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乘法相研神章卷第五

首頁
    尋思耶。

    答。

    尋思如是若等四法假有實無。

    此雲四尋思也。

     問。

    四如實智者其意何耶。

    答。

    尋思若等如實遍七名四如實智。

     問。

    何名為若耶。

    答。

    能诠義故名之為名。

    有聲名句也。

     問。

    何名為義耶。

    答。

    名所诠義名之為義有境界等也。

     問。

    何名自性耶。

    答。

    自性有二。

    一名自性。

    二義自性。

     問。

    何名差别耶。

    答。

    于自性上所有長短方圓等也。

     問。

    何名為自德耶。

    答。

    诠義自性名名自性。

    差别亦爾。

    或能诠名有自性及差别等。

    尋而知之。

     問。

    今言自性及差别者□名自性及差别□。

    若義自性及差别耶。

    答。

    二俱是也。

     問。

    何故名義二别為觀。

    自性差别二合為觀耶。

    答。

    其唯與義二□異故。

    别尋思之。

    二之二相同而無異。

    故合尋思。

     問。

    何故唯暖耶。

    答。

    道火□故。

    名為暖也。

    意顯者。

    此位煩惱得明得定。

    依此定故起不尋思觀所取無。

    令如是觀。

    初獲慧日前行相。

    故彼定唯明得。

    有此所獲道火前相。

    彼位唯暖也。

     問。

    何為頂耶。

    答。

    尋思極已。

    名之為頂。

    意顯者。

    此位菩薩得明增定。

    依此定力發上尋思。

    重觀所取無。

    尋思頂故立頂名也。

    明相轉。

    □彼定名明增。

    尋思位極。

    彼立名頂。

     問。

    何名為忍耶。

    答。

    于無□取決定印持。

    無□取中亦順樂忍。

    故唯為忍。

    依下如實智。

    印别樂得。

    故名為忍。

     問。

    何唯為世□一法耶。

    答。

    異生位中此最勝故。

    名世□一。

    此位菩薩問無間定。

    依此定力起上如實智。

    印二取□。

    雙印□□。

    皆帶相故。

    未能證實。

     門。

    此四善根位得四定意猶未明了。

    其相如何耶。

    答。

    初在暖位□□得定。

    依定力故起下尋思。

    依此尋思。

    觀所取無。

    謂□□四也有此四法唯自心變。

    假施設有。

    實不可得。

    故觀都無也。

     問。

    何故所得定。

    名為□得耶。

    答。

    初獲慧日别行相故名明得定。

     問。

    何故名暖耶。

    答。

    有此是火之别相故亦名暖。

     問。

    明增定意其相如何耶。

    答。

    次在頂位得明增定。

    依定力故發上尋思。

    觀所取無。

    尋思極故。

    立為頂位。

    明轉□□故定明增。

     問。

    印□定意其相如何耶。

    答。

    次在忍位得印順定。

    依定力故發下如實智。

    于所取無中決定印持也。

    無能取中亦順樂忍耶。

     然取識即無實境耶所取境甯有實識相待立故。

    印别順後故雲印順。

    忍境識定故亦名忍。

     問。

    無間定意其相如何耶。

    答。

    在世初一法得無間定。

    依定力故發上如實智印二取定相。

    從此無間必入見道。

    故雲無間。

    異生法中此最□故。

    名世初一。

     問。

    此四位中現前立小物者何法名小物耶。

    答。

    心上變如。

    名為小物。

     問。

    雲何是心名為帶相耶。

    答。

    此非無相故名帶相。

     問。

    相者何法耶。

    答。

    相謂相狀。

    若證真時此相便□。

    未證真時此相猶有。

    □空有相此名小物。

     問。

    何其如相名言有相。

    答。

    謂見如而見言有。

    見此言有而謂真耳。

     問。

    爾時有相雲何引起無相起耶。

    答。

    斷分别障而無分别。

    唯帶相故起無分别起也。

     問。

    初三通達位其相何耶。

    答。

    唯識本頌曰。

     若時于所緣智都無所得 爾時住唯識離二取相故 若時菩薩于所緣境。

    無分别智都無所得。

    不取種種戲論相故。

    爾時乃名實住唯識真勝義性。

     問。

    何故此位名通達位耶。

    答。

    加行無間此□生時。

    體□真如名通達位。

     問。

    何故或處名見道位耶。

    答。

    初照理故亦名見道。

     問。

    别資糧位有三十心。

    次加行位有四善根。

    今此通達位有幾通達位耶。

    答。

    然此見道略說有二。

     問。

    其二何等耶。

    答。

    一真見道。

    謂無分别智也。

     問。

    何故名為真見道耶。

    答。

    此通達位實證二空所□真理。

    實斷二障分别随眠。

    故名真見道。

    二相見道。

    此複有二。

    一三心相見道。

    二十六心相見道。

     問。

    何名三心耶。

    答。

    一内遣有情假緣智。

    二内遣諸法假緣智。

    三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

     問。

    何故如是三心見道名相見道耶。

    答。

    法真見道二言見分自所斷障無間解脫。

    别總建立名相見道。

     問。

    法真見道者。

    法者何義耶。

    答。

    法者法則也。

    放學為義。

     問。

    何等名為十六心相見道耶。

    答。

    此複有二。

    一所取能取十六心。

    二上下八谛十六心。

     問。

    何等名為所取能取十六種心耶。

    答。

    謂于苦谛有四種心。

    一苦法智忍。

    二苦法□。

    三苦類智忍。

    四苦類□。

    于四谛上各有四種。

    有四四十六種心也。

     問。

    上下八谛十六心者其如何耶。

    答。

    此十六心八觀真如。

    八觀正智。

    二八十六故。

    雲上下八谛等。

     問。

    上下八谛其意未明。

    何名上下耶。

    答。

    色界無色界名上二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