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教抄卷第十四

首頁
    。

    二謂根緣次也。

    義次者。

    必須前後相生始終次第也。

    根緣者。

    有病即除。

    有緣便說。

    不必須前後相生也(文) 三藏義 法花安樂行品疏雲。

    所言三藏者。

    凡有二種。

    一者小乘三藏。

    二大乘三藏。

    如攝大乘論說。

    三者大小合論三藏。

    謂聲聞藏緣覺藏菩薩藏。

    有人言。

    花嚴等為大乘惠藏。

    決定毗尼為大乘毗尼藏。

    地持論等為大乘阿毗昙藏。

    今謂。

    大乘經中自應有三藏不應别論。

    今言小乘三藏者。

    欲簡餘二種三藏也(文) 新撰論同之。

    準此釋文法花雲。

    樂不親近三藏學者。

    智論雲。

    迦葉結集三藏者。

    且舉小乘三藏耳。

    非雲大乘比三藏也。

    然三論玄以此經論二文。

    證成實論釋三藏。

    故是小乘者。

    大乘雖有三藏。

    而不得總名也。

    言大乘三藏如攝大乘論說者。

    梁攝論第一雲。

    攝大乘論即是阿毗達磨教。

    及大乘修多羅(無著本也)天親釋雲○若離阿毗達磨名。

    則不知此論是聖教。

    為此義故(此舉所釋顯論是聖教也應并舉修多羅。

    而略舉一耳)又為顯經名。

    譬如十地經(文)(此顯聖教中。

    據别釋之阿毗達磨。

    是則經故)攝大乘論此文且舉大乘二藏。

    律則準知。

    但此中應正為證阿毗昙耳。

    故破。

    有人以地持論為阿毗昙雲。

    大乘經中自有三藏。

    不應列論。

    故知引攝論證大乘經中有阿毗昙耳(更檢之)花嚴等為惠藏者。

    正應是定以是修多羅故。

    言惠者。

    既有人釋。

    不須劬勞。

    又此以戒惠二法判。

    非約戒定惠三學分之。

    戒是身儀。

    惠即心解也。

    即身心二法。

    又是解行二門耳。

    故以經律配之。

    論但解釋前二教也。

    故以地持為阿毗昙。

    目錄之家入律藏也。

    雖解釋惠及戒。

    且取解律為律藏耳。

    今取前二法。

    上解釋決釋故為毗昙也。

    新撰疏文同前也。

     次明諸經七例。

    義疏一首之部類不同。

    略為七例。

    一者一會之經用為一部。

    如十地等經。

    二者多會法為一部。

    如花嚴之類。

    三者入□初分用為一部。

    如六喻泥洹。

    四者具足二分以為一部。

    如大涅槃。

    五者略本以為一部。

    如小品經等。

    六者廣本以為一部。

    如大品之流。

    七者一品以為一部。

    如觀世音之例。

    今此法花于七種中。

    是具足本。

    若依梵文。

    應是略說有六千偈(文)問。

    前六是三雙也。

    第七一品為一部。

    何不論多品為一部之相對耶。

    答。

    多品之經随應前六之所攝也。

    問。

    若等但應有一雙。

    何更有餘義耶。

    以一會多會雲攝盡故耶。

     答。

    其理是通。

    更不妨之。

    然于一會多會之上更為顯差别。

    故亦開二分略廣等也。

    而不明一品之對多品經者。

    今案。

    對不成故。

    謂取多品之中一品為一部。

    如觀音例。

    又自本無品。

    如勝鬘經金剛般若等。

    不如前三對。

    故不明一雙。

    但明一品耳。

    共略廣等其取無定無分乖故。

    于一雙義攝盡耳。

    故上前六為三雙。

    第七無雙也(法花玄一引釋論雲。

    法花無量無邊如大海水文) ○次明結集。

    中論雲。

    如來二月十五日入涅槃。

    諸聖第子四月十五日于王舍城祇阇崛山中結集三藏(雲雲)(此明小乘耳)大品疏十雲。

    問。

    付屬阿難三藏。

    三藏在崛山。

    與迦葉結集。

    付阿難。

    般若何處集耶。

    答。

    文殊明阿難。

    結集未知何處。

    一雲。

    還在崛山。

    二雲。

    是鐵圍山邊也(文)大論侃疏釋第一帙雲。

    準下文于鐵圍山結集(雲雲)(未詳之)金剛仙論雲。

    文殊結集。

    如來在此世界之内。

    不至他方世界。

    十方諸佛并皆雲集。

    說法亦名話經(雲雲)(□□疏釋可以此文尋之)道宣律師感應記雲。

    又付文殊大鐵圍山諸菩薩等住處九地有八萬人。

    當令略集付屬阿阇世寫我遺教(雲雲)(已上二文法苑珠林出之)中論玄雲。

    佛滅度後。

    迦葉以三藏付三師。

    以修多羅付阿難。

    以毗昙付富樓那。

    以律付優波離(雲雲)又雲。

    至二百年中○大衆部因摩诃提婆移度。

    住央崛多羅國。

    此國在王舍城北。

    此部将花嚴波若等大乘經。

    雜三藏中說之時。

    有信者。

    有不信者。

    故成二部。

    不信者唯言阿難等三師所誦三藏此則可信(雲雲)又雲。

    上座弟子但弘經。

    以經為正。

    律開遮不定。

    毗昙但釋經。

    或過本。

    或減本。

    故不正。

    弘之亦不棄舍二藏也。

    而薩婆多謂。

    毗昙最勝故偏弘之。

    從迦葉至崛多正弘經。

    從富樓那稍棄本弘末。

    故正弘毗昙至迦旃延。

    大興毗昙上座弟子部見其棄本弘末。

    四過宜令遺其改宗。

    遂守宗不改(雲雲)(而上座弟子部移經雪山遂得名)又雲。

    舍利弗釋佛九分毗昙名法相毗昙。

    羅□羅弘舍利弗毗昙(雲雲)又雲。

    如成實論等。

    通申三藏○馬鳴菩薩師名協比丘。

    造四阿含優婆提舍。

    别釋多羅藏。

    善見毗婆沙别釋毗尼藏智度論也(第百卷)八十部律。

    八十部毗婆沙釋之。

    善見律别釋師子國要用十八誦律。

    舍利弗别釋佛九分毗昙(雲雲)(協比丘亦非婆沙師□者三□□六百年間造毗婆沙也。

    而馬鳴三百五十年于其師協比丘者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