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卷有十三科
涅槃略标義。
三點義。
四德義。
八倒義。
四魔義。
八苦義。
三界義。
四生義。
四有義。
六道義。
七識住義。
二十五有義。
四十居止處義。
涅槃義(略标)
玄涅槃義雲。
涅槃者。
蓋是安心之本宅。
凡聖所同歸(文)又雲。
今以中道正法為涅槃體。
涅槃有二種。
性淨涅槃。
方便涅槃○(二名本有始有正法修成)今明性淨涅槃。
是如來藏本有佛性顯為法身。
亦名涅槃。
方便淨涅槃。
是萬德上無累稱為滅度故。
二涅槃各别。
然窮論隻是正法中道為體(文)
又雲。
修成涅槃以萬德為體(文)又雲。
性淨涅槃為有萬德不。
答。
有二釋。
一雲有萬德。
今明無萬德。
但以平等一味為正法涅槃若言萬德體故。
明性淨涅槃有萬德。
亦得(文)玄教迹義雲。
若依攝論。
大乘無餘涅槃有二種。
一者分段因果盡名有餘。
變易因果盡名無餘涅槃二者報應二佛名有餘涅槃。
法身名無餘涅槃也。
又金剛般若經中。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者。
是彌勒釋雲。
大乘第一無餘涅槃也(文)(窟雲。
小乘因已有餘果盡無餘也)問。
愚法二乘有醉入無餘義乎。
答。
三乘位數上卷雲(法常記日本貞觀八年寫本)攝論師雲。
醉入無餘匡無量劫故。
楞伽雲。
得諸三昧身無量劫不覺譬如诳醉人消醉而自起。
三論師雲。
無有醉無餘義故。
智論雲。
賤笑小乘故。
說醉無餘。
其實無有。
法花亦雲。
若遇餘佛便得決了。
諸法無行經雲。
阿羅漢在最後死陰中。
見未來生餘。
而發退心。
如是經論推尋。
二乘報盡時必生變易淨土(雲雲)(取意略抄具可見文)
三點義
三點者。
謂佛果德從喻為名。
涅槃疏第三雲。
三點則譬三德。
法身波若解脫也○若是伊字三點。
此是别為成一伊字。
伊即是總。
涅槃三德則是别。
三德成涅槃。
涅槃即是總(文)又雲。
此中有兩譬○伊字譬者。
外國伊字猶如此。
間草下字亦為如餘腳也。
此譬正取其圓正義。
雲若是摩醯首羅面上三目者。
彼一目在額上。
兩目在兩頰。
河西雲。
所以取此三目喻者。
有二義。
一者常。
二者自在。
此之兩譬并譬涅槃三德(文)○槍楚庚反。
升類草也。
下字者。
作下也。
圓正者。
同疏雲。
三點若并則不成者。
此明三點并安。
即橫安不圓故。
非伊字○縱亦不成。
縱即豎論此。
就勝劣。
勝者在上。
劣者在下。
故是縱安○如摩醯首羅三目下釋。
是正是圓足(雲雲)(今見文相。
以三點喻三德。
以三目喻三德。
故是轉釋也。
而意以兩譬俱喻三德也)同卷又雲。
今日圓伊涅槃(雲雲)
次明說三德所因者。
涅槃義雲。
諸師同釋。
涅槃備于三德。
謂法身般若解脫。
所以三德為涅槃者。
略有四義。
生死與涅槃相對。
生死有三障望煩惱。
業苦對報障。
故名法身。
對業障故辨解脫。
對煩惱障說于波若。
二者欲歎顯如來三業自在。
有法身故身業自在。
具波若故口業自在。
有解脫故意業自在。
三者無境不照名為波若。
無感不應名法身。
無累不盡稱解脫。
故三德為宗。
四者為對二乘三德不圓。
有身智時解脫不足解脫。
亦圓則無身智。
故名如來三德圓備(文)又涅槃經四相品疏。
及法花方便品。
文相或異。
四義大同。
讀文自可知之。
四相品疏雲。
未見有好解者。
他答雲。
此是略舉。
今明。
數意。
一對生死三障辨涅槃三德。
以法身對報障。
以波若對煩惱障。
以解脫對業障。
二者雖有萬德。
以三德收盡。
此之三德即是三業。
三業即是三密。
法身即是身業身密。
波若即口業口密。
解脫即是意業意密(四相品所明)三者無感不應故名法身。
無境不照故名波若。
無累不盡故名解脫。
此三即是智斷得。
離具足故不須。
更廣辨也。
四者為對凡夫之人有好身好智慧能不作惡。
此三事具者為好人。
今對此故。
又明對昔三德不具。
昔日有法身波若之時解脫未足。
有解時則無法身般若。
互不滿足。
所以今辨三德具足少略。
法花方便品疏雲。
大明佛性凡有三種。
一法身。
二者波若。
三者解脫。
以正法為身故曰法身。
無境不照名為波若。
無累不盡故稱解脫。
所以佛德但明三者。
法身波若無德不圓。
解脫一門無累不盡。
但德無不圓。
後開為二。
一者法身。
二者智慧。
如世間人有身有智。
又法身為體。
智慧為用。
又内智無不照為波若解。
感無不應切由法身也。
又為對生死。
但有于三以對生死報障故說法身。
對生死業障故說解脫。
對煩惱障明于波若。
又總十二因緣不出三道。
謂苦道業道及煩惱道。
如來登中道第一義山頂。
與無明父母别故。
永免三道。
具于三德。
又對二乘三德未圓。
明如來三德圓。
又有法身明如來身業。
有于波若辨如來口業。
辨于解脫。
顯如來意業如四相品說。
今此經亦具明三德。
所以稱妙(文)涅槃經四相疏雲。
廣開三密三德具足(雲雲)大論第九卷引蜜迹金剛經。
明佛有三密。
三密即身口意也。
次明同異義。
四相品疏雲。
此中三點異上三點。
上以法身為第二點。
今以涅槃為第二點。
治城素法師解雲。
此字誤。
應是法身字。
書誤作涅槃字也。
招提解雲。
此非誤也。
然三點中有體有用。
法身當體。
波若解脫為用。
法身當體故獨受涅槃名。
然是涅槃為一點也。
今問。
三點為伊字。
何體何用。
今明總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