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城。
阿難恒逐未曾舍離。
恐入涅槃或不睹見。
于後迦葉語阿難言。
汝獨入城我亦當往。
因此獨入王舍大城。
到阇王宮門。
告守門者。
為我白王。
門入答言。
王今正睡眠不能驚覺悟。
言王若覺者可宣我意。
阿阇世王夢屋梁折。
即便驚悟。
門人具宣。
王即尋逐尊者。
已往雞足山入于圓寂。
故婆沙一百三十五雲。
大迦葉波入王舍城最後乞食。
食已未久登雞足山。
山有三峰如仰雞足。
尊者入中結跏趺坐。
作誠言曰。
願我此身并及衣缽久住不壞。
乃至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歲。
付法藏傳雲九十六億。
慈氏如來出世之時施作佛事。
發此願已。
尋般涅槃。
時彼三峰合成為一。
掩蔽尊者俨然而住(雲雲)又付法傳雲。
迦葉至雞足山跏趺坐已。
作是願言。
今我此身着佛所與糞掃之衣。
自持己缽。
乃至彌勒令不朽壞。
使彼弟子皆見我身。
又念阇王若不見我。
沸血必當從面流出。
命不全濟。
若使阇王與阿難來者。
山當為開令其得入。
若還去者複當還合。
即便舍命。
大地震動。
帝釋諸天雨花燒香供養舍利。
悲感号哭。
共相裁抑。
還歸天上。
阿阇世王于睡卧中夢屋梁折。
尋便驚覺心生惶怖。
門人白王。
摩诃迦葉欲入涅槃來與王别。
正值眠息。
令我緻意。
王聞悶絕舉聲大哭。
涕淚交流。
我何薄祐。
諸聖涅槃不一睹見。
即詣竹園禮阿難足。
即将阿難向雞足山。
王既到已山自然開。
迦葉在中全身不散。
曼陀羅花以覆其上。
王時發聲号哭。
舉身投地。
積諸香木将欲荼維。
阿難止言。
迦葉以定住身待于彌勒。
不可得燒。
彌勒出時當将徒衆九十六億至此山上見于迦葉。
時彌勒衆皆作是念。
釋迦如來弟子身形卑陋若此。
彼佛亦當與斯無異。
于是迦葉踴身虛空作十八變。
變為大身充滿法界。
時彌勒佛即就迦葉取僧伽梨。
是時大衆見其神力。
除憍慢心。
成阿羅漢。
王供養已還歸本國。
時雞足山還合如初。
問。
迦葉有三。
謂童子迦葉。
摩诃迦葉。
十力迦葉。
未知世尊付法是何迦葉。
答。
準大悲經彌勒歎言。
住勝頭陀少欲知足。
即童子迦葉。
以此自誓受戒。
或曰金色。
或曰無欲。
常行頭陀。
故知是也。
若爾既是童子迦葉。
何故經言摩诃迦葉。
答。
此非是兄弟三人中大者。
但以能行頭陀少欲知足常行大法故言大也。
但迦葉将欲涅槃。
以最勝法付屬阿難。
作如是言。
長老當知。
昔婆伽婆以法付我。
今我老朽将欲涅槃。
世間勝眼今當相付。
汝可精勤守護斯法。
阿難受教秉宗被時。
阿阇世王請阿難曰。
如來迦葉入般涅槃。
自我多殃。
悉不睹見。
尊者滅度唯願垂告。
阿難曰善。
阿難後時至一竹林中。
聞有比丘誦法句偈。
若人生百歲。
不見水老鶴。
不如生一日。
而得睹見之。
阿難聞已。
便語比丘。
此非佛語不可修行。
汝今當聽。
我演佛偈。
若人生百歲。
不解生滅法。
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爾時比丘向其師說。
師告之曰。
阿難老朽。
智慧衰劣。
言多錯謬。
不可信矣。
汝今但當如前而誦。
阿難後聞猶誦前偈。
即問其意。
答言。
尊者吾師告我。
阿難老朽。
言多虛妄。
但依前誦。
阿難思惟。
彼輕我言。
或受餘教。
即入三昧推求勝德。
不見有人能回彼意。
便作是言。
世間衆苦甚難久居。
我于今日宜入涅槃。
複作是念。
阿阇世王與吾有要。
我應語之。
即詣王宮告守門者。
為我白王。
門人答曰。
王今睡眠。
若設悟覺。
罪我不少。
阿難語言。
王若覺者可宣我意。
阿阇世王夢蓋莖折(表失覆蔭)即便驚悟。
門人具宣。
王聞悶絕。
良久乃蘇。
園神白王。
阿難今已向毗舍離。
即嚴四兵往恒河側。
