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首頁
    義的完滿勝利——不錯,現在還因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災難性質而存在着的人的相對的不安全感将随之而消失殆盡,也就是說:對人類生活所遭受的威脅以及随之出現的精神問題的最後的記憶殘片将會消失殆盡。

    人們會問,那樣還活着幹嘛……” “你想保留資本主義制度,德意志林,”阿爾茲特問道,“因為它能夠時刻提醒人們記住人類生活在遭受威脅嗎?” “不,我并不想這樣,親愛的阿爾茲特,”德意志林生氣地回答道,“你總還能允許别人把這種生活中随處可見的悲劇性的自相矛盾指出來吧。

    ” “根本沒人需要你去把它們指出來,”敦格斯海姆歎息着說道,“這真是一種絕望的困境,而作為宗教的人有必要問一下自己,這個世界是否真的就是仁慈的上帝一個人的造物,是否更是一件集體創造,我不會說和誰。

    ” “我想知道的是,”馮·托伊特雷本提醒說,“其他民族的青年是不是也這樣躺在幹草堆上冥思苦想這些問題和自相矛盾。

    ” “恐怕不會,”德意志林一臉鄙夷地回答道,“他們那些人的思想簡單得很,也不愛動腦筋。

    ” “俄國的革命青年,”阿爾茲特說道,“也許不應該包括在内。

    如果我沒有弄錯的話,他們的讨論也是熱烈和不知疲倦的,充滿了辨證的緊張的。

    ” “俄國人,”德意志林故作莊重地說道,“有深度,卻沒有形式。

    西方人有形式,卻沒有深度。

    把兩者加以結合的隻有我們德國人。

    ” “哦,隻要這不是民族的義務!”胡普邁耶笑了起來。

     “這純粹是同一種觀念的結合,”德意志林信誓旦旦地保證說。

    “這正是我所說的那個要求。

    我們所肩負的責任是非同尋常的,根本不是我們業已實現的那個程度。

    在我們這裡,應該和實際之間的距離比在别人那裡大,就是因為這個應該的目标訂得太高了。

    ” “不管怎樣,還是應該把民族的東西撇開,”敦格斯海姆警告說,“而把這個問題完全同現代人的生存結合起來考察為宜。

    事實上,自從直接的對存在的信任消失之後,要在以前,這種信任是被納入事先存在的整體秩序之中的結果,我指的是浸透着神聖的對啟示真理具有一定的意向性的秩序……自其瓦解以及現代社會形成以來,我們同人和物的關系變得撲朔迷離和錯綜複雜起來,除了問題和不确定性就不再有别的什麼了,以至于對真理的構想大有停滞不前和絕望而終之勢。

    因為土崩瓦解而企盼推動新秩序的力量的崛起,這種期望是普遍的,盡管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期盼在我們德國人這裡顯得尤為真誠和迫切,别的國家的人,要麼因為比我們強大,要麼因為比我們麻木,而用不着像我們這樣深受曆史命運之苦……” “是要麻木些,”馮·托伊特雷本語氣堅決地說道。

     “這是你說的,托伊特雷本。

    可是,如果我們尖銳的曆史心理問題和意識算作我們的民族的榮譽,并把緻力于新的整體秩序的追求等同于德意志的民族性,那麼,這樣一來,我們其實就已經開始獻身于一個其真實性值得懷疑、而其傲慢無禮卻是無庸置疑的神話,也就是說,那個種族的神話連同其武夫類型的組織浪漫,這種浪漫不是别的,而是用基督教來粉飾的自然異教,而且,它還把救世主封為‘天使之主’。

    這可真的稱得上是一種嚴重受到惡魔威脅的狀況啊……” “那麼,還有什麼呢?”德意志林問道,“除建立秩序的特質外,惡魔的力量還隐藏在每一場生機勃勃的運動之中。

    ” “就讓我們直呼其名吧,”沙裴勒爾要求道;說這話的也有可能是胡普邁耶。

    “這惡魔般的東西,說白了就是:欲望。

    而這恰恰就是,今天的人們甚至利用欲望來為販賣形形色色的義務大造輿論,他們不惜把它也拉扯進來,還用欲望心理學來粉飾那古老的唯心主義,為的是造成真實度更高的動人印象。

    所以,這種販賣可能依然還是欺騙……” 這裡,我隻能說“等等”了,因為時間到了,我對這次談話——或者說一次這樣的談話——的複述也該結束了。

    當然,這次談話實際上還沒有結束,它仍在長時間地繼續進行,直至深夜,大家用“兩極的态度”和“具有曆史意識的分析”,用“超越時間的特質”、“存在的自然性”、“邏輯的辨證”和“現實的辨證”,海闊天空、漫無邊際地大談特談,最後以不了了之告終,也就是說:以睡覺告終,第一主席巴沃林斯基提醒大家睡覺,因為第二天一大早——其實已經将近淩晨——還要準時上路呢。

    值得感謝的是,友善的天性随時預備着睡眠,以接納這樣的談話并讓它在夢鄉中被遺忘,而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吱聲的阿德裡安則趁着我們往床上躺的工夫,用幾句話對這種情形進行了概述: “是的,晚安。

    能夠一吐為快,把想說的話說出來真幸福啊。

    讨論就應該隻在睡覺之前進行才好,因為有等候一旁的睡眠護架。

    如果富于才思的談話結束之後,人還清醒得很,還要跑出去四處遊蕩,那才叫難受呢!” “這可是一種逃避的态度,”又有人咕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