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餘耳鼻等皆應準知。
若長短等以為體者。
長短即是色塵分位。
無别體性。
餘滑澀等觸塵等分亦應準知。
若言以心為體。
心何是無常。
亦何有其苦。
八識心王五十一心所一一如是。
若爾我言所目之體是何物耶。
從頭至趺。
從皮至髓。
六府五藏骨肉脈等一切諸物。
乃至所有種種心識念念等中一一推求。
我人名言所目。
實體終不可得。
畢竟都無。
但是無常苦不自在色聲香等。
故雲無我
問。
若爾何故世間聖教說有我人。
世間我者謂有情命者等。
聖教我者謂預流一來等。
若都無其體。
如是所施設從何而起耶。
世間所說設雖迷謬。
其聖教所呼。
豈都無耶。
何況于其世間迷情。
若無所由不可起耶。
答。
世間聖教所施設者但由假立。
非實有性。
其假立者即識所變五蘊諸法聚集和合所作功能。
假似有常一主宰物。
此相似分說名假我。
若撥無此分還是損減執。
若增*于此分即是增益執。
當知我人假有實無。
觀假有故大悲救之令到覺岸。
悟實無故大智泯之能顯真理。
然諸愚夫無始以來迷此相似定謂真實。
呼此情解即說有情命者等言。
是*即世間所執我也。
而諸聖者悟此相似不謂堅實。
呼此假我即說預流一來等言。
是為聖教所說我也
問。
若爾何故前言都無人我體耶。
答。
前遮堅實。
不遮假似。
何況此假猶是法用。
實屬于法。
法外都無。
故雲無我
問。
五蘊和合似常一等。
其義猶闇。
乞也詳明。
答。
五根五塵心心所等若不和合。
甯有人等相狀功能。
以和合故有此相用。
然此相用法外無體。
但是色心一一功能。
由和合。
故似有如是常一主宰自在之相。
所以聖教呼此似分即名假也。
重意雲。
有人以斧伐其樹等。
形貌身體威勢動作似越泛爾色香等分。
而實不越。
所以者何。
振斧動作是四大用。
即在觸塵。
欲動加行即欲思等是心心所。
手足等形即是形色色塵分位。
總體即是五蘊諸法。
其外無物。
方知但是五蘊和合假似如是有一物耳。
若不合者難有此分。
合故如是(為言)深思惟之。
不可增損。
若得中者還泯有無。
四句斯絕。
百非悉亡。
今此真理是名生空廢诠勝義。
其能顯門即是補特伽羅無我。
問。
若爾雖無我而法體實有。
更有何道理亦立法無我。
又于法無猶雲無我。
其意如何。
答。
法體稱有且對人我。
為入我空說六二法者是義欤。
即是法中世俗謝設。
若入真門。
五根五塵心王心所一切如夢非有似有。
都無堅實自性勝用。
但是依他衆緣所成虛假事相。
如是色心緣生道理真實如常不生不滅即名無為。
更無堅實别體無為。
既無堅實有為無為。
故名法空。
但無我者遮自然也。
自然即是我義故也。
問。
人我體性求不可得。
其理可然。
五蘊法體其事顯然。
可見或聞乃至識知體性作用一一皆存。
今說為空。
豈得信耶。
答。
法體雖無量皆是四緣作。
心法具四生。
色法由二起。
緣起之道理亦是事家理。
既無自然性。
誰言有自性。
問。
若爾今所見聞覺知諸色聲等其體是何。
答。
是他所作。
無自體性。
他者即是因緣等也。
為此諸緣所生起事四緣具足者即緣慮事成。
二緣和合者即質礙事成。
其緣慮中八識差别。
其質礙中五塵等不同。
各各一一皆應分緣具足之時。
彼彼事相差别而生。
故見聞等境不同也。
今言空者指無自性。
甯不信耶。
問。
薩婆多等皆立四緣六因等法。
雖然三世諸法恒有全非如幻空不可得。
今言四緣所成故空。
其義未明。
答。
餘乘所執不知唯識。
不立四分。
不信賴耶。
無賴耶故無親因緣。
無親因緣故。
疏緣亦不成。
緣既不成故緣生無實義。
既無實義故雖雲四緣生還堕自然生。
故法體恒有。
當知法空由唯識成為入法空複說唯識者此意也。
問。
法從緣生故名無自性者。
其能生緣者為是自然有。
若爾其法非無我耶。
答。
緣亦從緣生。
其緣亦如是。
是故一切法一切皆無我。
展轉皆從因緣生故。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其理誠哉。
問。
若爾諸法一切虛假。
可無假實種種差别。
何故前言色心等中有假實耶。
答。
此問非也。
今言虛假如幻如夢。
推入真門空理談也。
若依世谛道理門者。
自有種子所生諸法多分名為有為實法。
今此之位等皆名假法。
全不相違。
問。
推入真門皆無我者。
何故世間及聖教中說有法體耶。
世間法者實德業等。
聖教法者蘊處界等。
若都無自性豈如此說耶。
答。
世間聖教所說法者。
但由假立。
非實有性。
其假立者即識所變五蘊諸法。
非色似色。
非心似心。
其相似者即是似法。
然諸愚夫無始以來迷于此似執為堅實色聲香等。
呼己情解說色聲香味等之言。
即是世間所說法也。
大聖愍之悟此虛假以義依體便說色聲等種種法。
是名聖教所說法也。
是故諸法假有實無。
不悟假有起損減執。
不悟實無起增益執。
深思惟之。
不可增損。
若得中已空有皆遣。
四句百非一切悉亡。
指此無相名為法空。
此空為門所顯真理其體非空。
名言道斷。
是名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