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三章

首頁
     機會很巧,恰有一個極好的題目,可以做那篇參劾慶王奕劻的文章。

     戶部在籌設銀行,官商合辦,資本定為四百萬兩銀子,由戶部籌一半,另一半招商入股,月給利息六厘,已經奉旨核準。

    但商人的反應甚為冷淡,因為鹹豐年間發行過鈔票,戊戌政變以前又辦過昭信股票,結果信用并不昭著。

    白花花,沉甸甸的現銀,換幾張花花綠綠的廢紙,未免太冤!所以“招商入股”,困難萬分。

    戶部尚書鹿傳霖,為了号召起見,表示自己首先要入股,以為倡導,而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至今還沒有人入股。

     蔣式瑆就以此事發凡,道是“中國曆來情形,官商本相隔閡。

    自鹹豐年間舉行鈔票,近年舉辦昭信股票,鮮克有終,未能取信于天下,商民愈涉疑懼,一聞官辦,動辄蹙額,視為畏途。

    戶部堂官尚能悉心籌劃,尚書鹿傳霖向衆宣言,拟首先入股,以為之倡。

    而外間票号議論,仍複徘徊觀望,不肯踴躍争先。

    鹿傳霖平日于操守二字,尚知講求,即令将廉俸所入,悉以充公,為數亦複有限。

    ” 對鹿傳霖略捧數語,作為轉折的張本,接下來,筆鋒立刻就掃到奕劻:“臣風聞上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俄、日宣戰消息已通,慶親王奕劻知華俄銀行與日本正金銀行之不足恃,乃将私産一百十二萬金,送往東交民巷英商彙豐銀行存放。

    該銀行明其來意,多方刁難,數回往返,始允收存,月息僅給二厘。

    鬼鬼祟祟,情殊可憫。

    ” 第三段便是對奕劻的大張撻伐:“該親王自簡授軍機大臣以來,細大不捐,門庭如市。

    上年九月間經臣具折奏參在案,無如該親王曾不自返,但囑外官來谒,一律免見,聊以掩一時之耳目,而仍不改其故常。

    是以伊子起居飲食,車馬衣服,異常揮霍不計外,尚能儲此巨款。

    萬一我皇上赫然震怒,嚴诘其何所自來?臣固知該親王必浃背汗流,莫能置對。

    準諸聖天子刑賞之大權,責以報效贖罪,或沒入贓罰庫,以懲貪墨,亦不為過。

    ” 果然是如此要求,就要慈禧太後為難了!不是徹查嚴辦,就是留中不發,即所謂“淹”掉。

    而以目前奕劻的簾眷來說,慈禧太後多半會将奕劻召來罵一頓了事。

    因此,蔣式瑆必須為奕劻作一開脫,亦即是自我轉圜,這篇文章做出來才有用。

    這就見得機會巧,措詞才能妙了。

    他說:“聖朝寬仁厚澤,誼笃懿親,若必為此已甚之舉,亦非臣子所願聞也。

    應請于召見該親王時,命将此款由彙豐銀行提出,撥交官立銀行入股,俾成本易集,可迅速開辦。

    而月息二厘之款,遽增為六厘,于該親王私産,亦大有利益,将使天下商民聞之,必衆口一辭曰‘慶親王尚肯入此巨款,吾侪小人,何所疑懼?’行見争先恐後,踴躍從事,可以不日觀其成矣!” 禦史上折,名為“封奏”,直達禦前,皇帝看過,不作任何表示,原件用黃匣子裝了,送呈慈禧太後。

     由于蔣式瑆聽了王竹軒的教導,有意将存款數字加了一倍,慈禧太後不覺動容,特意将皇帝找來,問他的意見。

     “這蔣式瑆說話,好象很在情理上頭。

    不過,要不要辦,還是請皇額娘作主。

    ” “當然要辦!不辦,豈不是認定奕劻貪污,而我是包庇他了。

    ”慈禧太後又說:“奕劻如果真的有那麼多現款,存在洋人的銀行裡,那可太不對了!” 于是召見軍機時,當面将折子交了下去,慶王一看,臉都吓黃了,趴下來碰了兩個響頭,口說:“請皇太後、皇上徹查。

    ” “奕劻!”慈禧太後問道:“你到底有款子存在彙豐沒有?” “沒有!”奕劻斬釘截鐵地說。

     “沒有最好!”慈禧太後欣慰地,“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我要派人查。

    ” “是!”奕劻又碰個頭,“奴才請旨,暫且回避。

    ” “也好!” 等奕劻退出殿去,君臣商議派誰徹查。

    瞿鴻玑回奏:“向例查核此類案子,應請旨特簡親貴辦理。

    不過,彙豐銀行是洋商所辦,以天滿貴胄,跟洋商去打交道,倘或禮數不周,語言不和,有傷國體,臣以為此案應屬例外,請旨派大臣徹查好了。

    ” “說得是!”慈禧太後略想一想,“清銳是少不了的,再要一個,我想,就是鹿傳霖去吧!” “是!”鹿傳霖答應着。

     于是,即刻拟旨,在照錄蔣式瑆的原奏以後,“上谕軍機大臣等,蔣式瑆奏,官立銀行請饬親貴大臣入股,以資表率一折,據稱彙豐銀行慶親王奕劻有存放私款等語,着派清銳、鹿傳霖帶同該禦史,即日前往該行确查具奏。

    ” 這清銳是左都禦史,接到上谕,立刻去拜會鹿傳霖,商量确查的步驟。

     “上谕上說即日,自然今天就去,又說‘帶同該禦史’,這蔣都老爺是貴屬,請老兄傳谕,等他一來,馬上就走。

    ” “是,是!” 清銳答應着,立刻派人将蔣式瑆找了來,少不得先有幾句話問。

     王公大臣對翰詹科道,向來很客氣,清銳雖然是督察院的堂官,亦不敢以部屬視蔣式瑆,相對而坐,口稱“性翁”。

     “性翁這個折子中所叙的情節,不知道何所據而雲然?” “自然有根的,這一層,請大人放心好了。

    ” “是的,請教性翁,”清銳又問,“不知是聽誰所說?” “這,”蔣式瑆歉意地笑笑,“可就不必奉告了。

    ” “好!你不肯說,我亦無法。

    想來性翁總已經查證确實,内情如何,不妨談談,也省了我們許多事。

    ” “内情即如折子中所叙,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