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一则轶闻

首頁
    ,拟訂一個嚴格按照科學數據設計的模範城市的計劃呢?……(對呀!對呀!完全正确!)我們為什麼不能在這之後,把我們掌握的這筆巨款用來建設這座模範城,并把它作為一個有實際教育意義的範例向全世界進行介紹呢?……”(對呀!對呀!——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參加會議的人情緒激奮,幾近發狂,互相緊握着手,向薩拉贊大夫湧了上去,把他高高地舉起來,繞場轉着。

     “先生們,”當薩拉贊大夫終于回到原地時,他繼續說道,“這座城市,我們每一個人憑借自己的想象已經看到了,再過幾個月,它就會成為現實,成為幸福康樂之城。

    我們特邀請世界各國的人民前來參觀,用各國語言來介紹該城的計劃和藍圖。

    我們特邀請那些在人口稠密的國家生活的貧窮失業的正直人家到該城安居樂業。

    還有那些人家——你們不會對我想到這一點感到驚奇的——,他們因外國的入侵而被迫逃離家園,他們也将在我們的這座城市裡找到工作,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給我們帶來比金礦和鑽石礦都要貴重上千倍的精神财富。

    我們将在那兒建造一些規模很大的學校,讓青年人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得到培養,使他們在德、智、體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然後再由他們來培養造就未來的健康發達的後代!” 他的這段描述之後,全場的熱烈瘋狂的景象就無須在此贅述了。

    掌聲、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落,足足地持續了一刻多鐘。

     薩拉贊大夫剛剛坐下,格蘭道爾勳爵便又側過身來,附在他的耳邊,眨巴着眼睛低聲說道: “這一招兒真高!……您是瞄準了入市穩的收益了吧,嗯?……隻要好好宣傳,再有有名的人出面,這事十拿九穩!……所有康複和休養的人都會願意到那兒去的!……我希望您能替我留一塊好地,行嗎?” 勳爵總把薩拉贊大夫的行為舉動看作是受利益驅動的,使可憐的大夫感到受到傷害,這一次,他正要搶白他幾句,可是,他聽見副主席在請大家以鼓掌的方式向剛向大會提出這項善行義舉建議的倡導者表示感謝。

     “一個如此崇高的想法在這裡誕生了,”副主席說,“這将會是布賴頓大會的永久性的光榮。

    隻有最偉大的胸懷、絕無僅有的慷慨和最才華橫溢的人才會想出這個計劃來……現在這個想法已經提出來了,可是,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以前就沒有人想到過呢!有多少億的錢财耗費在瘋狂的戰争中了!有多少财富被投進可笑的投機事業中去了!這些錢本可以用來做這樣的一種嘗試的呀!” 最後,副主席提議,為了向創始人表示他應得的敬意,把該新城命名為“薩拉贊城”。

     他的提議受到了熱烈的歡呼,但應薩拉贊大夫本人的要求,必須進行投票表決。

     “不,”薩拉贊大夫說,“我的名字和這事毫無關系。

    我們不要給未來的城市加上任何文字的詞綴,這會給人或物帶來一種學究味兒的。

    它将是一座安樂城,我要求用我的祖國的名字來命名它,我們就叫它‘法蘭西城’吧!” 大家無法反對讓薩拉贊大夫得到他完全應得的這份滿足。

     法蘭西城就這樣在口頭上建立了起來,但大會閉幕時,由于有一份會議記錄,所以它也将在紙上寫下來。

    大家随即對計劃的總的綱要進行了讨論。

     不過,我們還是讓大會去關心這個實際問題吧,讓大會的參加者們去讨論這個同他們以往所應做的事情完全不同的事情吧。

    我們最好還是回過頭來密切關注《每日電訊報》上刊登的這則轶聞所說的這筆财富的具體情況的。

     從十月二十九日晚上起,這則轶聞被英國各家報紙全文轉載,開始傳遍聯合王國的全國各地。

    它特别地刊登在小報《航運新聞》第二版的顯著位置上,這份報紙于十一月一日由一艘運煤的三桅帆船“瑪麗皇後号”帶到了鹿特丹。

     《荷蘭回聲報》的主編兼唯一的秘書用他那把勤快的剪刀立即把這條新聞剪了下來,譯成居伊普①和波特②的母語。

    十一月二日,這則轶聞又乘上汽船傳到了《不來梅文摘》,被一字不漏地換上了“新裝”,印成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