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教抄卷第九

首頁
    故諸行皆成。

    但略說一信也。

    四住持佛。

    随順世間不斷絕故。

    五涅槃佛。

    取滅度故。

    六法界佛。

    于一切處無不現故。

    七心佛。

    善安住故。

    八三昧佛。

    成就無量功德無所著故。

    九性佛。

    善決定故。

    十如意佛。

    以普覆故也(文)略意有真應義明二種身也。

    金光疏雲。

    三身佛果。

    三而恒一。

    一而恒三。

    然則非一非三。

    不可以智知相不可言論(文) 三佛說法義 法報化三身。

    俱說俱不說。

    此是無差别門也。

    若據差别門者。

    法報二佛一往不說。

    唯應化說耳。

    觀經疏雲。

    胡雲般遮。

    此雲說。

    說是吐教敵理名之為說。

    略論佛義凡有三種。

    一正法佛。

    二修成佛。

    三應化佛。

    故七卷金光明經雲。

    三身謂法身報身應身。

    般若論雲。

    法佛報佛化佛。

    然三佛差别無差别。

    有說不說。

    若論法佛本無相。

    何說不說。

    修成佛無聲亦無說義。

    應化不真複無說法。

    而複得言三佛說法。

    不聲聲是法佛說。

    何者不聲即是法佛。

    豈有音聲之外别有法佛。

    故音聲即不音聲。

    不音聲即音聲故法佛說。

    修成佛者應化色聲是修成佛用故雲說。

    化佛者化是音聲。

    今诠辨之用故雲化佛說開避無差别。

    若别論之。

    法修二佛一往不說。

    何者二佛非色聲之相故雲不說。

    問。

    他雲報佛為地上說法。

    化佛為地前菩薩說法。

    何雲報佛是非修成耶。

    而今雲修成佛不說何耶。

    答。

    有二解。

    一雲。

    報佛是修成佛。

    為他說法。

    二雲。

    為地上說法之報佛。

    然應化為報。

    非修成妙覺之報。

    此是化之細耳。

    化佛說者。

    化是随緣之迹故。

    察緣吐教名為說(文)法花玄九雲法身唯佛能見故不說法也。

    又法身名相斯絕。

    豈有音聲說法。

    說法之事皆是應身(文)問。

    智論盛說法身佛說法。

    故第三十卷雲。

    佛有二種。

    一者真身。

    二者化身。

    衆生見佛真身。

    無願不滿。

    佛真身者滿虛空光明遍照十方。

    說法音聲亦遍十方無量恒河沙等世界。

    滿中大衆皆共聽法說法不息。

    一時之頃各随所聞而得悟○如是法性身佛有所說法除十住菩薩。

    三乘之人皆不能聽。

    唯有十住菩薩不可思議方便智力悉能聽受。

    衆生其有見法身佛。

    無有三毒(雲雲)又第九雲。

    是法性身滿十方虛空無量無邊。

    色像端政相好莊嚴。

    無量光明無量音聲聽法衆亦滿虛空(此衆亦是法性身。

    非生死人。

    生死人不見)常出種種身種種名号種種生處種種方便度衆生(文)九十三同之約所化雲。

    國中衆生皆是近佛道者(雲雲)論文明說。

    今如何言不說法耶。

    答。

    法花玄雲。

    釋論明法身者。

    望花台舍那丈六。

    釋迦為法身耳。

    若望究竟法身猶屬迹身。

    何以知然。

    經雲。

    隐名如來藏顯名法身。

    唯佛能見。

    十地不睹。

    釋論所明猶化菩薩即菩薩見之。

    故知。

    屬應身也(雲雲)略述五雲。

    望花台等者。

    謂望釋迦而以舍那為法身耳(雲雲)法花玄又雲。

    問。

    直就佛法性身中自得論真應不耶。

    答。

    得也。

    妙究法性則是法身。

    若隐法性身。

    菩薩所見。

    如前引釋論。

    法身佛者此是法性身中應身也(文)問。

    屬應身者。

    真應二身中應身欤。

    法性身中之應身欤。

     答。

    二義何失。

    問。

    二俱有過。

    若真應之應者。

    後文雲。

    法性身中自論真應。

    釋論法身是法性身中應身。

    若自是法性身中應者。

    上文雲。

    是花台舍那(雲雲)豈非三身中之應身耶。

    答。

    此義難解。

    然今案雲。

    花台舍那義有兩兼。

    若據菩薩無常心所見者。

    是無常佛是隐法性身故。

    本迹之中是迹身。

    若約十地菩薩證真如者。

    望其所證分顯真如故。

    乃是法性身亦是常住也。

    據此義邊非迹身攝。

    直是法性身中之應迹也。

    故知。

    上文雲猶屬迹身者。

    實義難是法性身佛從其菩薩生滅心見。

    猶屬迹身為無常佛也。

    問。

    法花論疏雲○天親論釋三平等中。

    明多寶佛身是法身○又八義中第三義多寶如來身一體攝一切諸佛法身。

    故知即是法身(雲雲)(總有四意第二義雲表法身餘如文也)多寶如來人天所見。

    證說法花。

    故知。

    法身有說法也。

    答。

    準大智論。

    法性身佛。

    此是法身之應身耳。

    亦是迹中之法身也。

    又聞中大義章雲。

    或有菩薩功德純厚信力彌固。

    所見之身過于丈六。

    随所愛色而得實相。

    如密迹經說。

    得無生忍阿惟越緻菩薩所見佛身。

    無量無邊。

    世間端正第一無比(雲雲)此非究竟法身。

    但以信力所見耳。

    此以證未極故。

    望究竟位與信力名也。

     問。

    内應身佛為有說法耶。

    答。

    法花玄既雲。

    說法之事皆是迹身(雲雲)故且可雲報身亦不說法也。

    問。

    智論三十三雲。

    法性生身佛眷屬者。

    如法花經從地湧出菩薩等(雲雲)成佛已來教化是等衆法菩薩。

    受持彼佛所說經。

    故知。

    報佛為他說法也。

    教迹義雲法性生身是報佛故耶。

    答。

    此法性生身即上所引大經諸文法性身也。

    彼但略言法性身耳。

    正所引法性生身俱說二身。

    文勢同也。

    又觀經疏雲。

    有二解。

    一雲。

    報佛是修成佛。

    為他說法。

    二雲。

    為地上說法之報佛。

    然應化為報此是化之細耳(文)初釋意。

    内應身佛為十地菩薩說法。

    準法花玄。

    法性身中自論真應。

    亦可雲内應身中自有真應。

    此是報身中之應身耳。

    後釋意雲。

    此以外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