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八 章 水上郎君

首頁
    主考官的身份下結論了。

    基本上這首詩,雖有小疵,卻無敗筆,勉強可稱佳構,我想批它九十分,準予及格,四妹,小妹,你們同意嗎?” 四鳳道,“我贊成。

    ” 幺鳳道:“小妹沒有異議。

    ” 三鳳道:“郎君衛冕成功,保持了文武全才的榮譽,我們姊妹五人應該敬酒相賀。

    ” 幺鳳一邊斟酒,一邊對水上心郎君說道:“這次算你僥幸得手,下次我們再要考你一下。

    ”水上郎君笑了。

    五位鳳女陪着他笑。

    于是大家舉杯,一飲而盡,酒醉飯飽之後,各自回房休息。

    且說二鳳和水蔔郎君回到卧房,看到床上已經換了一條新褥,心想:那是艇役換的。

     他們絕對想不到那新褥不是艇役所換,而是野仙鄧耶子以新易舊,又偷去了他們的龍精鳳液。

     這時,航艇早已開舵,江流湍激,艇駛如飛,不日到達巴陵,此地為洞庭湖入口處,乃湘省的門戶,氣象萬千,形勢雄偉,水上郎君吩咐艇家在此停泊,準備登岸遊覽。

     艇家立即移艇江畔,下錨停定。

     水上郎君正拟率領龍氏五鳳上岸,忽見一位白須老者,手握藤杖,從跳闆走上艇來。

    向水上郎君鞠躬為禮,狀甚恭敬。

    他朗聲道:“不知貴客駕臨敝地,有失遠迎,千祈原諒。

    ” 水上郎君連忙還禮道:“不敢,不敢,請問老丈高姓大名?” 那老者道:“老朽嶽陽山人,幼喜吐納之術,略有成就,今午遠望上遊,發現瑞氣隐現,沿江而來,知有異人過境,是以在此等候,不料竟是龍裔公子,本地數萬居民有救了。

    ”水上郎君駭然道:“山人此言是何意思?”嶽陽山人低聲道:“公于有所不知,最近洞庭湖出了蚊精,自稱水府真君,法道無邊,威力絕倫,在湖口興風作浪,揚言水淹巴陵,要奪取洞庭君的王位,并拟強娶洞庭君的孫女青霓公主為妻。

    三日前,他在嶽陽樓畔與洞庭君的愛弟錢塘君大戰三百回合,結果,錢塘君負傷鍛羽而去,部屬毛南二尉亦受重創。

    那蚊精水府真君陸戰得勝,閃焰高漲,約定今晚五更與洞庭君水戰。

    如果發生水戰,江湖波浪大作,洪濤萬丈,當地百姓必将葬身魚腹,無可能幸免。

    老朽不忍見此慘劇,特地前來懇求公子,至盼援助洞庭君—臂之力,除此妖孽,真是功德無量。

    ”水上郎君也低聲道:“噢!有這種事?那妖精以前有否傷人?”嶽陽山人道:“人倒不曾傷過,但大批水族魚蝦卻被其吞食果腹。

    ” 水上郎君疑惑地道:“不可能,既是妖精,豈有不傷人之理?” 嶽陽山人道:“事實如此,老朽不敢胡言亂道。

    ” 水上郎村半信半疑地道:“這倒奇了!既然如此,山人請先回去,今夜五更我準備臨場觀戰,以便見機行事。

    ” 嶽陽山人道:“這事非同小可,務望公子鼎力援手,滅此妖孽,造福萬民。

    ” 水上郎君點頭道:“請山人放心,我自有主張。

    ”于是嶽陽山人又必恭必敬地作了一揖,告辭而去,但臨行時,他又鄭重地向水上郎君道:“事關本郡數萬人生命,盼望公子慈悲,功成之後,上天必有好報。

    ” 水上郎君道:“山人無須憂慮,屆時我當略盡綿薄,這是我義不齊辭的。

    如果山人有興趣的話,不妨與我同去,今夜三更,你我在嶽陽樓頭再見。

    ” 嶽陽山人與水上郎君談話的聲音極低,除了龍氏五鳳之外,所有艇員都未聽到。

    ''''''''' 等到嶽陽山人離開航艇,水上郎君轉身對着五鳳姊妹笑道:“不要上岸了,讓我們把這事預先研究—下,以免臨時慌張。

    ”他們回到卧室,剛剛坐定,艇役忽在門門出現,他說道,“有老翁求見公子,他在餐室坐着等候。

    ” 水上郎君問道:“是不是剛才來過的那位老先生?” 艇役道:“不是,剛才來的是白須,觀在來的是黃須。

    ” 水上郎君道:“知道了,你先去回話。

    說我就來。

    ” 艇役去訖。

     水上郎君劉五鳳姊妹道:“本族的洞庭君來了,你們都随我出去,讓大家認識,以後也好說話。

    ” 他說着,即從座起,舉步走向餐室,後面跟随着五鳳姊妹。

     洞庭君一見水上郎君進入餐室,立即起身跪拜,在他身後的小童龍孫也慌忙随着祖父跪下,合着雙早亂拜不已。

     洞庭君邊拜邊道:“不知叔公駕到,恕侄孫等未能遠迎……” 水上郎君連忙把他們祖孫拉起,并命回坐原位,接着他自己也坐下來,說道:“龍君怎知我到了這裡?” 洞庭君欠身道:“據巡江夜叉報告:叔公降臨,所以侄孫急忙前來請安,連衣冠也來不及換了。

