意許十地菩薩見内應身故。
亦屬真身。
然以外應屬化身也。
故雲地中菩薩善根亦因化身成就(雲雲)此則對□地菩薩以三十心名地中也(謂登此為上地。
前為中耳。
又一意)問。
攝論十五雲。
釋曰。
如來自圓德及利益諸菩薩。
此二事與如來恒不相離。
此二事即是應身。
故應常住(文)今見此文。
應身總合自利利他。
即合内應外應立一應身也。
故可雲應身通本迹也。
答。
此文亦可二意消之。
若以開本合迹義雲之者。
此唯說内應身耳。
十地菩薩見内應身故。
具利益諸菩薩事也。
故雲。
與如來相應。
即與法身如來相應。
亦言常住也。
若依開迹合本義者。
是外應身。
而菩薩分見真如故。
即望如來有自利義而屬舍那身故。
猶是生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