阿難乘船在河中流。
于時大地六種震動。
時雪山中有五百仙。
見斯相已飛空往諸。
求哀出家。
即化恒河變成金地。
為諸仙人如應說法。
須發自落成阿羅漢。
鹹悉俱時入般涅槃。
阿難升空作十八變。
入風奮迅三昧。
分身為四。
一分向忉利天與釋提桓因。
一分與大海娑伽龍王。
一分與彼毗舍離子。
一分授與阿阇世王。
如是四處各起寶塔。
有人雲。
阿難在河中流入涅槃者。
為護阇王及毗舍離意也。
所以不進不退耳。
心疏雲。
乃至第三師末田提。
第四師商那和修。
并是阿難親承咨奉。
阿難将滅。
以法通付二人。
田提化在罽賓。
和修盛行中國。
是則同時分地而王也。
然第三師者。
傳雲。
阿難念曰。
佛記罽賓當有比丘名摩田提。
于彼國土流化法眼。
即便以法付摩田提。
傳中不廣述其緣。
但廣述商那也。
其第四師者。
摩诃迦葉垂涅槃時。
告阿難曰。
今以法寶用相委累。
長老于後若入涅槃。
可以佛法付商那和修。
其人過去曾為商主。
與五百賈客入海采寶。
遇見辟支佛身嬰重病。
商那即以供給所須。
時辟支佛病遂除差。
複以細疊而用奉之。
其辟支佛先着一夜。
名曰商那(此雲麻衣)爾時商主白辟支曰。
此商那衣極為弊惡願受我疊。
辟支答言。
我以此衣出家成道。
複當着此而入涅槃。
汝于福田宜生深信。
未來必當獲大果報。
即升虛空作十八變。
還就本座而入涅槃。
商主見之因發誓言。
使我來世所有功德威儀法式及以衣服。
如今此聖等無有異。
由斯願故處于母胎着商那衣。
乃至與身俱共增長。
出家受戒得道涅槃。
此商那衣未嘗離體。
因即号曰商那和修。
阿難勸其出家。
以成羅漢。
得總持力。
所聞之法未曾忘失。
逮及阿難入涅槃後。
班宣妙法利益衆生。
阿難所持八萬四千諸法藏門。
商那比丘悉能憶念。
譬如瀉水置之異器。
後居罽賓山中坐禅。
時憂婆□多有五百弟子。
憍慢貢高不得解脫。
□多入定觀此五百弟子。
與己無緣。
唯有吾師商那和修。
乃能化度。
便至心念。
商那神力飛空而至。
衣服故弊。
發爪長利。
入□多房坐其床上。
□多弟子嗔念。
此是何人處我師座。
即欲驅逐如山不可傾動。
欲出惡言口自噤閉。
即共往□多所具陳其事。
□多念言。
自非其師無能坐者。
即便歸來頂禮其足。
弟子念言。
師雖為禮威德勝之。
商那知其弟子憍慢未息。
手指虛空便下香乳。
如高山頂懸泉流注。
問言。
□多是何定相。
□多不識。
如是次第五百三昧。
問其名字都不了知。
商那和修一一為說。
汝今當知。
如來三昧緣覺不識。
緣覺三昧聲聞不識。
吾師阿難三昧定相我悉不知。
今我三昧汝亦不識。
如此三昧。
我涅槃後皆随吾滅。
七萬七千本生諸經。
滿足一萬阿毗昙藏。
凡有八萬清淨毗尼。
如斯之法亦随我滅。
如來滅後賢聖隐沒。
如是法藏漸當衰損。
乃至末後一切都盡。
時諸弟子方自悔責輕慢大聖。
商那即為說法皆得羅漢。
尊者商那所應作已。
飛升虛空作十八變而入涅槃。
□多阇維起塔供養(雲雲)第五大師者。
名憂婆□多。
佛在世時彼為尼幹。
名曰薩遮。
高才利智。
論議絕倫深世憍慢。
擅聲天下。
銅鍱纏腹。
首戴火甕。
謂智盈滿故鍱自纏。
世間昏闇無所觀見。
欲以光明照其盲冥。
來至佛所欲捔言辨。
白言。
瞿昙我欲出家。
智慧若與舍利弗等。
心則自樂。
設不及者吾當還家。
佛言。
假使汝積百千萬身。
欲望得及舍利弗者終無是處。
其人聞已辭佛而退。
其去來久。
佛告衆言。
我滅度後滿一百年。
此人爾時得羅漢道。
廣化衆生。
得解脫者不可稱數。
商那和修觀其出代。
往詣其父令與出家。
語其父言。
佛記此人于百年後大作佛事。
饒益衆生。
父即将付商那和修。
還至僧坊度令出家。
與受具戒。
羯磨亦訖即得羅漢。
三明八解。
巧于言辭。
所演無盡。
心自念曰。
我于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