    ” 水上郎君道:“有勞你了。

    ” 這時,洞庭君注意到水上郎君身後站着的五位美女,問道:“恕侄孫眼拙,不知那五位姑娘是本族哪一房的?”水上郎君道:“她們都是拙荊。

    ” 洞庭君大驚道:“原來都是叔婆,請恕侄孫剛才失言,……”他急忙起身,向龍氏五鳳跪拜,接着道:“侄孫拜見五位叔婆。

    ” 那小童龍孫也學着他祖父的樣,跟着跪拜。

     龍氏五鳳等都上前扶起洞庭君和龍孫,異口同聲道:“龍君請勿多禮。

    ” 水上郎君也幫腔道:“龍君是—方之尊,德高望重,我們的輩份雖高,究竟是後生小子,何況雙方都是五服之内的族親,何必行此大禮。

    ” 洞庭君道:“族親衆多,正系支系何止萬千,互不相識,若見面時,彼此不知是族親關系,禮數雖疏而不罪,若已經知道,則禮不可失。

    ” 原來四靈之首的龍族,在原始時代已分為二大系統——正系與支系。

    正系的龍族曾受玉皇大帝敕封,尊為水國的君王,例如四海龍王,三川五湖之君及其上代龍族,都屬正系,有職有權,曆代相傳。

    支系就是水上郎君,及其上代與最上代的龍族——祖龍或稱龍祖。

     自從有龍族以來,要算龍祖的輩份最高,他在原始時代出世,有功于天國,但不願受玉帝诰封,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玉帝乃封宗龍為水國之長,現在的四海龍王,三川五湖之君,包括洞庭君在内,都是宗龍的後裔。

    根據南北二鬥星君所珍藏的龍籍記載,祖龍與宗龍兄弟究竟是誰龍所生,都已無法查考。

     正系龍族比較富有,娶妻早,生于也早,輩份卻低。

    支系龍族的家境清貧,娶妻遲,生子亦遲,但輩份較高若以洞庭君與水上郎君為例,前者年已五千多歲,而輩份要比年輕的後者低了二輩,所以前者稱後者為叔公,其孫——小童則比水上郎君低了四輩。

    若論道行及武功,則正系不及支系良多,原因是正系龍族的子孫,過着舒适生活,富貴趨于逸樂,缺乏修煉之心。

    支系龍族的後裔大都有其遠祖之風,生性談薄,以财為草,以身為寶,勤于修煉,得道者多,所以龍族修成龍神龍仙,十之七八是支系出身。

    且說洞庭君拜見五鳳姊妹五人之後,就從身邊摸出分水寶珠五顆,送呈五位叔婆,各得一顆,作為見面之禮物,又奉贈叔公水上郎君——柄龍形寶劍,她們推辭再三,然後接受,各自納珠入懷,而他則随手把劍放在案頭。

    不言可知,洞庭君之所以慷慨贈劍,無非是想讨好水上郎君,博其歡心,然後樂于助他一臂之力,斬殺蚊精——水府真君,因為此劍乃太古神器,一切精怪的克星,但正系龍族之中誰也不敢使用。

     為什麼? 龍形寶劍屬于水國十二神器之一,其威力與過去東海龍宮的金箍棒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水國,誰也不敢使用金箍棒,最後物遇其主,為齊天大聖孫行者所得。

    龍形寶劍亦然,在人材凋零的正系龍族中,沒有一個龍王或龍君有足夠功力和道行,膽敢用此寶劍。

    有神器而不能使用,等于廢物,洞庭君經過詳細考慮,最後又橫想豎想之後,終于決定贈劍,因為水上郎君的品級曾列仙班,道行武功,高深莫測,惟他才有資格做這把太古神器的主人。

     水上郎君獲得龍形寶劍,心中甚喜,他謝過洞庭君之後,就開門見山地道:“剛才本郡嶽陽山人曾來見我,談到今晚五更,龍君拟與妖精——水府真君在洞庭湖水戰,未知是否?” 洞庭君道:“侄孫正為此事來與叔公商量。

    ”水上郎君道:“那妖精的來曆如何?” 洞庭君黯然搖頭道:“這妖孽的出處不明,來曆奇特,侄孫在三個月以前才發觀他蹯踞湖口,日吞魚蝦千斤以上,本湖水族死亡不可勝計,但并未傷人。

    最近這妖孽又揚言要奪取侄孫的地位,并欲強娶……” 水上郎君把手一擺,阻上了洞庭君的話鋒,接着他說道:“嶽陽山人已将詳細情況告訴我,龍君無須複述,不過,我想知道,龍君目前已作了何種準備?” 洞庭君道:“侄孫已于昨日上奏天廷,懇求玉帝速撥天将前來助戰,但恐遠水救不得近火,所以侄孫聞知叔公駕到之後,立即匆忙前來拜谒,千祈叔公救我。

