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諸子才能,延之曰:峻得臣筆,測得臣文,得臣義,躍得臣酒。
”何尚之嘲曰:誰得卿狂?”答曰:其狂不可及。
”尚之為侍中,在直,延之以醉詣焉,尚之望見便陽眠,延之發簾熟視曰:朽木難雕。
”尚之謂左右曰:此人醉甚可畏。
”(《顔延之列傳》)謂之顔彪顔延之性既褊激,兼有酒過,肆言直言,曾無回隐,故論者多不與之,謂之顔彪。
(同上)
又非君家阿公顔延之嘗與何偃同從上南郊,偃于路中,遙呼延之曰:顔公。
”延之以其輕脫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見呼為公?”偃羞而退。
(同上)
墜床緻損顔延之有愛姬,非姬食不飽,寝不安。
姬憑寵,嘗蕩延之墜床緻損,竣殺之。
延之痛惜甚至,嘗坐靈上哭曰:貴人殺汝,非我殺汝。
”以冬日臨哭,忽見妾排屏風以壓延之,延之懼,墜地,因病卒,年七十三,谥曰憲子。
(同上)
圖作大老子沈昙慶謹實清正,所莅有稱績。
常謂弟子曰:吾處世無才能,圖作大老子耳。
”世以長者稱之。
(《沈懷文列傳》)險衣來者以賞之劉顯将之浔陽,朝賢畢祖道,顯懸帛十匹,約曰:險衣來者以賞之。
”衆人競改常服,不過長短之間,顯曰:将有甚于此矣。
”既而周弘正綠絲布衤誇繡假種,軒昂而至,折标取帛。
(《周朗列傳》)語好為雙聲羊玄保子戎少有才氣,而輕薄少行檢,語好為雙聲。
江夏王義恭嘗設齋,使戎布床,須臾,王出,以床狹,乃自開床。
戎曰:官家恨狹,更廣八分。
”王笑曰:卿豈唯善雙聲,乃辯士也。
”宋文帝好與玄保棋,嘗中使至,玄保曰:今日上何召我邪?”戎曰:金溝清,銅池搖,既佳光景,當得劇棋。
”玄保嘗嫌其輕脫,雲:此兒必亡我家。
”位通直郎,坐與王僧達謗時政賜死。
(《羊玄保列傳》)改字曰榮财江湛曾孫祿,先為武甯郡,頗有資産,積錢于壁,壁為之倒迮,銅物皆鳴,人戲之曰:所謂‘銅山西傾,洛鐘東應’者也。
”湘東王恨之既深,以其名祿,改字曰榮财,以志其忿。
(《江湛列傳》)屢被摧黜江總自序雲:太建之始,權移群小,谄嫉作威,屢被摧黜,奈何命也。
”識者譏其言迹之乖。
(同上)
奈何王約沈昭略字茂隆,性狂鯭,不事公卿,使酒仗氣,無所推下。
嘗醉,晚日負杖,攜家賓子弟至婁湖苑,逢王景文子約,張目視之曰:汝是王約耶?何乃肥而疾。
”約曰:汝沈昭略耶?何乃瘦而狂。
”昭略撫掌大笑曰:瘦已勝肥,狂又勝癡,奈何王約,奈汝癡何。
”(《沈慶之列傳》)自雲為太山錄事齊武帝制以沈攸之弟雍之孫僧昭為義興公之後,僧昭别名法朗,少事天師道士,常以甲子及甲午日夜著黃巾衣褐,醮于私室,時記人吉兇,頗有應驗,自雲為太山錄事,幽司中有所收錄,必僧昭署名。
中年為山陰縣,梁武陵王紀為會稽太守,宴坐池亭,蛙鳴聒耳,王曰:殊廢絲竹之聽。
”僧昭鮌厭十許口便息。
及日晚,王又曰:欲其複鳴。
”僧昭曰:王歡已闌,今恣汝鳴。
”即便喧聒。
又嘗校獵,中道而還,左右問其故,答曰:國家有邊事,須還處分。
”問何以知之,曰:向聞南山虎嘯知耳。
”俄而使至。
複謂人曰:吾昔為幽司所使,實為煩碎,今已自解。
”乃開匣出黃紙書,上有一大字,字不可識,曰:教分判如此。
”(《沈攸之列傳》)必先相問夫人柳文通度量寬博,家人未嘗見其喜愠。
甚重其婦,頗成畏憚。
性愛音樂,女伎精麗,略不敢視。
仆射張稷與文通狎密,而為文通妻賞敬,稷每詣文通,必先相問夫人,文通每欲見妓,恒因稷請奏,其妻隔幔坐,妓然後出,文通因得留目。
(《柳元景列傳》)安用此鬼名耶柳津字元舉,雖乏風華,性甚強直,人或勸之聚書,津曰:吾嘗請道士上章驅鬼,安用此鬼名耶?”(同上)
撫手笑初,劉孝綽與到溉兄弟甚狎,溉少孤,宅近僧寺,孝綽往溉許,适見黃卧具,孝綽謂僧物色也,撫手笑,溉知其旨,奮拳擊之,傷口而去。
(《劉面力列傳》)狀如欲偶寝劉王真少有行業,文藻、篆隸、丹青并為當世所稱。
時有荥陽毛惠遠善畫馬,王真善畫婦人,并為當世第一。
王真妹為齊鄱陽王妃,伉俪甚笃,王為齊明帝所誅,妃追傷,遂成锢疾,醫所不療。
有陳郡殷善寫人面,與真不别,王真令畫王形象,并圖王平日所寵姬共照鏡狀,如欲偶寝,王真乃密使媪奶示妃,妃視畢,乃唾之,因罵雲:故宜其早死。
”于是恩情即歇,病亦除差,寵姬亦被廢苦,因即以此畫焚之。
(同上)
直号首陽山齊豫章王嶷于邸起土山,列種桐竹,号為桐山。
武帝幸之,置酒為樂,顧臨川王映曰:王邸山亦有嘉名否?”映曰:臣好栖靜,因以為稱。
”又問武陵王華,華曰:臣山卑,不曾栖靈昭景,唯有薇蕨,直号首陽山。
”帝曰:此直勞者之歌也。
”(《齊諸王列傳》)今日可謂連璧王敬則與王儉俱即本号開府儀同三司,時徐孝嗣于崇禮門候儉,因嘲之曰:今日可謂連璧。
”儉曰:不意老子遂與韓非同傳。
”人以告敬則,敬則欣然曰:我南沙縣吏,僥幸得細铠,左右逮風雲,以至于此,遂與王衛軍同日拜三公,王敬則複何恨。
”了無恨色。
朝士以此多之。
(《王敬則列傳》)臣幾落此奴度齊武帝令群臣賦詩,王敬則曰:臣幾落此奴度。
”上問之,敬則對曰:臣若解書,不過作尚書都令史爾,那得今日。
’敬則雖不大識書,而性甚警黠,臨郡令省事讀辭,下教制決,皆不失理。
(同上)
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王敬則倉卒東起,朝廷振懼,東昏侯在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