    ”水上郎君道:“那蚊精竟然能夠擊敗錢塘君,想來他決非泛泛之輩,不過,龍君不必驚謊,或許我能依靠這柄龍形寶劍的威力,消滅此妖。

    ”洞庭君欣然道:“今有叔公出場,這妖孽必将惡貫滿盈了。

    ” 水上郎君神采飛揚地道:“假如我能斬除此妖,真所謂天有定數,因為我到地國人間不過是偶然的事,恰逢那妖精興起禍害之時,何其巧也……”他說到這兒,停了一下,信心似乎加強,于是接着道:“現在我又蒙龍君贈我太古神器,想來那妖孽注定要死在我的劍下了。

    ”洞庭君大喜道:“叔公信心十足,我為什麼再要驚慌呢!” 水上郎君豪氣蓬勃,神色沉凝,說道:“讓我先觀察一下,這柄寶劍究竟有什麼奇特之處……”他說着,随即起身,順手從桌上拿了那柄拐杖式的寶劍。

    劍鞘的制作既古拙,又精細,上镌“鎮魔驅邪”四個象形文字,筆法老練有勁,他反複觀察劍鞘,忽然看到一行小字,字迹若隐若現,如不仔細檢視,根本看不出有這行小字。

     這行小字是:“此劍永無出鞘日,若非水上郎君來一—太乙題。

    ” 水上郎君面現喜色,微揚雙眉道:“原來此劍乃是太乙仙翁為我而鑄,我未出世,劍先鑄成,奇事奇遇……”他邊說邊用力拔劍。

     轟然一聲,猶如風雷交作,寶劍離鞘,勢如神龍出海,劍芒閃閃,耀眼眩睛,洞庭君祖孫以及龍氏姊妹均各懔然驚駭,不禁神色大變,踉跄退避,幾乎跌倒。

    水上郎君大聲贊道:“好劍,确是好劍。

    ”他按劍而立,姿态端莊,威武非凡。

    須臾,洞庭材祖孫驚魂初定,五鳳姊妹的神色屯逐漸恢複正常,他們方敢上前,圍住了水上郎君,看到那柄拐杖式龍形寶劍,長約三尺,劍身龍鱗片片,鱗光閃耀,劍頭宛如龍頭,鋒利無比。

    水上郎君道:“一劍在握,何愁妖孽不伏誅,龍君,你可放心,屆時,我必親來助戰。

    ” 洞庭君道:“多謝叔公,不過,那妖精神通廣大,武功道行萬分厲害,叔公千祈小心。

    ” 水上郎君道:“是,我會随機應變,用計殺之。

    ”他說完話,納劍入鞘,放回桌上。

     洞庭君道:“那好極了,現在侄孫還有許多事情待辦,急須回宮,告辭了……”他說着,又将跪拜,但立即被水上郎君阻止,于是龍君抱拳作禮,舉步欲行。

     水上郎君道:“且慢!……”他拉住那小童龍孫,順手從身邊拿出金丹—顆,納入後者的口中。

    依靠了這顆金丹的功效,那小龍孫後來修煉得道,又在“千年大比”中及格,終于肉身升天,成為龍仙。

    ''''''''' 是晚三更,月色皎潔,群星羅列,江水滾滾水流,洞庭湖波不揚,行人絕迹,大地靜寂。

     這時,水上郎君整裝待發。

    他穿—上了龍鱗衣,外罩青袍,金圈束發,手握龍形寶劍,腳踏離水薄靴,辭别五鳳姊妹,悄悄地離艇上岸。

     他先到嶽陽樓,會同嶽陽山人,就騰雲駕霧,緩慢地飄向洞庭,因時間尚早,無須匆忙趕路。

     四更将盡,五更初臨,他們到達洞庭湖的上空,遠遠地望見湖心的水面上站着洞庭君,以及頭裹白綢,創傷未愈的錢塘君,還有許多儀仗人馬,聲勢極盛。

     水上郎君低聲道:“山人,你站在雲端觀戰。

    待我下去與龍君會合。

    ”于是他分割了一片浮雲,向前催動,不久,接近湖心,就改駕輕霧,漸漸下降,躍立水面,洞庭君欣然迎接,立在旁邊助威的錢塘君也趨前拜見。

    不久,天色忽變,烏雲四合,雷電交作。

     水上郎道:“天國的雷公電母降臨了,大事無妨。

    ” 又不久,狂風大發,暴雨驟至。

     水上郎君笑道:“風伯雨師也到了。

    ”. 頃刻之間,洞庭湖口翻起—陣狂濤,高達百丈,聲如雷霆霹靂,勢若排山倒誨,浪花洶湧,波影隐現,直趨湖心。

     水上郎君悚然動容,說道:“水府真君來了。

    ” 洞庭君面色大變,心怯地顫聲道:“來勢洶洶,功力不在東海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